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
目的探讨光镜下显示组织或细胞内空气细颗粒物(PM2.5)的方法,为PM2.5和人体健康与疾病关系的研究提供手段。方法对HE染色、Warthin-Starry银染色方法(WS银染色)显示游离PM2.5及肺组织中尘粒的染色效果进行对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标记吞噬细胞、尘细胞,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两种颗粒的超微结构,用X-线质谱元素分析仪(X-RSA)等分析两种颗粒的元素成分。结果WS染色方法可以显示游离的PM2.5及吞噬细胞内的尘粒,且可显示HE染色下不被显示的微细尘粒;两种尘粒的超微结构相近,并且均有高比例的硅(Si)元素。结论肺尘细胞内的尘粒是游离PM2.5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后的一种细胞内形式;WS银染色法可以较好地显示不同状态的PM2.5,可做为光镜下观察PM2.5和健康与疾病关系的一种常规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结节病肉芽肿构成细胞内空气细颗粒物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空气细颗粒物(PM2.5)与结节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下列病例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结节病49例,因肺外疾病死亡的成人尸检肺标本10例,胎儿尸检肺标本10例。标本行(1)HE染色,观察肉芽肿及尘细胞;(2)Warthin—Starry(W—S)银染色,显示细胞内的PM2.5;(3)免疫组化染色标记肉芽肿和尘细胞;(4)制作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证实细胞内的PM2.5。结果经W—S染色,在结节病肉芽肿细胞内观察到明显的PM2.5,并在电镜观察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肉芽肿细胞和尘细胞CD68抗体标记阳性。结论结节病肉芽肿细胞内有PM2.5,为结节病空气颗粒物相关学说提供了形态学证据,提示结节病可能与PM2.5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卵巢切除后大鼠胫骨形态计量学改变及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方法:将24只4月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1、4个月组,假切1、4个月组,分别于实验末断颈处死,取左侧胫骨,新鲜分离骨髓细胞,静置贴壁法体外培养13d后,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BMSC中IL-1βmRNA表达。取右侧胫骨制备不脱钙的骨切片,应用目镜网格观察胫骨形态计量学参数改变。结果:与假切1个月组相比,去卵巢1个月组大鼠胫骨成骨表面(Ob.S/BS)、类骨质表面(OS/BS)显著减少(P<0.01,P<0.05),吸收表面(ES/BS)、破骨细胞数(N.Oc/T.Ar)显著增加(P<0.05);与假切4个月组相比,去卵巢4个月组胫骨平均骨小梁体积(BV/TV)显著减少(P<0.05),ES/BS显著增加(P<0.01),N.Oc/T.Ar显著增多(P<0.05)。在体外培养的BMSC原位杂交中,IL-1βmRNA均能在扁圆形细胞和纺锤形细胞中表达,阳性细胞的胞浆呈棕黄色,其中在扁圆形细胞中的表达较强,去卵巢1、4个月后IL-1βmRNA在骨髓基质扁圆形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去卵巢后,随时间推移大鼠胫骨骨质丢失严重,IL-1βmRNA在体外培养骨髓基质扁圆形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喻巍  李彬  岳常丽  任若瑾  田澄 《眼科》2007,16(2):126-128
目的 探讨中药成分苦参碱(Ma)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HXO-Rb44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为中药综合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提供实验依据。设计 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 体外培养的HXO-Rb44细胞。方法 0.4mmol/L的Ma分别作用HXO-Rb44细胞12、24、48小时,流式细胞仪检测S期细胞百分比的变化;通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计算机自动图像分析技术,测量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IOD)值,观察分析Ma对HXO-Rb44细胞内增生靶基因PCNA的调控。主要指标 S期细胞百分比(SPF)、积分光密度值(IOD)。结果 0.4mmol/L浓度Ma作用HXO-Rb44细胞后,S期细胞百分比下降(P均〈0.01),细胞内PCNA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均〈0.01),并均呈时间依赖性。结论 Ma能够抑制HXO-Rb44细胞增殖。提示Ma有望成为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细颗粒物的亚慢性暴露动物模型,探讨PM2.5对大鼠炎症损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气管滴注建立细颗粒物的亚慢性暴露动物模型;光镜下观察各脏器病理学变化;采用相应的试剂盒测定肺泡灌洗液中的总蛋白和唾液酸水平;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L-6和TNF-α水平,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这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收集肺泡巨噬细胞,采用孔雀绿比色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取脾脏,采用MTT方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结果在染毒后的大鼠肺内均观察到异物性肉芽肿形成;在肝脏血窦内观察到有单核吞噬细胞聚集形成肉芽肿的趋势;在肺门淋巴结和肝脏、肾脏血管内观察到明显的吞噬PM2.5的巨噬细胞和游离的PM2.5。总蛋白和唾液酸水平随着暴露时间和剂量升高而增加。在观察的前3个月,染毒组TNF-α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而在6个月时,TNF-α水平明显降低;IL-6表达水平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染毒3个月后最高,而在6个月后表达水平回落。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随着剂量的增加而下降。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没有出现显著性变化。结论细颗粒物的亚慢性暴露可以引起机体的持续炎症损伤;细颗粒物对免疫系统的损伤随着剂量和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细颗粒物引起的细胞因子网络紊乱会加重免疫系统的损伤;细颗粒物引起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是肺部慢性疾病的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