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高、低发区人群贲门癌变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表达与病变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ABC法 ) ,检测高 (133例 )、低发区 (14 2例 )居民贲门上皮不同程度病变的EGFR变化特征及其与病变的关系。结果 :在贲门癌高发区 ,随贲门上皮病变进展 ,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不典型增生 (DYS)→贲门腺癌 (GCA) ,EGFR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4 3%、4 4 %、79%和 5 3% ;DYS组EGFR蛋白阳性率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 5 ) ;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随贲门癌分化程度降低而减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在贲门癌低发区 ,随贲门上皮病变加重 ,EGFR蛋白阳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从CSG→CAG→DYS→GCA ,EGFR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16 %、2 7%、5 0 %和 4 6 % ;正常贲门组织 (NOR)、CSG与GCA ,NOR、CSG与DY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 5 )。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不随贲门癌分化程度降低而改变。结论 :EGFR是贲门上皮癌变 ,特别是早期病变的重要分子变化。高、低发区贲门癌变可能存在不同的分子基础 ,环境中暴露的致癌因素不同 (质和量 )可能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2.
贲门癌组织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多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河南林州地区贲门癌组织中3种Ⅱ期代谢酶基因GSTMl,GSTTl及GSTPl基因多态性变化,进一步深入了解该地区贲门癌高易感性分子基础。方法:利用multlplex—PCR、PCR—RFLP检测19例手术切除贲门腺癌组织及72例正常对照组织(颊粘膜细胞和血细胞)中代谢酶基因GSTMl、GSTT1、GSTPl多态性改变。结果:贲门腺癌与正常对照组织中GSTMl纯合缺失基因型分别占37%和39%,该基因型未明显增加对贲门癌的易感性(0R=0.69);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分别占53%和39%,该基因型可能与贲门癌易感性增高有关(0R=2.38);GSTPl的IIe/Val和Val/Val基因型合并在一起分别占26%和42%,Val等位基因能降低个体贲门癌的易感性(0R=0.41)。结论:GSTMl基因多态对贲门癌易感性无明显影响,而GSTTl和GSTPl基因多态与贲门癌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进展期食管鳞癌的疗效.方法 2007-05-20-2009-05-20共入组进展期食管鳞癌患者46例,采用伊立替康75 mg/m2,持续静脉滴注90 min,第1、8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1 d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者方可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46例患者共完成188个化疗周期,在可评价疗效的4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13例,进展11例,有效率为46.7%(21/45),疾病控制率为75.6%(34/45);1年生存率为20.0%(9/4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0个月[95%CI(3.9,6.1)],中位生存时间为9.0个月[95%CI(8.3,9.7)];化疗主要毒副作用为腹泻、脱发、恶心、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呕吐等.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进展期食管鳞癌疗效确切,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好,可作为进展期食管鳞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4.
食管癌组织与外周血RASSF 1A甲基化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组织及同一患者对应的术前外周血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加深食管癌变分子机制的了解并为食管癌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预警提供候选指标.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分别检测来自食管癌高发区的30例食管癌患者血浆、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结果:食管癌组织RASSF1A甲基化阳性率为40%(12/30),而这12例癌组织甲基化阳性的患者其外周血甲基化阳性共7例,癌组织和外周血RASSF1A甲基化阳性一致率为58%(7/12),18例癌组织甲基化阴性的患者其外周血也均为阴性,阴性一致率为100%(18/18).癌旁正常食管组织甲基化率为13%(4/30),明显低于癌组织(40%,12/30),P<0.05.7例外周血甲基化阳性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5例(55%,5/9),阴性2例(10%,2/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鳞癌的RASSF1A甲基化阳性率(83%,5/6)明显高于中分化鳞癌(24%,5/21),P<0.05.结论:外周血RASSF1A甲基化可以反映同一个体食管鳞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的状态,可能是高危人群筛查重要候选分子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对抗奥沙利铂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并探索其可能机制,进而为化疗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经侧尾静脉给予奥沙利铂4 mg/kg,每周2次,连续4周,共给药8次,建立奥沙利铂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von Frey纤维丝测定大鼠的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痛觉反应指标;观察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文拉法辛7.5 mg/kg、文拉法辛15 mg/kg连续4周,每天一次灌胃后测MWT动态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第五腰椎背根神经节μ、κ、δ阿片受体表达差异。结果文拉法辛明显升高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MWT值,文拉法辛7.5及15 mg/kg组较0.9%氯化钠溶液组μ、κ、δ阿片受体高表达(P<0.05)。结论文拉法辛可有效抑制奥沙利铂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μ、κ、δ阿片受体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贲门癌(GCA)高/低发区患者ABO血型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肿瘤家族史的关系。方法 收集河南及其他省市贲门癌高/低发区2237例患者年龄、性别、籍贯、血型及肿瘤家族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河南省以及其他省贲门癌高/低发区患者不同性别的ABO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均为AB型血所占比例最少。贲门癌高发区不同年龄段患者之间ABO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贲门癌患者(〈40岁)中A型血所占比例最高(34%),中老年贲门癌患者中B型血者最多,AB型血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少。肿瘤家族史阳性患者与家族史阴性患者之间的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B型血者最多(分别为33%和34%),AB型血所占比例最少(分别为9%和12%),肿瘤家族史阳性患者不同性别的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家族史阳性的不同地区来源的GCA患者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贲门癌患者中以B型血分布最多,A和O血型次之,AB型最少。ABO血型分布与贲门癌家族史阳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比较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居民和山西长治的林州移民食管、贲门和胃窦内镜病理结果,进-一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食管和贲门癌变的影响.方法:从移居到山西长治100 a的林州移民村中选择1个自然村并在河南林州选择1个与移民迁居前相近的自然村作为调查现场,随机对该2个自然村中3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食管/胃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①食管:移民村食管中段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检出率高于林州居民(38%vs 28%,P<0.05);②贲门:移民村慢性浅表性贲门炎(CSG)、不典型增生(DYS)和肠上皮化生(IM)的检出率均高于林州居民(P<0.05),但两地区慢性萎缩性贲门炎(CAG)和贲门腺癌(GCA)的检出率相似(P>0.05);③胃窦:移民村胃窦部DYS和IM检出率均高于林州居民(P<0.05),但2地区胃窦部CSG、CAG和GCA检出率均相似(P>0.05).结论:林州居民移民到山西长治100 a后,自然人群食管癌和贲门癌检出率、食管重度癌前病变检出率仍与林州原住地居民相似,而移民贲门和胃窦部重度癌前病变检出率均高于林州居民.环境和时间变化均未明显影响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和癌的发生率,提示遗传因素在其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