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1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医药卫生   24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8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不可逆性甲减患者需要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随着近年来对自体甲状腺组织与干细胞移植研究的进展,有望解决甲减病人终身服药这一问题。自体甲状腺组织移植的动物实验以及人体试验均表明:甲状腺移植物不但能够存活,而且能够发挥作用。最新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cell,ESC)研究证明,ESC可以分化为甲状腺滤泡细胞。  相似文献   
52.
输精管结扎家兔自身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3只成年雄兔行双侧输精管结扎手术后,进行连续12个月的免疫学观察。7只同龄雄兔作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间接血凝试验69.7%结扎组家兔检测出抗精子抗体,滴度范围为1:5~1:1280;间接免疫荧光测定有90.9%的实验组家兔测出抗精子抗体。白细胞粘附抑制实验呈阳性反应者占实验组家兔的43.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应用PEG光密度和抗补体法测定CIC均里阴性。输精管结扎后第3个月附睾肿胀者占45%,第5—7个月达70%,之后逐渐消退。而与此同时抗精子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故可推断精子抗原主要经附睾入血,作用于免疫系统导致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结扎组家兔胸腺、脾、淋巴结呈明显的增生现象支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3.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TRH)促进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的合成和释放,而多巴胺(Dopamine,DA)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抑制TSH的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也对TSH产生反馈抑制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伴随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Dopaminergietone)的降低和TSH基础水平升高。胃复安(Metoclopramide,MCP)是多巴胺第二受体拮抗剂,能加速提高甲低患者血TSH水平,特别是当运用于分化型甲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病人时,能缩短停用左旋甲状腺素(L—thyroxine,L—T4)的时间和减轻甲状腺机能减退所致的症状和体征,有助于对DTC病灶的^131I显像诊断和^131I治疗。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旨在评估采取感染控制干预措施预防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管理成效。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2010年1月—2020年12月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CLABSI预防控制的国内研究,提取原始研究中的报告数据,合并OR值及95%置信区间(CI),并对干预方式进行归纳。结果 共检索263篇研究,其中142篇纳入最终分析,近十年CLABSI预防控制成效显著(OR=0.26,95%CI:0.24~0.29),约68.53%的CLABSI是可预防的,研究间无异质性,总涉及43 614例患者,远超过试验序贯分析界值。结论 近十年国内CLABSI预防控制成效显著,无需进行更多试验证明,日后可根据2021版指南开展后续质量改进研究,进一步降低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5.
作者报告了 10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的综合治疗。 5例行手术治疗 ,其中合并休克 3例 ,ARDS 2例 ,MOF 2例 ,胰性脑病 1例 ,死亡率 ( 2 / 5) 40 %。 5例非手术治疗 ,合并休克 2例 ,ARDS 1例 ,MOF1例 ,死亡率 ( 1/ 5) 2 0 %。总死亡率 ( 3/ 10 ) 30 %。对ANP的治疗应采取早期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本文讨论了ANP非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中转手术治疗指征及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为研究Bio-Normalizer(BN)对大脑神经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无血清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培养鼠胚大脑神经细胞,将神经细胞造成缺氧损伤,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BN,观察BN对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将细胞分为4组,Ⅰ组为缺氧BN浓度为0mg/ml组;Ⅱ组为缺氧BN浓度为0.1mg/ml组,Ⅲ组为缺氧BN浓度为0.5mg/ml组;Ⅳ组为非缺氧BN浓度为0mg/ml组。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发育的情况,于细胞培养后的第4天收集细胞,测定生化指标,同时进时光镜和电镜病理检查。结果:缺氧0.1mgBN/ml组的神经细胞MTT及NSE活性均高于缺氧0mgBN/ml组,并有显著差别(P<0.05);形态学观察结果也显示缺氧0.1mgBN/ml组和0.5mgBN/ml组的神经细胞缺氧损伤后恢复明显好于缺氧0mgBN/ml组。结论:BN对大脑神经细胞缺氧损伤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7.
NT-3、NT-4和BDNF在面神经逆行转运的动力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神经营养素 3(NT- 3)、神经营养素 4(NT- 4)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在面神经中的逆行转运动力学特点。方法 将新西兰兔一侧面神经干横切断后置入硅胶再生室 ,再将 1 2 5I标记的 NT- 3或NT- 4或 BDNF或人血清白蛋白 (HSA) (10μl/只 ,约 3.7MBq)注入再生室 ,在注药后于不同时刻取兔面神经干和脑干面神经运动核 ,测定其摄取率。利用 3P87动力学处理程序分析计算各标记物在面神经的动力学参数。结果 面神经逆行转运神经营养素的转运量 :NT- 3>BDNF>NT- 4(P <0 .0 5 ) ,转运速率 :NT- 4>NT- 3>BDNF (P <0 .0 5 )。结论 研究结果提供了神经营养素在面神经逆行转运的动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不同流量冠脉灌注的离体兔心肌对 99m Tc- Q3和 2 0 1 Tl的清除及存留特性 ,进一步揭示 99m Tc- Q3和 2 0 1 Tl在不同流量冠脉灌注的离体兔心肌中的摄取、清除及存留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 ,于麻醉下开胸 ,摘取心脏 ,建立离体兔心脏灌流模型。采用双核素法进行离体兔心脏灌注。结果 心肌对 2 0 1 Tl的净摄取值大于 99m Tc- Q3,但其改变受血流灌注量影响也比 99m Tc- Q3更明显。高流量灌注组 ,注射示踪剂后4~ 2 5分钟内 ,2 0 1 Tl的清除比 99m Tc- Q3清除更快 ;低流量灌注组 ,注射示踪剂后 40分钟内 2 0 1 Tl清除比 99m Tc- Q3快。高流量灌流组中观察到的 2 0 1 Tl早期快速清除现象在低流量灌注组中未出现 ,而 99m Tc- Q3在两组中均未见早期快速清除。结论 由于 2 0 1 Tl的清除比 99m Tc- Q3清除更快 ,其较高摄取的优势在药物注射后 10分钟时已完全丧失 ,故 99m Tc- Q3仍不失为一种优良的心肌灌注显像剂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9.
临床研究显示,与传统支架取栓(CSRT)比较,箝式取栓(TCET)可降低术中栓子碎裂逃逸概率,提高取栓成功率[1]。本实验旨在探讨TCET取栓机制并与CSRT比较取栓术中栓子逃逸情况。  相似文献   
60.
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简称为食药物质,传统中医药常使用食药物质来防治疾病或养生保健。随着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迅速发展,食药物质成为健康领域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食药物质品种的增加,研发产品的创新种类和应用增多,拟新增食药物质的安全性问题成为关注重点。现综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管理试点工作的9种试点食药物质的食用与药用价值、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国内部分省份风险监测内容和方案,以期为9种试点食药物质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为食药物质的合理应用和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