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6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1.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移植对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缺血状态的改善程度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8月-2008年12月期间127例139髋成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自体BMSC移植治疗。治疗方法:分别采集127例患者骨髓各200~300ml,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和CD133+在所分离出的干细胞悬液中的含量。将单个核细胞用生理盐水制备成悬液10~20ml。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行超选择性股骨头供血动脉内干细胞移植术。按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对骨坏死分期,自身前后对照观察疗效。移植后第3、6、12、24个月,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移植术后6个月通过复查患者股骨头供血动脉DSA观察其是否有新血管形成,每隔6个月采用影像学方法观察股骨头形态学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对接受自体BMSC移植治疗的127例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18.3个月),其中髋关节疼痛缓解患者111例(占患者总数的87.6%),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107例(占患者总数的84.3%),行走间距延长患者109例(占患者总数的85.9%);(2)影像学检查:干细胞移植术后6个月,127例患者中随访到24例患者行股骨头供血动脉DSA检查后,显示供血动脉较移植前明显增多、增粗,血流速度增快;12~24个月后36例患者股骨头区骨质病变获得改善。结论超选择性动脉干细胞移植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对因缺血导致坏死的股骨头无再次损伤,能够有效地治疗创伤性缺血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12.
经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2007-12/2008-06在血液内分泌科住院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33例,男27例,女6例,年龄6~46岁,病程2~20年.患者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4d后采集骨髓,Percoll梯度离心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7-10d,配制浓度为2.48×1010 L-1的细胞混悬液,经静脉及四肢肌肉局部等量移植,单次移植提取的单个核细胞总量为(6.13±2.39)×108,间充质细胞含量为(1.92±0.98)×108.移植后6个月,33例患者的徒手肌力好转率54.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好转率81.8%,血清肌酸激酶降低率78.8%,乳酸脱氢酶降低率81.8%,肌酐升高率72.7%.提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可在近期增加患者肌力,提高生活能力,改善血清肌酸肌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及肌酐含量等指标.  相似文献   
13.
<正>病人,男,69岁。于2013年4月2日晚间入院。其糖尿病未系统治疗并控制血糖,发热原因不明以午后为重,伴肌肉酸痛,无盗汗,体温最高达38.5℃。曾至省人民医院检测血糖为20 mmol/L,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应用头孢孟多静滴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仍持续发热。3个月来体质量减轻约5 kg。既往患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和骨髓干细胞(BMSC)移植在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中血管新生和改善缺血状态方面的疗效。方法2004年9月至2006年10月对解放军第463医院细胞治疗中心的170例自愿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的下肢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PBSC移植组(94例)和BMSC移植组(76例)。第1,4,12,24周对移植前后临床症状主观指标和仪器检测客观指标结果进行综合评估,比较两组患者血管新生及下肢缺血改善情况。结果PBSC组单个核细胞(MNC)、CD34 、CD133 细胞总数明显多于BMSC组(P<0.01);干细胞移植前后疼痛、冷感、行走间距、溃疡、坏疽等临床症状对照研究表明,PBSC组缺血症状改善较BM-SC组出现早,症状缓解程度较BMSC组更明显,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移植前后的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足底深感觉、皮温仪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自体PBSC和BMSC移植技术在下肢缺血性疾病治疗中均可建立新生血管,有效改善下肢缺血状态,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疾病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5.
经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2007-12/2008-06在血液内分泌科住院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33例,男27例,女6例,年龄6~46岁,病程2~20年。患者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4 d后采集骨髓,Percoll梯度离心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7~10 d,配制浓度为2.48×1010 L-1的细胞混悬液,经静脉及四肢肌肉局部等量移植,单次移植提取的单个核细胞总量为(6.13±2.39) ×108,间充质细胞含量为(1.92±0.98) ×108。移植后6个月,33例患者的徒手肌力好转率54.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好转率81.8%,血清肌酸激酶降低率78.8%,乳酸脱氢酶降低率81.8%,肌酐升高率72.7%。提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可在近期增加患者肌力,提高生活能力,改善血清肌酸肌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及肌酐含量等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中医辨证治疗代谢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有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所有病人均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对照组采用西药对症控制,口服降糖药、降压药等,治疗组加服自拟中药加味健脾汤,疗程均为1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代谢综合征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代谢综合征的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治疗前后血清酶学变化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515例DMD患者,其中男性502例,女性13例;年龄1~20岁,平均年龄133岁.阳性家族史121例.经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征求患者本人及家...  相似文献   
18.
1 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产生不同于1型糖尿病按WHO和ADA对糖尿病的最新分类,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从病因角度进行分类:1型糖尿病包括免疫介导性的和特发性的,突出胰岛13细胞破坏,通常造成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悉知胰岛素是机体唯一降血糖激素;而2型糖尿病更突出胰岛β细胞外的原因(广义上我们称之为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相对不足所致的血糖升高,β细胞功能通常随着病程而渐渐下降”。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特别是当今2型糖尿病伴随肥胖越来越成为主体部分,胰岛素抵抗对血糖影响的比例越来越大,更多的学者认为胰岛素抵抗是高血糖的始动因子,这些因子包括遗传、性别、年龄、种族、肥胖、升糖激素等,但后天所致的高脂、高糖(脂毒、糖毒)更是促进β细胞功能逐渐走向衰减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股动脉注射前列腺索E1脂微球制剂(商品名凯时,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改善糖尿病下肢血流障碍,经治疗21例后观察分析认为有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方法:选择2004-01/11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细胞治疗中心收治的自愿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8例,双下肢病变7例,单肢病变1例,共累及15只足,均有严重足部静息痛。其中足趾溃疡2例,坏疽3例。全部患者均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450-600μg/d,皮下注射,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5d,第6天用COBE6.1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干细胞,总量82-106mL,单个核细胞散(129.8-376.7)×109L-1,CD34+细胞0.32%-0.48%。将干细胞悬液制备为(1-2.8)×1011L-1。细胞浓度,按3cm×3cm距离进行缺血肢体移植术。术后对患者经皮氧分压、皮温、踝眩指数和足底深感觉、主观感觉、溃疡及坏疽情况、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及不良事件和副反应进行综合评估,与移植前进行对照。结果:接意向处理分析,8铡患者均进人结果分析。随访时间3个月。①经皮氧分压:6例患者干细胞移植3个月后足部经皮氧分压较移植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②皮温:移植后1个月患者皮温均有不同程度上升(1-5℃)。③踝肱指数:移植后3个月有3例患者足部血流渡幅较移植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为0.22/0.16,0.82/0.43,0.76/0.40)。④足底深感觉:移植后3个月有3例患者较移植前轻度改善。⑤主观感觉:7例患者于术后3-21d疼痛减轻或消失,8例足部冷感在2-28d明显好转。⑥溃疡及坏疽情况:移植后8-16周2例足部溃疡愈合。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1例患者于干细胞移植后3个月行动脉造影,可见下肢及足部有新生侧支血管形成。⑧不良事件和副反应:6例患者应用细胸动员时感骨骼和肌肉酸痛,移植后3d8例患者均感足部及小腿腓肠肌轻度胀痛,但能耐受。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能有效地增加患者的下肢血流量,改善症状,使一部分患者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是一种简便微创并且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