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4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测定川黄连(味连、雅连、凤尾连)中7个生物碱(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药根碱、表小檗碱、非洲防己碱、格陵兰黄连碱)的含量并建立3种川黄连的特征图谱,构建川黄连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以提升川黄连药材、饮片及其中成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水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 建立了同时测定7个黄连生物碱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准确性、重现性、精密度、稳定性、线性均符合要求。测定6批味连、6批雅连、3批凤尾连的7个生物碱的含量以及总生物碱的含量;建立了黄连药材HPLC特征图谱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均符合要求。结果 味连的总生物碱含量最高,7个生物碱在味连、雅连、凤尾连中含量各不相同,差异较大;通过对15批黄连的特征图谱相似度的分析,找出共有特征峰15个,与黄连生物碱对照品比对后,指认了8个峰,均为黄连生物碱成分。结论 川黄连多指标成分定量结合特征图谱,可以有效控制川黄连药材的质量,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黄连药材质量标准的完善与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双注射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肩关节穿刺注射治疗的147例冻结肩患者,根据不同穿刺入路分为前方穿刺入路、改良Nevaiser入路、肩峰下滑囊入路和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比较不同入路穿刺成功率以及注射治疗后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前方穿刺入路、改良Nevaiser入路、肩峰下滑囊入路、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穿刺成功率分别为62. 75%、91. 67%、75. 68%、86. 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 262,P 0. 05);改良Nevaiser入路组、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前方穿刺入路组、肩峰下滑囊入路组(P 0. 05),改良Nevaiser入路组成功率与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351,P 0. 05);其中前方穿刺入路组穿刺成功率最低(62. 75%)。注射治疗后,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组VAS及CM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其他3组(P 0. 05),其中肩峰下滑囊入路组VAS及CMS评分改善情况最差,前方穿刺入路组和改良Nevaiser入路VAS、C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5. 73/439. 72,P 0. 05)。结论肩关节腔穿刺治疗冻结肩过程中,较单一前方穿刺入路、改良Nevaiser入路和肩峰下滑囊入路而言,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双注射入路在保证较为理想的穿刺成功率前提下可使药物充分浸润盂肱关节、肩峰下滑囊,有利于患者疼痛缓解和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3.
211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症状、舌脉象及病理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中医常见症状表现、舌脉象及病理要素分布。方法根据《中医内科学》和《中医诊断学》症状学内容,结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高血压病的证候表现,制定《高血压病症状条目池》,收集211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症状表现及舌脉象,然后进行筛选,保留出现率≥10%的症状及舌脉象,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由2名副主任医师对公因子辨证,作为高血压病的病理要素。结果经百分率描述性分析,发现高血压病证候表现出现率较高的症状体征为头晕(64.45%)、头痛(53.08%)、苔薄与苔白(分别为49.76%与59.24%)、脉弦(52.13%);因子分析发现18个公因子,可提取火热、风、痰、瘀、气虚、血虚、阴虚、肝、肾、心、脾与清窍等病理要素。结论高血压病常见证候表现为头晕、头痛、苔薄白与脉弦;高血压病病理要素涉及火热、风、痰、瘀、气虚、血虚与阴虚;病位多在肝、肾、心、脾与清窍。  相似文献   
24.
慢性便秘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病,尤以老年人多见。调查显示,欧美国家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发病率高达20%~30%,亚洲资料显示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11.6%[1]。便秘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引起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诱发直肠癌、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的方法,研究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方法 将随机分组的大鼠分别灌胃给药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液及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混悬液,剂量120 mg·kg-1(按玳玳总黄酮含量计),分别于0.083,0.167,0.333,0.5,0.667,1,2、4、6、8、10、12和24 h取血。采用HPLC同时测定血浆样品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浓度,运用DAS 3.0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比较口服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及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混悬液的药动学参数,柚皮苷AUC0-24分别为(17.710±6.588)和(9.139±1.982)mg·h·L-1max分别为(4.816±1.329)和(1.575±0.324) mg·L-1,tmax分别为(0.611±0.086)和(0.917±0.204)h,t1/2分别为(13.078±6.382)和(11.678±6.919)h,新橙皮苷AUC0-24分别为(18.094±4.892)和(10.961±2.276)mg·h·L-1max分别为(5.657±1.391)和(2.096±0.512)mg·L-1,tmax分别为(0.583±0.091)和(0.806±0.222)h,t1/2分别为(14.606±7.562)和(10.985±6.963)h。以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混悬液为参比,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93.78% 和165.08%。 结论 玳玳黄酮研制成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制剂能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和改善其药剂学性质。  相似文献   
26.
