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Behet病患者结节红斑中CD40/CD40L分子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例Behet病活动期患者腿或臂部结节红斑中CD4,CD8,CD19,CD68,HLA-DR,CD40和CD40L分子表达的情况进行了检测,并用双重染色方法探讨了细胞来源。结果:Behet病结节红斑中表皮约90%的细胞表达CD40,但无CD40L表达。真皮和皮下表达CD4,CD8,CD19,CD68,HLA-DR,CD1a,CD40L和CD40的细胞均显著增多。双染结果显示,45%的CD4+T细胞表达CD40L分子。100%CD68+细胞表达CD40分子。59.2%的HLA-DR+细胞表达CD40分子。结论:CD40L分子主要表达于CD4+T细胞,CD40分子主要表达于单核巨噬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和角朊细胞。CD40/CD40L通路可诱导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功能和活性,对Behet病患者结节红斑的发生、炎症的持续和扩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OCS)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视网膜内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方法.90只Lewis大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进行分组,分别为未治疗组40只大鼠、治疗组40只大鼠及正常对照组10只大鼠.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诱导EAU动物模型,治疗组从免疫后1~28 d,给予环孢素(CsA)灌胃,每天20 mg/kg体重,而未治疗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未给予免疫和治疗.分别于免疫后7、14、21、28 d按分层随机号抽取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各10只大鼠进行相关枪测,观察大鼠眼部炎性变化,双眼取材,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视网膜内SOCS mRNA和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12、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浓度和视网膜内SOCS蛋白表达量进行对比分析,多重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用Mann-Whitney两样本比较秩和检验进行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大鼠炎性反应分值比较.结果 免疫后14 d,未治疗组可见明显的虹膜睫状体炎,房水闪辉阳性,虹膜后粘连,瞳孔不规则甚至前房积脓,炎性反应分值是1.5±0.5;而治疗组眼部炎性反应不明显,炎性反应分值是0.5±0.3.未治疗组的IL-12、IFN-γ及IL-4免疫后14 d达到最高峰(均P<0.05),免疫后28 d IL-12、IFN-γ下降到正常水平(均P>0.05),IL-4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IL-12、IFN-γ的动态变化不明显(均P>0.05),IL-4在整个病程中呈上升趋势(均P<0.05).SOCS1、含SH2结构的细胞因子诱导蛋白(CIS)mRNA免疫后14 d表达最高,未治疗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3.41倍和3.36倍,治疗组分别为1.44倍和1.73倍;SOCS3和SOCS5mRNA在整个病程中逐渐升高,免疫后28 d表达最高,未治疗组中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1.95倍和3.16倍,治疗组中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1.59倍和3.58倍.未治疗组SOCS1和CIS蛋白在免疫后7、14、21 d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二者免疫后14 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两组中SOCS3和SOCS5蛋白在免疫后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结论 EAU发生过程中视网膜SOCS1升高与Th1型反应增强有关;在发病的不同阶段中CIS与SOCS3升高和Th2细胞反应增强以对抗Th1细胞反应,与缓解葡萄膜炎的发病强度有关;SOCS5水平升高在眼局部炎性反应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3.
李朝华  彭晓燕 《河北医药》2008,30(7):1086-1086
脊膜膨出发生于先天性脊柱裂和颅骨畸形患儿,分为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可发生于脊柱轴线上的任何部位.脊髓栓系综合征是因脊髓发育异常、局部瘢痕粘连、终丝粗短导致圆锥受牵拉而位于低位.由于先天发育异常的复杂程度不同及粘连等因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术后护理也提出更高要求.现将我院216例脊膜、脊髓脊膜膨出与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4.
患者男,46岁。因双眼进行性视力下降2个月,于2020年12月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既往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切除手术后8年,无外伤及其他疾病史。2019年9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腰痛、视力下降就诊于外院,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可见全身多发骨质病变,部分糖代谢轻度增高,考虑肿瘤转移可能。行骨髓...  相似文献   
105.
大动脉炎是一种较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疾病,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肺动脉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由于大动脉炎可累及不同部位、不同脏器的动脉,因此除脉搏减弱或消失外,还可出现其他多种临床表现.患者多以乏力、头晕、头疼、低热为主诉就诊于其他科室,而以眼部不适为主诉首诊的相对较少,我们曾于2008年收治1例以眼部症状首诊的大动脉炎患者,现将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6.
