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9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研究异丙酚不同麻醉深度下兔纹状体多巴胺(DA)及cAMP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40只日本大耳兔,雌雄不拘.10只兔颈外静脉连接Graseby 3500注射泵进行靶控输注(TCI),异丙酚靶血药浓度最初为6μg/ml,达平衡后2 min以0.3μg/ml速度递增.此期间每30 s观察咀嚼反射,以咀嚼反射消失作为浅麻醉标志,以夹尾后无体动反应为深麻醉标志,确定不同麻醉深度下所需的异丙酚靶控血药浓度(Cp),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Cm),计算预期误差(PE)的百分数(PE%)、预期误差的中位数(MDPE)、预期误差绝对值的中位数(MDAPE),评价TCI系统的准确性.30只兔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浅麻醉组和深麻醉组各10只.对照组不予以异丙酚,浅麻醉组和深麻醉组应用异丙酚TCI系统,严格控制麻醉于不同深度,持续1h后断头处死,迅速冰上分离纹状体,测定DA、高香草酸(HVA)、cAMP含量.结果浅麻醉和深麻醉状态下异丙酚Cp及BIS分别为(9.25±0.12)μg·ml-1,63±4;(11.63±0.29)μg·ml-1,32±6.MDPE和MDAPE分别为-25.7%和29.6%,DA代谢水平随麻醉深度的增加而显著性增加(P<0.05),cAMP含量浅麻醉组及深麻醉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浅麻醉组与深麻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随异丙酚麻醉深度的增加纹状体DA含量增加,并可能通过作用于D1受体,引起胞内cAMP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明胶酶在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脂多糖(LPS)静注后 2、4、6 h组(L2 h、L4 h 和 L6 h 组)。以 LPS 静脉注射建立急性肺损伤(ALI)模型。检测肺损伤指标、肺泡灌洗液中7S蛋白含量及明胶酶活性。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肺组织Ⅳ型胶原。结果L2 h组7S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L4 h和 L6 h组进一步显著升高。7S蛋白含量与肺通透指数、肺湿/干重比、肺血管通透性显著相关(r分别为 0 .80、0 .61、0 .78,P<0. 05)。L2 h组明胶酶 A(MMP 2)活性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 0 .01),并持续至 6 h;明胶酶 B(MMP- 9)在对照组几乎检测不到,在 L2 h组发现其活性,在 L4 h和 L6 h组并进一步显著性升高(P<0. 01)。Ⅳ型胶原染色显示,LPS导致了基底膜的破坏。结论 明胶酶可通过破坏基底膜而参与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3.
皮质酮复合异丙酚对大鼠海马 CA1区长时程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皮质酮复合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产生的长时程抑制(LTD)的影响。方法制备Wistar大鼠400μm厚度的海马脑片,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脂肪乳剂组、异丙酚组、皮质酮组、皮质酮 异丙酚组。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脂肪乳剂组、异丙酚组、皮质酮组、皮质酮 异丙酚组分别以100μmol/L脂肪乳剂、100μmol/L异丙酚、10μmol/L皮质酮、10μmol/L皮质酮复合100μmol/L异丙酚预孵脑片60min,然后给予低频刺激(LFS),记录LTD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海马CAI区锥体神经元给予LFS后,都产生LTD,与对照组相比,脂肪乳剂组给予LPS后10-40minEPSC值没有明显变化,异丙酚组、皮质酮组和皮质酮 异丙酚组给予LPS后10-40min的EPSC值明显降低(P<0.05),且皮质酮 异丙酚组给予LPS后10-40min兴奋性突触后电流与异丙酚组和皮质酮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μmol/L异丙酚或10μmol/L皮质酮都使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LTD表达易化,二药复合应用时则进一步增强LTD的表达。  相似文献   
34.
新降压药乌拉地尔及其在围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乌拉地尔(urapidil)又名哌脲啶,是派生于芳香基哌嗪的新型合成降压药.它与哌唑嗪在结构与药效学方面类似,同属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自问世以来,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均表明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副作用小.乌拉地尔化学名为6-[3-(4-甲氧苯基)-丙氨苯基]-1,3二甲基尿嘧啶,化学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35.
