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50例老年人急性肺栓塞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对老年人肺栓塞的诊断率和减少漏诊率.方法 对50例确诊的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临床评估分析.结果 50例肺栓塞患者中,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者为92%、咳嗽为56%、心悸为50%、胸痛为46%;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者占94%;D-二聚体>500μg/L者占90%;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为主要诊断方法;接受溶栓治疗19例,单纯抗凝治疗29例,2例因出血未行任何抗凝治疗.17例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以预防再次肺栓塞.治愈5例(均为溶栓患者),占10%;好转43例,占86%;死亡2例(均为单纯抗凝治疗患者),占4%.结论 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样;X线胸片、心电图等常规检查不具特异性;D-二聚体具有筛选价值;CTPA是首选的诊断方法,必要时可以做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和肺动脉造影;老年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时出血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62.
近几年各类新型的口服抗凝药物陆续投入临床使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药物是直接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由于它们特殊的作用机制和针对性拮抗药物的匮乏,给临床医师在处理相关出血情况时造成了困难。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的半衰期较短,目前针对这两种药物相关出血的主要处理措施是对症支持治疗和观察;但在出现危及生命的大出血时,可以采取凝血因子的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63.
<正>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受体家族包括IL-1R、IL-18R及其辅助蛋白IL-1RAcP、IL-18RAcP等[1]。1989年,ST2作为IL-1受体家族的新成员被发现,之后证实其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在炎症和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和肽素( copeptin)是精氨酸加压素原羧基末端的一部分,与精氨酸加压素等摩尔释放,稳定性好、易检测,可作为精氨酸加压素的检测替代物。而精氨酸加压素水平被认为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据此推测和肽素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记物,用于多种病症的诊断、病情评估以及预后。本文检索1990年至今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英文数据库,简要评述和肽素在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等急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65.
<正>液体复苏是指早期容量扩充,是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等急危重症患者常用的基本治疗手段。严重脓毒症是指脓毒症合并器官功能障碍或组织低灌注,如果在充分液体复苏后患者仍表现低灌注、持续低血压或血乳酸水平≥4 mmol/L,则为脓毒性休克。因此,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直接关系到其病情转归。但是,对于严重脓毒症液体复苏应该怎样选择合适的补液量,怎样的晶体、胶体液体比例更合理,人工胶体液是否存在潜在风险等问题,  相似文献   
66.
67.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 , POTS)是直立不耐受的最常见表现之一,可有直立体位的大脑低灌注和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临床症状,包括轻度淡漠、视物模糊、认知障碍和虚弱、心悸、胸痛及震颤等,卧位可缓解,部分患者可有直立诱发的血管迷走性晕厥。 POTS表现多样,发病机制较复杂,可能与免疫、基因变异、神经系统传导和调节功能、精神心理因素等相关,治疗上需要根据具体类型和发病机制选择不同的方案。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白介素33(IL-33)对乳鼠心肌细胞乏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生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将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单纯对照(C)组、加药对照(rIL-33 100 ng/ml,C1)组、乏氧/复氧(A/R)组、A/R+rIL-33(1、10、100ng/ml)组,乏氧培养3 h后,复氧2 h。免疫组化鉴定心肌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AV-PI双标法)、胞内ROS生成量(ROS-DHE荧光探针)。结果与C组相比,A/R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LDH漏出显著增高(P<0.01),凋亡率及胞内ROS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A/R组相比,IL-33治疗组剂量依赖性地提高细胞存活率(P<0.01),降低LDH漏出率、细胞凋亡率(P<0.01)及胞内ROS含量(P=0.03);加药对照组与C组相比,心肌细胞存活率、凋亡率、胞内RO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33在心肌乏氧/复氧损伤过程中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发挥抗细胞凋亡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减少胞内ROS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69.
细胞粘附分子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单核细胞粘附子血管内皮细胞,并迁入内皮摄取脂质转化为泡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早期事件,细胞粘附分子在介导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粘附方面起着作用作用。  相似文献   
70.
心脏生化标志物在急诊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心脏生化标志物在急诊胸痛与心源性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的诊断与鉴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心力衰竭病情与预后评估、指导或监测治疗反应等方面的作用日趋凸现,本文主要介绍反映心肌损伤的肌钙蛋白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等、反映心脏功能的B型钠尿肽、反映心血管炎症状态的C反应蛋白等在急诊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