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21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目的观察超极化停搏(超极化停搏)对体外循环中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磷酯酶A2(PLA2)和ATPase活性的影响,评价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猫体外循环模型的基础上,比较超极化停搏组和去极化停搏组体外循环中心肌组织PLA2及Na -K -ATPase、Ca2 -Mg2 -ATPase和Ca2 -ATPase活性。结果超极化停搏处理组可明显减轻体外循环中缺血再灌注导致的PLA2活性升高和ATPase活性下降。结论超极化停搏可能通过减轻缺血再灌注期间的Ca2 超载及抑制细胞膜磷脂水解而发挥其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2.
1病例报告 患者女,53岁,因“面部红斑、关节痛15年,气喘伴泡沫尿1周,于2006年3月28日收入院。入院前15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红斑、关节痛,以指、膝、腕关节尤甚,服中药后症状无好转。入院前8年因双下肢水肿就诊我院。检查:ANA(+),抗ds-DNA抗体(+),抗SSA抗体(+),尿蛋白(+++),B超示:双肾弥漫性改变、胸腔积液,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狼疮性。肾炎、全心衰。长期规律服用强的松、羟氯喹、来氟米特、甲氨喋呤等治疗,病情稳定。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气喘、夜间不能平卧,伴泡沫尿,  相似文献   
63.
TSA诱导胰腺癌BxPC-3细胞周期阻滞与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诱导作用,探讨TSA抗胰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BxPC-3细胞应用TSA处理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其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乙酰化组蛋白H4表达,Western blot分析p21 WAF1/CIP1蛋白表达。结果TSA对胰腺癌BxPC-3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TSA可将BxPC-3细胞阻滞于G0/G1期,TSA组G0/G1期细胞达(61.8±2.5)%,较空白对照组(42.5±2.2)%和乙醇对照组(47.3±3.4)%明显增多(P=0.004);三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5%、5.5%和5.1%(P=0.000)。TSA组细胞p21 WAF1/CIP1蛋白表达及其相关染色质乙酰化组蛋白H4表达上调。结论TSA对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具有影响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p21 WAF1/CIP1蛋白及其相关染色质乙酰化组蛋白H4表达上调可能是其抗胰腺癌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以雷贝拉唑和加替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作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根除2次以上均失败的补救方案的价值。方法:以雷贝拉唑、加替沙星和进口克拉霉素组成方案,分为7 d疗程组(A组)和14 d疗程组(B组)。60例HP感染根除失败患者随机分为A和B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应用药物经济学分析两组的C/E比。结果:HP的根除方案的应用仍很不规范。A和B组的根除率分别为75.0%和93.3%(P<0.05)。A和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9%和23.3%(P>0.05)。A和B组的C/E比分别为7.44和11.96。结论:以雷贝拉唑、加替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作为HP根除失败的补救方案有较高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肺癌手术后并发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发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患者43例,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超过24 h后,停用胺碘酮,观察使用胺碘酮转复肺癌手术后并发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结果43例患者中通过胺碘酮治疗转复为窦性心律有37例(86%),6例采取直流电复律转复。结论使用胺碘酮转复肺癌手术后并发室上性心律失常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6.
蛋白激酶C在心肌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猫心肺转流(Card iopu lmonary bypass,CPB)中应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多粘菌素B(PolyB)及PKC激动剂-佛波酯(PMA)对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组织中PKC激活程度的影响及其与心肌组织内Ca2 含量变化的关系,评价PKC在缺血预处理(IPC)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120只健康家猫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IPC组、Poly B组和PMA组;建立CPB模型。应用底物蛋白磷酸化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CPB中主动脉阻断(ACC)及再灌注期间心肌组织中胞膜和胞浆中PKC活性以及心肌组织中Ca2 含量的变化。结果IR组ACC 60 m in后心肌组织胞膜和胞浆中PKC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并于再灌注期间进一步下降,同时伴有心肌组织中Ca2 含量迅速升高;ACC后各时间点PKC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IPC组于ACC及再灌注后胞浆PKC活性较CPB前显著下降(P<0.01),但胞膜PKC活性却显著升高(P<0.01),而且均明显高于IR组(P<0.01);其心肌组织Ca2 含量在ACC 60 m in以及再灌注期间虽较对照组有所升高(P<0.05),但明显低于IR组(P<0.01);Poly B组心肌组织胞膜和胞浆中PKC活性的变化趋势与IR组相似,再灌注期间其Ca2 含量虽较IPC组有升高趋势,但仍明显低于IR组(P<0.05);PMA组PKC活性以及Ca2 含量变化趋势与IPC组相近。结论PKC的激活参与介导了猫IPC的心肌保护作用;PKC抑制剂Poly B不能完全阻断IPC的效应,而PKC激动剂PMA可部分模拟IPC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相继应用于临床以来,因溃疡病而需要住院进行手术治疗明显减少,而溃疡患的上消化道出血率并没有明显减少,因此,溃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仍存在着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血清胃泌素在上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对溃疡性出血的影响的有关研究甚少。  相似文献   
68.
患儿 男,11岁。自幼出现紫绀,确诊为法洛四联症。1993年首次手术中见右冠状动脉发育异常,横跨右心室流出道,无法行右心室流出道加宽补片而放弃手术。因上述症状加重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查体:皮肤及口唇紫绀,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音呈单?..  相似文献   
69.
心脏异物发病率低。大多为外伤时异物通过胸壁进入心脏所致;医源性心脏异物较前明显增多;也有少数异物经周围静脉流入心脏。心脏外伤残留异物早期,不仅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或心包填塞,而且异物易随血流运动移位致血管破裂或脏器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结果.方法 同期139例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全胸腔镜( VATS)肺叶切除术52例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8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结果.结果 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两组手术部位、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 >0.05).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术中失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 >0.05).但围术期并发症、组织学类型分布及病理分期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对于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是安全、可靠的,也可用于部分偏晚期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