罗哌卡因与丁哌卡因骶管注入对小儿术后镇痛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术后疼痛是小儿术后的常见间题。适当的术后镇痛可明显增快小儿术后的恢复,减少因疼痛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小儿平均住院时间[1,2]。罗哌卡因(Ropivacaine,R)是一新型局部麻醉药,目前正用于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但在小儿骶管镇痛却少见报道[3]。本研究旨在比较小儿骶管注入不同浓度罗哌卡因与丁哌卡因(Bupivacine,B),观察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罗哌卡因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提供一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丙泊酚对大鼠海马CA1区长时程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产生的长时程抑制 (LTD)的影响 ,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 (13~ 19d)海马半脑 ,用切片机切出 4 0 0 μm厚度的海马脑片。实验分三组 :脂肪乳剂组 (I组 ) ,丙泊酚组 (P组 ) ,SR95 5 31+丙泊酚组 (GP组 )。I组和P组以 90 μL脂肪乳剂或丙泊酚 (相当于 10 0 μmol/L)预孵脑片 6 0min ,然后给予低频刺激 (LFS) ,记录LTD的表达情况 ;GP组先在循环液中加入 10 μmol/LSR95 5 31预孵脑片 30min ,再加入 10 0 μmol/L丙泊酚继续孵育 6 0min ,继而给予LFS ,记录LTD的表达情况。结果 I组给予LFS后 ,产生LTD ,LFS后 10~ 4 0min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EPSC)值为基础值的 5 7 85 % ;P组给予LFS后 10~ 4 0min的EPSC值为基础值的 4 0 82 % ,明显低于I组 (P <0 0 5 ) ;GP组给予LFS后 10~ 4 0min的EPSC值为基础值的 5 6 5 1% ,与I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与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10 0 μmol/L丙泊酚使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LTD表达增强 ,这种作用与其增强GABAA 受体功能有关 ;当阻断GABAA 受体后 ,这种易化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37.
麻醉前口服可乐定对体外循环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麻醉前口服可乐定对体外循环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20例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可乐定级与对照组。可乐定组麻醉前60分钟口服可东定5μg。kg^-1,其它麻醉前用药两组相同。分别顺麻醉前、转流前、转流30、60、90和120分钟及转流停止后30分钟各采取动脉血标本,测定血浆儿 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Ⅱ、血糠、血丙酮酸、血乳酸浓度。结果:血浆铆茶酚胺及血糖、丙酮酸、乳浓度水平在转流期间两  相似文献   
38.
异丙酚早期给药对内毒素休克大鼠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不同时点给予异丙酚对内毒素休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静脉给予脂多糖(LPS)8 mg·kg~(-1) 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雄性 Wistar大鼠76只随机分5组:对照组(A组);LPS组(B组);C、D、E组为异丙酚+LPS组,分别于LPS注入前1h、LPS注入即刻、LPS注入后1h,均静注异丙酚5 mg·kg~(-1),继以10 mg·kg~(-1)·h~(-1)持续泵注。观察动物 MAP、PaO_2,p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浓度,肺组织TNF-α及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变化。并比较各组存活率。结果 与B组比较,C、D组可不同程度地逆转MAP、PaO_2 、pH的下降,抑制血清TNF-α、NO水平及肺组织TNF-α、MDA、MPO水平的升高,动物存活率提高(P<0.01或0.05)。E组上述指标改善较C组、D组弱。结论 异丙酚早期给药对内毒素休克起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39.
本文报告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期间,使用硝普钠降压,观察犬右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变化,动脉血和颈内静脉血氧分压、动静脉血糖差值的改变和全身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表明:降压期问脑血流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尤以平均动脉压(MAP)7.9kPa(60mmHg)时更为显著。但对脑代谢无明显影响,心排血量增加,外周阻力减低,颈内静脉血氧分压维持在正常水平,显示脑组织并无缺氧情况。提示用硝普钠进行控制性降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0.
体外循环期间,机体氧的要求受多种因素影响,氧的供给依赖适当的组织灌流与良好的血液氧合。测定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O_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O_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O_2)及机体氧耗((?)O_2)是判断组织氧合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本文观察了心脏手术患者外循环期间Ca~(?)O_2,PO_2,SO_2、VO_2的变化,并就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