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56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部驻地平均海拔4200米,属少数民族聚居区,环境艰苦、敌社情复杂、任务重,官兵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心理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要。为有效维护官兵的心理健康、增强官兵的心理素质、解决官兵的心理问题,我部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2.
不同人群中性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人群中性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拥巴,次仁德吉,达娃,于德江,周羿生,白玛,尼玛西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邮政编码850000)为了进一步掌握我区性病的流行状况,于1992年3~9月对1116名不同人群进行了性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调查...  相似文献   
103.
边片  巴罗  次仁德吉  米玛  杨芳丽  巴顿 《西部医学》2018,30(12):1787-1792
【摘要】 目的 探讨鼻窦炎黏膜炎症模式与微生物定植在高原藏族人群慢性鼻窦炎中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17年10月分别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和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耳鼻喉科藏族人群共105例:其中慢性鼻窦炎伴息肉患者40例(鼻息肉组),慢性鼻窦炎不伴息肉患者35例(慢性鼻窦炎组),鼻中隔偏曲3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测组织免疫炎症介质,免疫组化观察组织形态学及培养微生物鉴定细菌谱。结果 慢性鼻窦炎不伴息肉(CRSsNP)表现为IFN γ和Ll 17高于其他两组(P<005),IL 8、IL 1β高于对照组;组织中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显著,微生物培养革兰氏阴性细菌培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鼻窦炎伴息肉(CRSwNP)表现为IL 5,ECP及总IgE显著增高(P<005),组织中以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革兰氏阳性细菌培养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藏族人群慢性鼻窦炎中CRSsNP表现为Th1和Th17倾向的中性粒细胞炎症模式特征,可能与革兰氏阴性细菌优势定植相关;反之CRSwNP表现为Th2倾向以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模式特征且与革兰氏阳性细菌定植相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西藏地区产妇不良情绪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孕产妇2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措施结束之后,将两组护理的最终临床效果进行一个对比,并用统计学软件加以分析。结果两组孕妇在经过一系列护理措施之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都要比护理前低,而且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要比对照组的低很多,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实验组的不良情绪发生率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产妇的产后出血改善情况要比对照组好很多,上述两组数据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西藏地区的产妇进行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产妇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情况,而且降低程度要比常规护理措施大,同时还能帮助缓解产妇的一系列不良情绪,降低其发生的几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改善产妇的产后出血现象,这就说明可以提高产妇的日常生活质量,所以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是很高的,尤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5.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西藏自治区皮肤性病规范门诊共诊治早期梅毒237例,现将临床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37例梅毒均为我所皮肤性病门诊患者,经检查确诊为早期梅毒.对门诊首诊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填写梅毒临床情况监测表,所有病例均给予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检测,应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给以确诊.  相似文献   
106.
绦虫病是林周县的常见病 ,多发病。对此 ,我们于2 0 0 0年 9月九九级大专班课间实习期间 ,在林周县医院藏医科协助下对林周县 3 2 0名机关干部及农牧民进行了调查 ,并对带虫者使用藏中医结合治疗 ,同时进行了卫生知识及饮食习惯的宣传教育 ,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在林周县机关单位及附近农村中随机抽取 3 2 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其中男性 2 3 0例 ,女性90例 ,男女之比为 2 6∶1。汉族 2 0例 ,藏族 3 0 0例 ,藏汉族之比为 1 5∶1。年龄最小为 1 0岁 ,最大为 61岁 ,平均年龄为 3 8岁。1 2 方法 :对调查对象进行以下…  相似文献   
107.
染发剂所致头面部接触性皮炎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区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意识的改变 ,对头发的保护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染发已经很普遍 ,但由染发剂引起的接触性皮炎也越来越多见。现报道染发引起头面部过敏 3例。一般资料 :染发引起皮炎 3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为 5 0、 5 5、 89岁 ,3例患者均无其它疾病。染发过敏部位为头面部、颈部及背部等 ,患者就诊时自述 ,病前 1天在理发店染发 (白色染成黑色 )回家后 ,觉得头面部不适 ,随后出现头皮发痒、胀痛、起水泡 ,第 2天面部肿胀、睁眼困难、头颈部、背部皮肤出现大量渗液 ,头皮发痒难受 ,3例患者头皮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疱疹、红肿、渗…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查明西藏林芝地区是否存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自然疫源地。方法:选择有疫情报告地区,进行人间疫情调查;健康人群特异性抗体检测;在山地针,阔叶混合林及山间平原的农田和居民区,用夹夜法调查小兽数量;采集捕获动物肺,血和牛,羊血清标本,检测汉坦病毒感染情况,血标本用金标免疫斑点渗滤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动物肺的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结果:在西藏自然区防疫站疫情资料中,有该病记载的1976年工布江达县1例,1980年林芝县9例,检测林芝地区医院住院者18人,西藏高考学生357人和其他体检人员117人血标本,仅从2名林芝县,2名工布江达县,1名察隅县的高考学生和1名住院产妇中检出抗汉坦病毒总体抗和IgG荧光抗体,被检人群隐性感染率为1.22%,检测中华姬鼠等脊椎动物肺115只,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的中华鼠1只,带病毒率0.87%,动物血抗汉坦病毒总体和IgG荧光抗体皆阳性的有中华姬鼠5只,高山田鼠1只,抗体阳性为5.22%,检测扣,羊310只血清,其中黄牛抗汉坦坦病毒总抗体阳性率0.85%(1/118),绵羊总抗体和IgG抗体阳性率1.68%(3/179),结论:西藏林芝地区有HFRS散发病例,健康人群,中华姬鼠,高山田鼠,黄牛和绵羊中有汉坦病毒感染,证实了林芝县山地针,阔叶混合林及山间平原地带和工布江达县境域内存在着HFRS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对比藏医“楠木伽斯泻”与“柯子长泻”疗法治疗“陈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8-2021年收治的60例“陈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试验组30例患者行藏医“楠木伽斯泻”疗法,对照组30例患者行藏医“柯子长泻”疗法。对两组患者证候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证候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评分差值(19.70±7.66)>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评分差值(15.3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藏医泻治疗法对“陈布”病疗效明确,其中“楠木伽斯泻”疗法效果较优于“柯子长泻”疗法,为治疗“陈布”病提供了更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中国西藏自治区2020年0~5岁健康儿童中人肠道病毒的流行和分布。方法粪便标本取自2020年中国西藏自治区574名0~5岁的健康儿童。使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肠道病毒核酸。对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 采用逆转录PCR扩增肠道病毒VP1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 根据测定的序列进行肠道病毒分子分型。结果 574例样本中检出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核酸阳性89份(15.98%), EV-B检出最多, 检出率为10.98%, EV-A和EV-C检出率分别为3.66%和0.87%, 未发现EV-D。共鉴定出17种血清型, 主要血清型为E11(7.67%), 其次为EV-A71(1.74%)。各年龄组感染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呈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大感染率逐渐降低的现象, 0岁和1岁组感染率分别为23.4%和25.0%, 而在5岁组感染率降为最低, 仅为5.8%。结论西藏自治区健康儿童粪便样本EV病原谱中以EV-B为主。序列分析提示了西藏自治区EV流行的广泛性及多样性, 以EV-A71和E11为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