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24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目的:本研究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方法,构建含重组编码CD13单链抗体和蝎毒素镇痛抗肿瘤缬精甘肽(analgesic antitumoral peptide,AGAP)融合蛋白基因的表达载体,并研究CD13-AGAP融合蛋白对CD13阳性白血病细胞NB4影响。方法:克隆东亚钳蝎活性肽AGAP的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CD13/RFP,得到pSecTag2/CD13/AGAP重组真核表达载体。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通过R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融合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纯化融合蛋白,作用NB4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pSecTag2/CD13/AGAP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293T细胞后,R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结果证实重组质粒得到有效表达,并纯化真核表达融合蛋白CD13-AGAP对血液肿瘤CD13阳性白血病细胞NB4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且使细胞周期G1期阻滞,S期减少。结论:成功构建了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CD13/AGAP,并在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进一步证实融合蛋白对CD13阳性白...  相似文献   
232.
目的:研究CD20scFv嵌合T淋巴细胞靶向杀伤Daudi细胞时杀伤的效果和T细胞活化情况.方法:将两种质粒转染至PA317细胞中,用转染成功的PA317上清液感染外周血T淋巴细胞后经800 mg/L的G418筛选1周后去杀伤Daudi、K562细胞,分别在不同时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audi细胞AnnexinV的阳性率,用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2、IFNγ.结果:Daudi细胞Annexin V的阳性率在24 h内两实验组与K562组相比明显增高,而实验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72 h时CD20scFv-IgGFc-CD28-ζ组比CD20seFv-IgGFc组IL-2(1 509.00 ng/L比220.54 ng/L)和IFNγ(912.16 ng/L比251.42 ng/L)的分泌量有显著增高.结论:①两种CD20scFv特异的T细胞在引起Daudi细胞早期凋亡无显著差异,说明在CD20scFv的靶向杀伤过程中CD28-ζ基因可能不主导Daudi细胞的早期凋亡.②CD20scFv-IgGFc-CD28-ζ组IL-2、IFNγ增幅更加明显,说明CD3ζ和CD28嵌合的T细胞可以自身活化而不受MHC的限制,从而增强了T细胞的活化和杀伤等功能.  相似文献   
233.
目的:初步探讨胰淀素(amylin)对人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人胰岛细胞,免疫组化鉴定β细胞后分为对照组(培养液中含56 mmol/L葡萄糖)、胰淀素组(培养液中含10μmol/L胰淀素+56 mmol/L葡萄糖)及氨基胍组(培养液中含10 μmol/L胰淀素+05 mmol/L氨基胍+56 mmol/L葡萄糖),于37 ℃、5%CO2 培养24 h后做胰岛素释放实验,测定培养液上清胰岛素、一氧化氮(NO2-/NO3-)、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原位末端核苷酸标记法(TUNEL)和胰岛素免疫组化双染色法及ELISA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 RT-PCR检测胰岛细胞p53和bcl-2 mRNA表达水平。结果:胰淀素组胰岛β细胞凋亡小体富计系数(217±021)、β细胞凋亡百分数(13%)、NO2-/NO3-(2013±173)μmol/L和p53 mRNA表达水平(034±004)显著高于氨基胍组和对照组(P<001),而胰岛素(334±131)mU·L-1/1×106 cells、GSH[(56±08) mg/L]和bcl-2 mRNA(007±001)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氨基胍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胰淀素可诱导人胰岛β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胰岛β细胞抗氧化能力降低引起p53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34.
脐血来源的人类内皮前体细胞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在体外细胞培养、增殖人类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的技术方法。方法 :从人脐血中获取单个核细胞 ,体外定向分化 ,并扩增内皮前体细胞。结果 :4× 10 7个脐血单核细胞经定向培养之后可以获得约 10 6个内皮前体细胞。从脐血中分离并定向分化培养后 ,经流式细胞计数证实 (78 0 5± 1 16) %细胞呈内皮前体细胞表面抗体CD3 4和人类VE Cadherin双阳性 ;有 (79 69±1 5 3 ) %细胞摄取荧光低密度脂蛋白 ;免疫组化染色证实 (80 60± 2 5 2 ) %细胞Ⅷ因子染色阳性。结论 :使用定向诱导的方法 ,可以从人类脐带血中获取较多的具有内皮细胞潜能的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235.
目的:了解经纵裂额下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嗅沟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14年3月两家医院收治的嗅沟脑膜瘤患者手术治疗病例进行抽样,选取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n=25)予以经纵裂额下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n=21)予以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1)肿瘤切除有效率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6.00%vs 71.43%),P<0.05];(2)GCS评分:实验组术后GC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14.57±0.67)vs(11.37±0.48),P<0.05];(3)并发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00%vs 33.33%),P<0.05]。结论:经纵裂额下联合入路显微手术在嗅沟脑膜瘤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疗效确切,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36.
目的探讨高频电离手术治疗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86例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采用高频电离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1%,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1.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频电离手术治疗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37.
目的探讨预防性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作用。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20例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10例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胎儿娩出后即扩张球囊1为研究组与同期10例未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患者进行对照。采用两独立样本£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90+390)mL vs.(3660±846)mL,t=2.545],输血量分别为[(720±246)mL vs.(2085±499)mL,t=2.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108.0±39.3)min和(99.0±39.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发生肺炎1例,急性心衰1例,下肢静脉栓塞1例,对照组中发生DIC1例,呼吸衰竭1例。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可有效控制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的术中出血及输血量。  相似文献   
238.
老年人为何在胃酸分泌下降的情况下比青年人更易患胃溃疡,胃黏膜更易遭受外来有害物质的损害.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黏膜组织中原生型一氧化氮台酶信使核糖核酸(cNOS-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老年胃溃疡发生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9.
目的:研究骨化三醇对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A,将对数生长期的HEC-1-A细胞株接种于裸鼠右侧背部皮下。将成瘤的裸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骨化三醇组。观察两组裸鼠生长状况,测量移植瘤的体积和重量,RT-PCR检测肿瘤组织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的表达,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标法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对比两组裸鼠用药前后净体重(净体重=裸鼠体重-移植瘤的质量)变化:骨化三醇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比两组裸鼠用药前后移植瘤体积变化:骨化三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流式检测两组移植瘤凋亡率分别为:对照组(1.45 0.23)%,骨化三醇组(22.52 1.2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对照组、骨化三醇组Bcl-2 mRNA表达依次下降,而Bax mRNA表达依次上升。骨化三醇组Bcl-2 mRNA和Bax mRNA转录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骨化三醇对HEC-1-A移植瘤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该作用是通过Bax/Bcl-2途径诱导HEC-1-A肿瘤细胞凋亡起作用。  相似文献   
240.
目的:检测微小卫星体SM7快速诊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ADPKD)。方法应用改良二温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与PKD1位点紧密连锁的微小卫星体SM7,并对10个家系进行基因连锁分析。结果在10个家系103个家庭成员中,29例先证者,9例无症状者通过基因连锁分析得到确诊,结论改良二温式PCR法检测微小卫星体SM7可早期快速诊断ADPK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