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2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种ANCA相关性血管炎活动性评分量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5种系统性血管炎活动性评分量表的可靠性及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以45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患者30例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tis,MPA)患者15例。由2名评测者分别根据下述5种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活动指数评价量表进行计分: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the Birmingham VasculitisActivity Score,BVAS1994),韦格纳肉芽肿专用的BVAS(the BVAS for Wegener granulomatosis,BVAS/WG),BVAS2003,疾病累及范围指数(the Disease Extent Index,DEI),5因子评分(the Five Factor Score,FFS)。结果5种评分量表均有很高的重复信度(ICC0.97~0.98)和评测者间信度(ICC 0.93~0.98)。BVAS1994与BVAS2003(rs=0.961)、BVAS/WG(rs=0.872)、及DEI(rs=0.818),BVAS2003与BVAS/WG(rs=0.872)、DEI(rs=0.826),BVAS/WG与DEI(rs=0.776)间有较高的相关性,P值均小于0.001。FFS与其他评分量表之间无相关性。结论目前AAV活动性评分量表是可靠、有效的。应用不同评分量表所得数据之间可以相互比较。  相似文献   
52.
目的总结以心脏占位为主要表现的白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7例以心脏占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白塞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 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年龄19~37岁,中位数23岁。临床表现:发热5例,胸痛4例,咯血3例和呼吸困难2例。超声心动图示:占位分布在右心房、右心室4例,左心室1例,双侧心腔内2例。手术切除占位3例,病理显示血栓2例和炎性坏死组织1例。给予华法令、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变消失或缩小。结论白塞病合并心脏血栓多发生于男性青年,更多见于右侧心腔,超声心动图易于发现病变及评价治疗反应,抗凝及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3.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脊髓病变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脊髓病变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收集SLE合并脊髓病变患者6例,分析其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影像学和脑脊液(CSF)特征以及治疗和转归。结果临床均表现为受损平面以下截瘫,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异常。其中1例以脊髓损害(合并脑膜炎)为首发症状,余5例于狼疮活动期出现脊髓症状。脊髓MRI检查显示不同节段脊髓长T1长T2信号,病变主要位于胸段脊髓,累及节段较长。行CSF检查显示,CSF蛋白升高5例,寡克隆区带(oligoclonal band,OB)阳性3例,白细胞不同程度增加2例。5例给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 环磷酰胺治疗,另1例仅予激素(地塞米松)治疗,结果显示,2例CSF恢复正常且临床症状好转,1例CSF恢复正常但症状无好转,1例临床症状好转但CSF蛋白进行性增高且有梗阻现象,2例死亡。结论SLE合并脊髓病变常出现在狼疮活动和/或减药过程中,也可作为SLE的首发症状;通过临床表现难以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脊髓损害鉴别;预后不佳,系统而规范地治疗SLE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4.
病历摘要 患者女,33岁,因“多关节肿痛20个月,皮疹14个月,憋气10余天”2003年6月25日入院。患者2001年11月初出现多关节肿痛,活动受限,主要及双手远端指间关节(DIP)、近端指间关节(PIP)、掌指关节(MCP)、双膝和双肩关节,伴晨僵(〉30min),外院查类风湿因子(RF)阴性,拟诊为类风湿关节炎(RA),服中药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55.
艾滋病误诊白塞病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  患者男 ,2 8岁。“间断发热、鲜血便 1年 ,口腔溃疡 8个月 ,肛周溃疡 4个月”1998年 9月 15日入院。 1997年 9月出现发热 ,体温 39~ 4 0℃ ,大便呈果酱样 ,每日 1~ 2次 ,伴肛周疼痛。查Hb 71g/L ;血沉 6 5mm/ 1h ;直肠镜检查示直肠前壁隆起性溃疡 ,病理示慢性炎症。予抗感染 ,柳氮磺胺吡啶、泼尼松治疗后便血好转。 1998年 1月反复出现舌尖、唇、颊及咽部痛性溃疡。 3月发热、便血及肛周疼痛加重。血IgG 19 7g/L ;抗感染治疗无效。 5月出现肛周溃疡 ,血沉 12 6mm/ 1h ;针刺反应阴性。拟诊为“白塞病” ,予雷公藤多甙、甲氨蝶呤治…  相似文献   
56.
