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应用于脊髓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脊髓肿瘤患者术中行超声检查,了解肿瘤的声像图特点,进行术中定位,确定病变边界,判断肿瘤的切除情况.结果 术中超声均清晰显示40例脊髓肿瘤,不同肿瘤有其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所有肿瘤均准确定位,并准确评价了手术切除程度.结论 术中超声可帮助术者进行术中肿瘤定位,有助于确认脊髓肿瘤边界及判断肿瘤切除情况,提高了脊髓肿瘤的准确诊断率和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评价胶质瘤血供及微波消融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建立20只Wistar大鼠皮下胶质瘤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10只)、对照组(10只),治疗组给予微波消融(30W、40s),对照组仅置入微波天线。术前20只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治疗组术后以能量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评价疗效,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造影后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胶质瘤血流分级明显高于造影前(P〈0.05)。实时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胶质瘤的滋养血管,动态观察微循环灌注及定量分析血流灌注参数。微波消融术后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9只未见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8只部分增强,病理证实10只均消融不全,超声造影与病理符合率显著高于能量多普勒超声(P〈O.05)。结论 造影后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低速血流优于造影前。实时超声造影能动态显示胶质瘤的微循环灌注及准确评价微波消融术后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3.
颅脑占位性病变的术中超声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 采用术中超声观察不同颅脑占位性病变的回声和血流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术中超声造影应用于脑肿瘤的可行性及术中超声引导穿刺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5例颅脑占位性病变患者行术中超声检查,对需要术中病理检查确诊者,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随机选取同期115例未应用术中超声的颅脑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以比较手术切除率。选取10例肿块边界显示不清的肿瘤患者行超声造影,观察手术前后肿瘤强化改变。结果 (1)颅内肿瘤多呈强回声,不同病变有其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3种常见脑肿瘤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应用术中超声可以明显提高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手术全切除率(P〈0.05);(3)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术后供血动脉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术前(P〈0,01);(4)术中超声引导穿刺有助于术中明确诊断,对于脑积水和肿瘤囊性变患者可穿刺抽吸减压;(5)术中超声造影有助于确认肿瘤边界,指导手术切除范围。结论 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可定位、定向,提高诊断准确性,确定病变边界,指导手术,减少损伤,并提高占位性病变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小脑占位性病变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1例小脑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术中超声探测,其中胶质瘤12例,血管网织细胞瘤10例,动静脉畸形10例,转移癌4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神经节细胞瘤及脑膜瘤各1例.应用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病变,确定病变的位置、深度、大小、病变回声、范围、与周围邻近组织的关系及血流情况等.对小脑动静脉畸形,应用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寻找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观察其来源及走行,确定手术切除入路;对较大血管网织细胞瘤实性部分,应用脉冲多普勒观察其频谱特点.病变切除后,残腔灌注生理盐水,超声探测并了解病变切除程度.结果 ①血管网织细胞瘤术前MRI显示肿瘤16个,超声探测到14个,漏诊2个,其余占位性病变术中显示率100%,并作出精确定位;②小脑不同占位性病变有不同的回声特点和血流变化情况;③小脑占位性病变在术中经超声判断其切除程度,与术后CT、MRI所见结果一致.结论 超声对小脑占位性病变可定位、定向,确定病变边界,对术中彻底切除病变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26.
27.
微波消融家猫脑组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脑组织的可行性及量效关系,为超声引导微波消融脑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不同微波功率及消融时间的组合随机作用于15只家猫脑组织,术后1h内超声探查消融灶,术后48h取脑组织观察病理改变、测量消融直径及脑水肿带宽。结果除1只猫术后46h死亡外其余均在16h内苏醒;术后48h病理呈特征性改变:由中心向外周依次是残腔、凝固性坏死、水肿区、水肿外带;消融直径(R)及脑水肿带宽(E)与输出功率(P)、消融时间(T)线性相关,得到回归方程R=0.287P+3.853×10-2T及E=-0.901+5.140×10-2P+1.513×10-2T;术后1h内超声探查消融灶中心见小片状强回声,周边呈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区,消融灶内无血流信号。结论微波消融脑组织创伤小、安全可行,根据输出功率和消融时间可以调控微波消融范围,并预测脑水肿程度,20~30W是合适的微波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   
28.
超声技术在脑肿瘤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术中对不同脑肿瘤声像图特点及血流变化情况分析以提高手术切除率,确定术中超声造影应用于脑肿瘤的价值。方法对115例脑肿瘤患者行术中超声检查,并与随机选取同期90例未进行术中超声检查的脑肿瘤比较手术切除率。选取10例边界不清肿瘤患者行超声造影,了解肿瘤的强化情况。结果所有病变均呈强回声,不同肿瘤有其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肿瘤内血供无明显差异;应用术中超声可以明显提高脑肿瘤手术的切除率;术中超声造影后肿瘤边界均显示清晰。结论术中超声可定位,确定肿瘤边界,提高诊断准确性、手术的精确性和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29.
颅内血管网织细胞瘤的术中超声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颅内血管网织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颅内血管网织细胞瘤患者(术前均行核磁共振检查发现35个肿瘤)行术中超声检查,常规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肿瘤及瘤结节,确定肿瘤位置、深度、大小、范围及其与周边组织结构的关系,确定造瘘口的位置及造瘘方向。对于较大的实性肿瘤,应用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寻找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观察其来源及走行,确定手术切除入路。肿瘤切除后,残腔灌注生理盐水,超声探查并了解肿瘤切除程度。结果17例患者术中超声探及32个肿瘤。术中超声探及最小实性肿瘤的直径为7mm。囊实质型及囊结节型肿瘤术中超声与核磁共振诊断结果一致,13个实质型肿瘤中术中超声漏诊3个,此3个肿瘤大小为3~6mm,距脑表面2~5cm。结论术中超声对颅内血管网织细胞瘤的检出率较高,可协助临床提高颅内病变全切率。  相似文献   
30.
彤丹  刘会昭  孙永锋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3,(11):1009-1010,F0003
我院2010—2012年神经外科共收治了病状性癫痫患者12例,均在超声引导下对病灶定位,引导切除,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