北京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慢性并发症的调查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对北京地区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其他慢性并发症进行调查。方法:空腹馒头餐后2小时,指血血糖≥120mg/dL者,接受WHO统一的口服糖耐量试验,同时散瞳查眼底及作血压、心电图、尿微量白蛋白等多种检查。结果:糖尿病患病率3.44%。糖耐量低减患病率3.2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人中的患病率为10.12%,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状态、尿白蛋白排泄率、血压、冠心病、肥胖、胰岛素水平进行显著性检测,仅与前两者显著相关。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未能和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呈相应增加,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病程短有关,并应重视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7.
介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底病专业组玻璃体切除手术助手培训内容及培训后体会。培训内容包括:手术前期工作;手术开始前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的配合;术后工作。旨在为初作玻璃体切除术助手的年轻医师提供学习方案并分享学习心得。  相似文献   
108.
荷兰鹿特丹Erasmus大学医学中心的 Fahriye Groen\|Hakan等在2019年9月出版的《英国眼科杂志》上提出,葡萄膜炎初发患者淋巴细胞减少是预测结节病发生的一项指标。结节病常波及眼部,主要表现为葡萄膜炎。“眼结节病国际研讨会(IWOS)”的诊断分类方法是胸片和血清标记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溶菌酶,但这些方法的阳性预测值较为有限。结节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被激活后从外周血向受累组织转移,导致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作为一种侵入性小、经济便捷的诊断方法值得研究。Fahriye Groen-Hakan等收集了191例葡萄膜炎初发患者,通过回顾性研究来探讨淋巴细胞减少(理想临界值为147×109/L,本研究以15×109/L为临界值)与结节病相关性葡萄膜炎之间的关系。这些患者均为葡萄膜炎初次发作,不伴有明确能引起淋巴细胞减少的疾病,且有记录确诊为葡萄膜炎后一个月内的淋巴细胞计数。19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46.8±18.0)岁,其中女性、欧洲人种、双眼受累、全葡萄膜炎的患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3%、67%、53%、49%。有32例患者随后通过组织活检或影像学检查被诊断为结节病。这32例患者与剩余159例非结节病相关葡萄膜炎患者相比:好发年龄、性别和人种无明显差别,但结节病相关性葡萄膜炎更易发生全葡萄膜炎和双眼受累。191例患者中61例患者淋巴细胞减少,其中24例(24/32;75%)为结节病患者,剩余37例(37/159;23%)为HLA\|B27相关性葡萄膜炎、Behcet病、多发性硬化、肉芽肿性多血管炎、VKH综合征等。可见,淋巴细胞减少更常见于结节病相关性葡萄膜炎。排除其它因素影响,淋巴细胞减少会使初发葡萄膜炎患者合并结节病的风险提高12倍。淋巴细胞减少诊断结节病相关性葡萄膜炎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6%,阳性预测值为0393(高于ACE和sIL\|2R,低于胸片),阴性预测值为0938(与胸片相当,高于ACE),而且检测淋巴细胞计数的侵入性更小、更经济。不同地区结节病相关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不同,将淋巴细胞减少作为发病预测指标需考虑地区差异。淋巴细胞减少也可能是其它类型葡萄膜炎的表现,所以更多种类的葡萄膜炎仍待去探索和发现。性别、人种、全葡萄膜炎、双眼受累情况等因素对于结节病相关性葡萄膜炎的预测作用也值得去探究。未来可尝试将多种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流行病学方法结合起来诊断结节病相关性葡萄膜炎。  相似文献   
109.
杨璐  彭晓燕 《甘肃医药》2011,(7):438-440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针对127例OPCAB患者进行术前专科及心理护理,术后循环、呼吸等生命体征监护及预防并发症措施。结果:127例患者中2例术前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术后发生急性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例,急性呼吸衰竭5例,伤口愈合不良伴感染3例,院内死亡2例。结论:OPCAB手术的效果依赖于成功的外科手术和先进的手术前后护理。这就要求制定科学的心血管病专科护理制度,针对不同疾病个体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护士具有良好的护理理念、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细辛脑注射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9—2011年万方医学网数据库有关细辛脑不良反应的个案病例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辛脑注射剂引起的ADR男性多于女性,6岁以下儿童组发生率较高。所致ADR涉及人体多个系统,依次为循环系统26频次、呼吸系统19频次、皮肤及附件15频次、神经系统14频次、消化系统11频次,过敏性休克达17例。结论:细辛脑注射剂引起ADR的原因较多,研究其ADR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并规范使用、改善其制剂赋形剂及工艺,对减少其使用时ADR的发生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