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在缺氧应激状态下免疫学状态的变化,指导临床抢救和判断预后.方法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M和C3,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伞采用ELISA法检测IL-2、SIL-2R、IL-6、TNF-α和IFN-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β-EP.结果 实验组IgM和C3、CD3+、CD4+、CD4+/CD8+及IL-2、IL-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CD8+利SIL-2R、TNF-α、IFN-γ、β-EP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且β-EP与IFN-γ、SIL-2R正相关(γ分别为0.893,0.729,P分别<0.01,<0.01);与IL-2、CD3+、CD4+负相关(r分别为 -0.552,-0.816,-0.710,P分别<0.05,<0.01,<0.01).结论 窒息缺氧导致新生儿免疫功能呈抑制状态,IgM和C3,CD3+、CD4+、CD8+ T淋巴细胞,IL-2、SIL-2R、IL-6、TNF-α、IFN-γ、β-EP等免疫学指标,为临床医生判断窒息新生儿预后好坏提供一个有综合价值的依据,指导临床进行免疫学治疗,减少应激反应对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对江西省儿童医院2007年7月-2008年7月收治的40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惊厥的病因最多见的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惊厥的发生类型以微小发作为主。结论新生儿惊厥对小儿危害极大,对新生儿惊厥的预防关键是做好围产期保健、减少HIE的发生。新生儿微小发作惊厥在临床上不易被发现,需密切观察,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吸入一氧化氮(NO)对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3~4周龄健康雄性幼猪30只麻醉后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随机分为4组.(1)正常组(C,n=6)单纯机械通气;(2)正常幼猪加吸入NO(CNO,n=4);(3)模型组(M,n=10)单纯机械通气;(4)模型制备加吸入N0(MNO,n=10).M和MNO组动物经腹腔注射标准大肠杆菌诱发急性肺损伤(ALI),C及CNO组用无菌生理盐水替代.MNO组出现ALI后进行吸入NO(10×10-6),治疗24h,CNO组则机械通气4 h后(0 h)开始吸入NO并维持24 h.在实验基础状态、ALI时(0 h)、ALI后12以及24 h测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红细胞膜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及红细胞内丙二醛(MDA)浓度.结果 CNO组吸入NO后12、24 h高切率下血液黏度(反映红细胞变形能力)、红细胞膜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及红细胞内MDA浓度变化不大.动物出现ALI时其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红细胞膜Ca2+-Mg2+-ATP酶、Na+-K+-ATP酶活性均下降,红细胞内MDA浓度升高(P<0.05).MNO组在吸入NO 12 h时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红细胞膜Ca2+-Mg2+-ATP酶、Na+-K+-ATP酶活性均较M组高(P<0.05),红细胞内MDA浓度则低于M组(P<0.05);但这些参数在吸入NO 24 h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ALI时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下降,可以因吸入NO而改善,但作用不持久.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高效、安全的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流程,以保障转运工作的顺利进行。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2025例危重症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原有院内转运流程,进行回顾性调查及实地调查,找出医院院内转运存在的问题细节。根据院内转运存在的问题细节,进行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制定完善的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流程图。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2700例危重患儿为试验组,采用再造后的院内转运流程。比较转运意外发生情况、转运行为的规范性,评估医护人员对再造后流程的满意度及家属对转运过程的满意度。结果 2组均无一例意外受伤(跌倒、抓伤、坠床)。试验组输液管堵塞、回血,导管脱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途中出现病情变化未及时处理和沟通不到位引起投诉或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务人员转运行为的规范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医护人员对再造后流程的满意度及家属对转运过程的满意度均≥90%。结论流程再造使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更符合高效、安全的标准,可有效提高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5.
陈媛媛  朱友荣 《江西医药》2021,56(5):672-676
目的 探讨PICU儿童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1例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入我院PICU急性创伤性脑损伤的患儿临床资料.以预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4、5类为预后良好,GOS评分中的1、2和3类为预后不良]为应变量,以GLas评分、性别、年龄等为解释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收入我院PICU创伤性脑损伤患儿最常见损伤类型为坠落伤(84例,49.1%),其次为车祸中行人(54例,31.6%).发生在城市89例,农村82例.发生在城市的损伤类型最常见为坠落伤(52例,58.4%),发生在农村损伤类型最常见为车祸行人(37例,45.1%),地区间损伤类型进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之间,Glas评分、年龄、肌酐、CK-MB、血清Mg2+水平、PT、APTT、INR、Hb、体温、休克、呼吸衰竭、头颅CT结果、脑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可能影响创伤性脑损伤的预后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疝、Glas评分,血清Mg2+水平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疝、Glas评分,血清Mg2+水平为儿童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6.
