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DLSS患者103例,按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n=51,行OLIF),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PLIF)组(n=52,行PLIF)。对比两组手术情况、疗效与围手术期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脊髓功能、腰腿疼痛(VAS)、腰椎功能(JOA)。 结果 OLIF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年疗效优于PLIF组(P<0.05);OLIF组术后1 d、3 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PLIF组(P<0.05);OLIF组术后1 d、3 d血清晚期蛋白氧化产物、丙二醛水平低于PLIF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PLIF组(P<0.05);OLIF组术后6个月、1年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JOA评分高于PLIF组,潜伏期、腰腿疼痛VAS评分低于PLIF组(P<0.05)。 结论 OLIF治疗DLSS效果显著,创伤更轻微。  相似文献   
22.
背景:临床研究表明,经过消毒和深低温处理的异体肌腱不会引起全身的免疫反应,局部的免疫反应也轻微,其力学性质不受影响,应用异体肌腱移植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与自体肌腱移植相比无明显差异.目的:探讨应用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何及锁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23例(侧)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19~45岁,平均30.4岁.其中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8例,NeerⅡ型锁骨外端骨折5例.右侧15例,左侧8例,均为新鲜脱位或骨折,其中1例肩锁关节脱位合并臂丛牵拉伤.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通过锁骨远端的两个钻孔,绕过喙突基底部,分别重建锥形韧带和斜方韧带.结果与结论: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6.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5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4个月骨折愈合,未见畸形愈合.按Karlsson标准评定优19例,良4例.未发生与材料有关的生物相容性反应,未引起全身和局部免疫反应.结果提示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3.
咳嗽是呼吸科常见症状,相当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炎等多种疾病;本症虽非大病,但治不得法,缠绵难愈。根据《内经》云:"咳证虽多,无非肺病",本病以外感、内伤二证括之。外感咳嗽必由皮毛而入,内伤咳嗽多属脏气所伤。其治疗大法:外感者邪自外而入,治当以辛温,邪得温而自散;内伤者,阴气先伤于内,治以甘平养阴,阴气  相似文献   
24.
背景:胫骨干骨折伴有同侧的后交叉韧带损伤在行内固定后,行经胫骨隧道技术重建后叉韧带时常会引起金属内固定物与胫骨隧道发生冲突,使内固定物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目的:评估Tibial-inlay技术重建合并胫骨干骨折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效果。 方法:选择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8例,于胫骨骨折置入金属植入物内固定后1~6个月在关节镜辅助下行Tibial-inlay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重建前、随访时记录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及胫骨后移程度。 结果与结论:随访12~24个月,重建前患侧胫骨后移10~15 mm者 5例,>15 mm 者3例;末次随访时< 5 mm者 6例,5~10 mm 者2例;末次随访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重建前的63.50±5.83提高到87.50±2.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Tibial-inlay技术重建胫骨干骨折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具有不受胫骨近端骨隧道的影响,对胫骨内固定干扰小,固定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107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Wiltse入路组(n=53)和传统入路组(n=54)。Wiltse入路组采取Wiltse入路TLIF,传统入路组采取传统后正中入路TLIF。对比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1年疗效、椎体融合率,术前及术后1 d、3 d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水平,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及术后6个月椎旁肌组织面积。结果Wiltse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传统入路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传统入路组(P<0.05);2组患者术后1年疗效、椎体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3 d血清ACTH、Cor、TNF-α水平较术前升高,但Wiltse入路组低于传统入路组(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腰、腿痛VAS评分、ODI较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术前提高,且Wiltse入路组术后6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低于传统入路组,JOA评分高于传统入路组(P<0.05);Wiltse入路组术后6个月左、右侧椎旁肌组织面积大于传统入路组(P<0.05)。结论Wiltse入路TLIF与传统后正中入路TLIF治疗老年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效果相当,但Wiltse入路可减少术中出血,且手术创伤相对更小、术后应激反应水平更低,可在短期内促进腰椎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后路、前后联合减压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前路组、后路组、前后联合组,每组都为30例,前路组采用前路治疗,后路组采用后路治疗,联合组取前后联合减压内固定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采取前后联合减压内固定治疗,疗效优于前路组和后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明显的比另外两组的要好,前路组和联合组比较,P0.05;前路组与后路组比较,p0.05。结论:采取前后联合减压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值得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27.
皮肤各部位发生血管角化瘤的报道甚多,而外阴血管角化瘤则很少见,因而认识不足,临床上易与痣、血管瘤、疣及黑色素瘤混淆。此瘤国内至今尚未见报告。本文5例外阴血管角化瘤活检前无一例确诊,因此有必要提高识别此瘤的能力。材料与方法 1973年3月~1986年12月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外阴血管角化瘤5例,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病理诊断采用Imperial(1967)标准。  相似文献   
28.
背景:关节镜辅助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及固定方法的选择存在很多争论,各种固定方法均有其优缺点。目的:评估一端带骨块深冻同种异体肌腱股骨侧嵌入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纳入2008-01/2009-09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15例关节损伤患者(15膝),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断裂,其中运动损伤7例,交通事故伤6例,摔伤2例。均于关节镜下行一端带骨块的同种异体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记录患者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KT-1000测量值。结果与结论:对15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排异、感染等并发症。KT-1000测量值术前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为3~5mm4例(27%),6~10mm9例(60%),〉10mm2例(13%);末次随访时0~2mm12例(80%),3~5mm3例(20%)。同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也由术前的(65.60±10.1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0.93±4.06)分(P〈0.05)。说明嵌入骨块在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中可增加股骨侧固定的可靠性,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9.
肱骨近端骨折脱位并发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肱骨近端骨折脱位为临床上常见的肩部损伤,部分患者合并有臂丛神经损伤,有报道称有神经损伤表现的患者达45%.我科于2006 年9 月至2010 年12 月收治12 例肱骨近端骨折脱位并发臂丛神经(或部分分支)损伤的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0.
背景:关节镜辅助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主要有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3种,关于移植物的选择,存在较多争议。目的:评估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两种移植物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07-01/2009-01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70例(70膝),分别采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记录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KT-1000测量值及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8~24个月,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无感染、植入物断裂等并发症;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患者有2例膝关节引流管口持续渗出,经换药半月后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提高,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显著减少,且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应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疗效相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