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6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脂肪间质干细胞是新发现的一种可以自我更新,具有向软骨、骨、脂肪、肌肉、神经细胞等分化的成体干细胞。目前已经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它的应用,认为它可以成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组织中比较成熟的是软骨,有望应用于临床。下面就脂肪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成软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2.
背景:骨髓间充质千细胞的定向分化需要合适生长因子的调控,利用细胞因子基因转染促进其生长,定向分化和加速骨缺损修复是近年来研究热点.目的:探讨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含人pcDNA3.1-bFGF真核表达载体DH-5α菌扩增,用EndoFree质粒抽提纯化试剂盒抽提质粒,并对所提取的pcDNA3.1-bFGF重组表达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利用脂质体将pcDNA3.1-bFGF质粒转染到生长良好的P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G41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采用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免疫荧光、Westem-blot检测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及其产物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结果与结论:脂质体介导pcDNA3.1-bFGF重组表达质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转染细胞确实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且表达部位丰要位干胞浆.转染细胞增殖活力加强,处于增殖周期的细胞比例更高(P<0.05).提示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能将pcDNA3.1-bFGF成功导入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后可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存状态,促进其增殖.  相似文献   
53.
舌淀粉样变是一种不可溶性淀粉样蛋白质在舌组织细胞间,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处异常沉积而引起的舌组织结构破坏及舌功能障碍的疾病。由于该病病闪不明,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早期诊断较困难,易被临床医师误诊或漏诊。本文对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诊治的1例舌淀粉样变和闰内文献报道的7例舌淀粉样变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4.
湖南省22起毒蕈中毒事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们对湖南省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发生的毒蕈中毒事件进行调查 ,研究了毒蕈中毒的发病情况 ,以寻找防治对策。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发生在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县级以上医院确诊并经湖南师范大学真菌研究室确定蕈种的毒蕈中毒事件列为调查对象。共 2 2起 ,住院患者 12 4例 ,年龄 3~ 82岁 ,男 74例 ,女 5 0例。 2 1起中毒事件发生在农村 ,为农民食用自采野生蕈后引起的中毒。1 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按蕈种进行初步归纳。实验室检查包括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 (TBIL)、肌…  相似文献   
55.
口腔颌面部缺损各类组织瓣修复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各类修复方法,总结各类组织瓣转移术后的护理经验,探索提高组织瓣成活率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复习病例,总结分析52例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病例,分别按缺损类型,组织瓣类型进行分组,观察其创口愈合情况和组织瓣成活情况。结果:口腔颌面部缺损给病人带来形态,生理功能和精神的影响,各类组织瓣的修复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修复的成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术前术后护理。结论: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有利于提高各类组织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56.
背景:颌面骨缺损是临床上常遇到的问题,寻找理想的种子细胞同支架材料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成为该类疾病治疗的发展趋势.目的:将转染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珊瑚骨的复合培养,观察转染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基凶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珊瑚支架材料上生长状况.设计、时间及单位:骨组织工程实验,于2006-0312008-06 在中山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完成.材料:选用海南省浅海滩产石头状滨珊瑚为原料,将其制成8mm×8mm×2mm的珊瑚人工骨小块.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贴壁筛选法对分离出的骨髓间充质下细胞进行纯化,利用脂质体转染bFGF-pcDNA3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生长良好的转染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未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不同珊瑚表面.主要观察指标:MTT法观察细胞-支架联合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情况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珊瑚支架上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MTT法检测显示细胞-支架联合培养转染组细胞与联合培养未转染组细胞增殖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培养转染组细胞生长增殖强于未转染组细胞.而联合培养的转染组细胞同单纯培养转染组细胞增殖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贴附在珊瑚上,并在材料上完全铺展,形态多样,细胞向孔内长入或跨越微孔表面,部分区域有细胞外基质形成.结论:转染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珊瑚支架材料上生长状况较未转染组好,珊瑚人工骨不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可以作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57.
舌鳞癌DNA倍体性和S期细胞比率与其预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2例舌鳞癌根治术后病者作随访复查和用流式细胞仪对其石蜡包埋标本作DNA含量测量。结果5年生存率为56.9%,5年内死亡者和5年存活者异倍体率分别为64.5%和41.5%(P>0.05),而高S期细胞比率(SPF)分别为90.3%和41.5%(P<0.01)。有颈淋巴转移者五年生存率(28.6%)低于无颈淋巴转移者(68.6%)(P<0.05)。两者异倍体率和高SPF分别有显著差异和非常显著差异。高SPF在临床期之间、C1和G2之间均有明显差异。提示DNA倍体性与舌鳞癌5年生存率无关,而高SPF则有密切关系。认为SPF作为估测舌鳞癌的预后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索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分离培养的方法及体外扩增的条件,观察ADM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腹部手术患者皮下脂肪组织为材料,采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及贴壁法分离培养ADMSCs,在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中贴壁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29、CD44、CD105、CD31、CD34、CD106的表达,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ADMSCs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结果原代和传代细胞呈梭形外观,生长增殖能力良好。CD29、CD44、CD105均呈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3%、98.6%和86.5%;而CD31、CD34、CD106阳性率分别为3.5%、2.6%、1.3%。透射电镜观察显示ADMSCs表现出早期幼稚细胞形态的特点,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84.8%的细胞处于G0/G1期。结论酶消化法能有效地从人脂肪组织分离培养人ADSCs,细胞生长稳定,增殖能力活跃,为今后ADMSCs的分离培养提供了更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坚强内固定技术是口腔颌面部骨折和正颌外科的常用固定方式.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和成熟的材料是钛接骨板和螺钉,其生物相容性良好且固定效果稳定,为固定两侧的骨组织愈合和维持理想位置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但钛内固定材料存在应力遮挡、不可降解吸收和金属离子释出等缺点.聚乳酸等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由于生物相容性良好、可降解吸收等优点,近年来已较多应用于临床.本文对聚乳酸内固定材料的性质、临床应用、存在问题及其改性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人髁突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以及多向分化能力.为骨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取髁突良性肥大患者被切除的髁突。冲洗收集骨髓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进行培养和纯化MSCs.取生长良好的P3或P4代MSCs进行检测:(1)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和生长曲线分析;(2)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细胞表面抗原标记和细胞增殖周期;(3)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神经细胞多向诱导分化及相关检测。结果(1)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的方法从人髁突分离MSCs.经传代后细胞形态呈梭形.成纤维细胞样.均匀一致;(2)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和生长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SCs在传代后经历游离期、贴壁期、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3)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所获得的MSCs纯度较高.细胞单一。CD44、CD29和CD55表面标记阳性率分别为100%、99.8%和86.6%,而CD34、CD45和CD106的阳性率仅为0.5%、2.9%和6.3%;(4)MSCs细胞周期检测结果为G0期和G1期91.9%、G2期2.4%和S期5.7%,说明大部分细胞仍处于静止期:(5)成脂诱导后细胞胞浆内可见脂滴,苏丹黑B、油红O染色均呈阳性;成骨诱导后,Vonkossa和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神经细胞诱导后,细胞由梭形变为有多个突起的神经元样细胞,甲苯胺蓝尼氏和GFAP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结论从人髁突骨髓中能分离出高度一致的MSCs,这些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