抗磷脂综合征100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的临床特征和血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00例AP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改变。结果原发性APS(PAPS)37例,继发性APS(SAPS)63例,其中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6例、狼疮样综合征14例。80%患者出现血管性血栓形成,其中静脉血栓43例、动脉闭塞18例、静脉血栓和动脉闭塞15例。52%为单一部位,32%有2个部位,15%多个部位血栓。56%单次,25%2次,19%多次血栓形成。血栓事件以下肢深静脉血栓(36%)、肺栓塞(30%)和脑卒中(26%)常见。51%(34/67)女性出现病态妊娠,胎死宫内占37%,习惯性自发性流产13%。血小板减少71例。抗心磷脂抗体(ACL)和狼疮抗凝物(LA)的阳性率分别为84%和58%。SLE继发APS组关节炎、白细胞减少、抗核抗体(ANA)阳性和低补体血症较PAPS多见。男性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LA阳性较多见;而女性白细胞减少、ANA阳性和ACL阳性较多见。结论APS以血栓形成及病态妊娠为特点.高滴度ACL和(或)LA阳性是其免疫学特征。其临床表现受基础疾病(SLE)和性别的影响而有不同。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住院的69例MPA患者资料。结果①男30例,女39例,平均65岁。②临床表现:78.2%发热,46.3%体重下降;肾脏主要表现为中小量蛋白尿(76.8%)、血尿,部分呈急进性肾小球肾炎(23.2%),肾脏病理特点为新月体形成、坏死性血管炎;肺部表现以肺间质纤维化(55.1%)和肺泡出血(8.7%)为主;其他包括周围神经病变(23.2%)、皮疹(17.4%)、消化道出血(13.0%)等。③65例(94.2%)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63例为髓过氧化物酶(MPO)阳性。④全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4冲击),超过90%接受环磷酰胺治疗,9例血液透析,3例血浆置换。⑤经治疗,63例好转出院,6例因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 MPA多发于老年患者,肾脏受累突出,病理特点多见于新月体形成和坏死性血管炎,肺部、周围神经、皮肤病变等,以MPO-ANCA阳性为主,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贝赫切特综合征(又称白塞病,BD)合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12例BD合并CAD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所见、治疗及其预后。结果BD合并CAD患者12例,男女比为11∶1,平均年龄43岁。临床表现为心肌梗死11例(2例合并梗死后心绞痛)、单纯心绞痛1例。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单支或多支血管狭窄或闭塞6例、动脉瘤1例、2例未见明确异常。1例行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左右冠状动脉窦瘤。其他表现包括口腔阿弗它溃疡(12/12)、皮肤损害(8/12)、外阴溃疡(8/12)、大血管病变(5/12)及针刺反应阳性(5/12)等。12例患者均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10例患者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予以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6例行介入治疗。结论 BD合并CAD以冠状动脉严重狭窄/闭塞和(或)动脉瘤为特点,及时合理加强免疫抑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常见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方法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住院并接受甲状腺功能筛查CT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普通人群为对照,比较CTD患者与普通人群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同时比较不同甲状腺疾病在不同CTD中的患病率。结果 CTD患者780例,包括类风湿关节炎438例(56.2%)、系统性红斑狼疮195例(25.0%)、原发性干燥综合征85例(10.9%)、混合结缔组织病44例(5.6%)、系统性硬化症(SSc)18例(2.3%),其中合并甲状腺疾病286例(36.7%),与普通人群比较(8.7%)明显升高(P0.05)。合并甲状腺疾病的CTD患者,发生率依次为混合结缔组织病61.4%、原发性干燥综合征54.1%、系统性红斑狼疮51.3%、系统性硬化症27.8%、类风湿关节炎24.7%;混合结缔组织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率与类风湿关节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D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构成比依次为甲状腺功能减退29.4%、甲状腺功能亢进6.3%、桥本甲状腺炎18.5%、低T3综合征26.6%、结节性甲状腺肿18.8%、甲状腺肿瘤0.4%。结论 CTD合并甲状腺疾病发生率较高,应重视两种疾病的相互筛查。  相似文献   
60.
背景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des,AAV)包括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polyangiitis,GPA)、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tis,MPA)和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tis,EGPA).前期的AAV易感基因研究主要着眼于白种人,鉴于人群异质性及种族差异的存在,故而本研究着眼于探究HLA-DPB1、PRTN3及CD226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AAV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Sequenom MassArray质谱阵列技术(Sequenom iPLEX assay,San Diego,CA)对待检者进行基因分型.本研究共纳入了196例AAV患者(GPA 100例,MPA 76例,EGPA 20例)和485名健康对照者.结果 GPA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s3117242(HLA-DPB1)的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上升(68.0% vs.50.4%),差异有统计意义(OR=2.09,95% CI:1.51~2.88,Pc <0.001),但MPA组、EGPA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 =0.09,Pc =0.94).针对Rs3117242(HLA-DPB1)位点的基因型频率进行分析,其结果与等位基因频率分析结果类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论是AAV组或GPA组或PA组或EGPA组,其他基因的SNP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或是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0.05).结论 Rs3117242(HLA-DPB1)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群GPA的易感位点.这一研究为深入探讨GPA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