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40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现代的日本医学开始重新学习中医学。近年来开展了对中医舌诊的应用。本文检索了自2000-2008年的日本医学期刊科学技术医疗医学文献情报检索服务、医学中央杂志、国立情报学研究所论文情报检索服务、国立国会图书馆等文献数据库,对日本的舌诊应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392.
目的:探讨下调肝癌细胞中高迁移率族框蛋白2 (HMGB2)表达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LM3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HMGB2 RNA干扰组(HMGB2 siRNA组),分别以Lipofectamin 2000为载体转染无关序列的RNA寡核苷酸(RNA oligo)和敲除HMGB2序列的RNA oligo。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中HMGB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 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HMGB2 siRNA组细胞中HMGB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HMGB2 siRNA组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P&l...  相似文献   
393.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4月救治的17例非创伤性胸主动脉降段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针对血性胸水给予个性化治疗, 分析患者术后生存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平均随访20.47个月。17例患者全部成功实施TEVAR, 无术中死亡, 其中4例行支架置入并假腔弹簧圈栓塞, 其余13例单纯行支架置入术。8例术后行胸腔引流, 2例二次手术干预, 5例死亡。对于非创伤性胸主动脉降段破裂的患者, 应尽早明确诊断并积极手术处理。合并胸腔积血的处理应慎重, 术后应严密随访, 必要时进行合适的二次干预。  相似文献   
39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脑心通治疗的效果、对患者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CI患者106例,收集时间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同时给予丁苯酞治疗,联合组加用脑心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7天、治疗14天后,联合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PT、APTT、TT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Fg值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血清NO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ET-1、TXB2值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I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脑心通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对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9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治疗胎兔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检测BM-MSCs细胞表面标志物、三系分化能力、慢病毒包装与感染能力。将新西兰孕兔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B组(LPS组)和C组(LPS+BM-MSCs组),每组选取3只新西兰孕兔、10只胎兔。于孕23 d在超声引导下B、C组经右肺组织注射脂多糖(LPS),A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孕27 d超声引导下A、B组经右肺组织注射生理盐水,C组注射BM-MSCs。孕29 d后行剖宫产分离胎兔肺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RT-PCR检测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肺泡表面活性蛋白B(SPB)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C(SPC) mRNA的表达。结果 BM-MSCs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和CD44阳性,CD11b/c和CD45阴性,具有三系分化能力。慢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感染所有rBM-MSCs需24 h。不同组别中,B组肺组...  相似文献   
396.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肺癌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随访资料,探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与肺癌侵袭性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98例确诊为肺癌且未接受过任何抗肿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LC与肺癌侵袭性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根据外周血ALC平均值将患者分为对照组(ALC≥1.29×10^(9)/L,n=48)及研究组(ALC<1.29×10^(9)/L,n=50)。与研究组相比,对照组具有较低的TNM临床分期、较少的远处转移及较长的总生存期(OS)。结论与肺癌ALC低者相比,ALC高者肿瘤侵袭性低且生存期较长。ALC可作为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97.
目的 规范阴凉贮存药品在全自动分包机中的管理、存放和使用,保证用药安全.方法 以头孢丙烯分散片(CDT)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ACDT)为研究对象,记录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贮存于机载药盒和周转盒内,第0,7,14,21,28天考察其外观变化,并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中的方法分析其含量变化.结果 机载...  相似文献   
398.
<正>患者,女,64岁。初诊日期:2021年8月15日。主诉:间断中上腹痛4年,加重2 d。现病史: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中上腹隐痛,放射至后腰部,与进食无关,伴上腹饱胀感、恶心,无呕吐、反酸、腹泻、发热等不适,就诊于山东某医院,查血尿淀粉酶异常增高,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予禁食禁水、抑酸、抑酶、补液等治疗后好转出院。2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部绞痛,向后背放射,屈曲位可缓解,伴发热、恶心、呕吐,就诊于北京某医院,  相似文献   
399.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子标志物并分析其与免疫浸润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颈动脉斑块RNA芯片数据(GSE43292), 共纳入64例颈动脉斑块样本(稳定型:32例;不稳定型:32例)。将64例颈动脉斑块(稳定型:32例;不稳定型:32例)的全转录组数据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采用一致性聚类识别离群样本并运用动态剪切树算法选择网络中的关键模块。应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与Lasso回归等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模块中的基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相关性, 采用ROC曲线评价关键基因对不稳定型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 (1)每例样本均得到23 307个基因。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显示当软阈值为16时符合无尺度网络, 2例样本为离群样本, 黄色模块与不稳定斑块相关性最高为0.6, 共334个基因。(2)分析334个基因与不稳定斑块的相关性:随机森林算法共得到CMPK1、CTP2、KLRD1、PAK1等89个关键基因;Lasso回归算法共得到嗅介蛋白样3(olfactomedin like 3, OLFML3)、DTX3L、DTX3L、SSH2等8个关...  相似文献   
400.
目的 探讨镇痛管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压迫症状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压迫症状患者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2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镇痛管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NRS评分、不同时间点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干预效果总有效率、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356,P<0.001)。入院时,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后1月、出院后3月及出院后6月,两组患者ODI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下降,且进一步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723、10.306、9.607、9.773,P<0.001)。入院时,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