盐制杜仲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及血清IGF-I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盐制杜仲的乙醇浸膏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及血清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雌性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尔雌醇组、盐制杜仲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6,3,1.5 g·kg-1,ig).手术后7d开始给药,持续12周.检测各组腰椎和股骨的骨矿物质含量(BMC)和骨矿物质密度(BMD),血清雌二醇(E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Ⅰ)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BMC和BMD明显下降,血清E2和IGF-Ⅰ水平明显下降;盐制杜仲能增加去卵巢大鼠BMC和BMD,提高血清E2和IGF-Ⅰ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炮制能加强杜仲的抗骨质疏松作用,盐制杜仲通过上调血清E2水平,提高血清IGF-Ⅰ含量而对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症有预防或延缓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考察并评价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性能,建立该制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通过考察微丸的外观性状、大小以及成乳后的乳滴粒径分布、自微乳化时间、Zata电位、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等,评价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性能;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新橙皮苷为指标成分,在284 nm波长处,测定其总黄酮的含量. 结果: 研制的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为球形黄褐色小丸,分布在16~30目(收率92.5%);自微乳化成乳后,微乳平均粒径(78.8±12) nm,且在不同pH分散介质、不同转速和不同温度下,自微乳粒径无明显变化.总黄酮在4.44~26.64 mg·L-1线性关系良好, r=0.999 9,平均回收率99.9%(RSD 1.0%). 结论: 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具有良好的自微乳化性能,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制剂的载药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比较川黄连不同炮制品(味连、酒味连、姜味连、萸味连、雅连、酒雅连、姜雅连、萸雅连)对四氧嘧啶小鼠糖、脂代谢的药效差异。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小鼠糖尿病模型,测定小鼠的血糖指标和脂代谢相关指标。结果 在降糖方面,川黄连不同炮制品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空腹血清胰岛素(Ins)、降低空腹血糖(FBG)的作用,尤以萸雅连的疗效最佳;较之模型组,味连组、雅连组、姜味连组、萸雅连组糖化血清蛋白(GSP)降低显著,表明对小鼠糖代谢调节效果较好。在降脂方面,川黄连不同炮制品均可降低糖尿病小鼠血清中血清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就总体趋势而言,雅连及其炮制品降脂作用优于味连及其炮制品。结论 在降血糖方面,不同品种黄连、不同炮制品效果差异不大,以萸雅连降糖效果最为明显,在调节糖脂代谢紊乱和抗氧化方面,则雅连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9.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屏气试验评价正常人及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CVR)及其与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TCD屏气试验对137例具有各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患者及87名不同年龄段的正常人群,分别检测屏气前后大脑中动脉(MCA)流速增长的百分数,即屏气指数(BHI)作为CVR的评价指标,并对CVR与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0岁组及41~60岁组的正常人屏气前后平均血流速度(Vm及Vm′)低于20~40岁组(均P<0.05),而>60岁组Vm及Vm′又低于41~60岁组(均P<0.05),而BHI值差异无显著性。高血压、高三酰甘油、高胆固醇、糖尿病、吸烟均与BHI异常有关,其中高血压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TCD屏气试验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经济的检测手段,可有效地用于CVR评价。高血压病能显著影响CVR。  相似文献   
30.
目的测定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探讨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关系。方法应用TCD屏气试验,检测37例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屏气指数(BHI)及其不对称指数(AI),并对狭窄程度与BHI值的相关性进行评定。结果颈动脉狭窄程度≥70%的患者BHI值及不对称指数显著下降,狭窄程度与BHI值具有相关性。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明显降低,且与狭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