陈媛媛  朱友荣 《江西医药》2021,56(5):672-676
目的 探讨PICU儿童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1例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入我院PICU急性创伤性脑损伤的患儿临床资料.以预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4、5类为预后良好,GOS评分中的1、2和3类为预后不良]为应变量,以GLas评分、性别、年龄等为解释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收入我院PICU创伤性脑损伤患儿最常见损伤类型为坠落伤(84例,49.1%),其次为车祸中行人(54例,31.6%).发生在城市89例,农村82例.发生在城市的损伤类型最常见为坠落伤(52例,58.4%),发生在农村损伤类型最常见为车祸行人(37例,45.1%),地区间损伤类型进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之间,Glas评分、年龄、肌酐、CK-MB、血清Mg2+水平、PT、APTT、INR、Hb、体温、休克、呼吸衰竭、头颅CT结果、脑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可能影响创伤性脑损伤的预后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疝、Glas评分,血清Mg2+水平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疝、Glas评分,血清Mg2+水平为儿童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7.
28.
探讨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PICU)住院的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患儿51例。<6个月48例(90.2%),其中<3个月29例(56.86%);≥6个月3例(5.9%)。呼吸困难甚或呼吸衰竭44例,肝功能受损7例,重度营养不良6例,脑病4例,肠梗阻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消化道出血1例。51例患儿均采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同时针对不同病情分别给予持续正压通气(CPAP)或呼吸机辅助通气,糖皮质激素、小剂量红霉素等免疫调节治疗。结果51例患儿中,行CPAP或呼吸机辅助通气患儿44例(86.27%)。有效47例,无效4例(1例因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于住院第3天死亡,3例放弃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血白细胞减少、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以<6个月婴儿为多,同时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统受损,往往需要机械通气治疗,更昔洛韦抗病毒、免疫调节等综合治疗有效。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9.
急危重患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危重患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监测方法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与DIC的内在关系.方法 随机对我院PICU新入院的急危重患儿在入院24 h内进行首次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根据分值不同依次分成三组:非危重组(>80分)32例;危重组(71~80分)29例;极危重组(≤70分)23例.评分后按照试验要求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用ELISA法测定D-二聚体和P-选择素水平.结果 三组共收集病例84例,其中22例合并DIC,占26%.危重组和极危重组DIC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危重组(x2=6.32,12.82,P值均<0.05).而且首次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值越低,DIC的发生率就越高(x2=27.01,P<0.01).22例DIC患儿的AT-Ⅲ:A降低,而D-二聚体、P-选择素均显著升高,敏感性高达90%以上,明显高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等指标(x2=35.22,P<0.01).结论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可用于急危重患儿DIC的早期监测,对科学把握DIC早期实验室检测的有利时机有重要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AT-Ⅲ:A、P-选择素作为急危重患儿DIC的早期监测指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0.
窒息新生儿免疫学状态与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在缺氧应激状态下免疫学状态的变化,指导临床抢救和判断预后。方法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M和C3,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伞采用ELISA法检测IL-2、SIL-2R、IL-6、TNF-α和IFN-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β-EP。结果 实验组IgM和C3、CD3^+、CD4^+,CD4^+/CD8^+及IL-2、IL-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CD8^+利SIL-2R、TNF-α、IFN-γ、β-EP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且β-EP与IFN-γ、SIL-2R正相关(γ分别为0.893,0.729,P分别〈0.01,〈0.01);与IL-2、CD3^+、CD4^+负相关(r分别为-0.552,-0.816,-0.710,P分别〈0.05,〈0.01,〈0.01)。结论 窒息缺氧导致新生儿免疫功能呈抑制状态。IgM和C3,CD3^+、CD4^+,CD8^+T淋巴细胞.IL-2、SIL-2R、IL-6、TNF-α、IFN-γ、β-EP等免疫学指标。为临床医生判断窒息新生儿预后好坏提供一个有综合价值的依据,指导临床进行免疫学治疗,减少应激反应对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