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2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VitC、VitE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血浆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影响.方法 6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均分为两组,实验组移植前给予Vit C(300 mg/d)和Vit E(600 mg/d)口服;对照组不予补充.测定移植前后两组血浆GSH、GSH-Px以及丙二醛(MDA).结果 移植前两组GSH显著高于正常值(P<0.01),GSH-Px低于正常值(P<0.05).移植后两组GSH、GSH-Px及MDA均有差异(P<0.05和P<0.01).结论 移植前补充抗氧化性维生素可以增强患者血浆GSH-Px活力,降低GSH,减少MDA,有效缓解移植前预处理造成的高氧化胁迫.  相似文献   
42.
鼠疫耶尔森氏菌逃避机体天然免疫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鼠疫菌)引起的A类烈性传染病,历史上发生的三次世界性大流行带来了巨大灾害。鼠疫菌是一种特殊的胞内菌,可突破皮肤黏膜屏障结构产生皮下感染,侵入机体的细菌在感染部位遭遇具吞噬作用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一巨噬细胞等。不同于大多数微生物,鼠疫菌是通过一系列逃避天然免疫系统成分的作用而致感染。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在大肠埃希菌中克隆、表达解脲脲原体种特异性抗原(MB)蛋白并纯化出重组蛋白.方法 利用Gateway系统将MBA蛋白5'端保守性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pDEST17上,并通过载体自身所带6×His标签,利用Ni-NTA纯化出相应的重组蛋白.结果 MB蛋白5'端414bp的保守序列成功地克隆到pDET17载体上并且表达出相应大小的目的 蛋白.通过Ni-NAT纯化出重组表达的MB蛋白,其纯度达到93%,浓度为0.6mg/ml.结论 解脲脲原体的MB蛋白的体外表达,为下一步制备相应抗体从而建立解脲脲原体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4.
谭滢  程多智  孙竞  杨宏伟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769-2771
目的调查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探讨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应用WHONET5软件对本院微生物室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检出的3612例阳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院内感染仍以条件致病菌为主,革兰阴性菌检出率较高,占检出病原菌的56.3%,其中大肠埃希菌及克雷伯菌属的ESBLs阳性率分别为24.3%和50.8%;革兰阳性菌的检出占37.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的检出率分别为20.4%和67.8%;真菌检出率为6.3%。从标本种类分析,主要以下呼吸道、外科感染及泌尿系感染为主,大多数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结论由于临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病原菌不断变迁且其耐药性逐渐上升,我们应加强对病原菌的监测,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嵌合状态与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和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关系。方法 5 7例白血病患者接受性别不同的供体HSCT,在移植后不同时期留取骨髓细胞,采用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I- FISH)技术对性染色体和bcr/ abl融合基因进行监测,SPSS10 .0统计软件分析嵌合状态与MRD和白血病复发的关系。结果 I- FISH测定性染色体和bcr/ abl融合基因敏感性高于常规核型分析;嵌合状态与MRD呈负相关(r=- 0 .96 90 ,P<0 .0 1) ;在移植早期(3个月)混合嵌合状态比完全嵌合状态患者复发率高,嵌合状态和MRD与白血病复发具有相关性(r=- 82 4 0 ,P<0 .0 1;r=- 90 4 0 ,P<0 .0 1) ;嵌合率下降出现在白血病血液学复发前。结论 I- FISH用于allo- HSCT后的MRD监测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性染色体作为性别不同的allo- HSCT后MRD的监测其临床价值与肿瘤特异性基因标志相同,嵌合状态与MRD呈负相关,嵌合状态和MRD与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相关,嵌合率的下降可作为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分子遗传学标志。  相似文献   
46.
血友病综合关怀(Comprehensive Haemophilia Care)是指由一组多专业医护人员对血友病患者(People with hemo-philia,PWH)及家庭进行全面的治疗、护理及生活指导,其内容不仅是专业治疗的协调,还包括家庭治疗、患者与家庭的知识教育、心理咨询、社会扶助及长期的追踪管理等。其概念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英国,首个由综合团队组建的血友病治疗中心(Hemophilia Treatment Centre,HTC)网络于1976年在美国成立[1]。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对心脏的毒副作用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位患者使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前后心电图、胸片、心肌酶的变化及所致心脏毒性临床表现。分析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致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先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50例患者出现心脏毒性,发生率4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现心脏毒性组中年龄、肿瘤患者人数、马利兰(Bu)和环磷酰胺使用人数均大于或多于未出现心脏毒性组(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Bu的使用是增加心脏毒性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ATG致心脏毒性的发生较为普遍;年龄和Bu的使用是增加心脏毒性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6例接受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列入研究。应用四色荧光分析技术动态监测移植前及移植后3、6、12个月的CD3^+、CD45RA^+CD4^+、CD45RA^+CD8^+、CD45RO^+CD4^+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移植后3个月CD3^+、CD45RA^+CD4^+、CD45RA^+CD8^+、CD45RO^+CD4^+的表达均低于移植前,其中CD3^+、CD45RA^+CD8^+、CD45RO^+CD4^+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6个月CD3^+、CD45RA^+CD8^+、CD45RO^+CD4^+的表达均低于移植前(P〈0.05)。CD45RA^+CD4^+的表达水平高于移植前和移植治疗后3个月的,与移植后3个月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1年CD45RO^+CD4^+的表达水平低于移植前(P〈0.05)。CD45RA^+CD4^+的表达水平高于移植前和移植后3个月和6个月,与移植后3个月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可持续1年之久。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5RA^+CD4^+、CD45RA^+CD8^+、CD45RO^+CD4^+表达情况可相对定量地检测患者的胸腺再生输出功能,并通过测量新生T细胞的合成来监视胸腺功能在免疫重建中的作用,为临床干细胞移植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我们对采用PCR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TCRγ基因重排时提取DNA模板这一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探索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  12例ALL和 4例NHL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符合诊断标准。1.2 DNA提取 ①TritonX 10 0法 :按文献黄俊军等 (临床检验杂志 ,1995 ,13:192 )方法进行。②低渗法 :取 0 .5ml全血 ,离心去血浆 ,加 12 0 μl重蒸水 ,0℃放置 5~ 10min ,离心去上清 ,加 0 .2mol/LNaAc 0 .1ml,蛋白酶K(6 g/L) 10 μl,SDS(0 .1g/ml) 2 5 …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抗CD25单抗(antiCD25)联合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在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UD-HSCT)耐激素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12例次)白血病患者在UD-HSCT过程出现耐激素重度aGVHD后,接受标准剂量antiCD25与中低剂量ATG联合治疗后的效果以及生存率、感染、复发等情况.结果 10例患者中有8例完全缓解,2例获得部分缓解;完全缓解的8例中,有2例分别在移植后3~3.5月再出现aGVHD达Ⅲ度,经再应用antiCD25联合ATG治疗均获完全缓解;12例次联合用药,中位起效时间5 d(3~10d).在完全缓解的10例次中,中位达到完全缓解时间12 d(8~30 d).生存时间超过3月以上的8例患者中,7例患者出现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其中广泛性cGVHD4例;未见白血病复发情况.联合治疗后5例患者出现真菌感染,反复CMV-Ag检测阳性者2例.移植后随访2年余,仍存活5例,生存时间均超过2年;有5例死亡,其中1例生存时间超过1年,4例生存时间小于6月.死亡原因包括:aGVHD2例,cGVHD引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真菌感染2例.结论 antiCD25联合中低剂量ATG治疗UD-HSCT后耐激素重度aGVHD,可能有较好的治疗缓解率及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