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 毫秒
11.
刘仁伟  刘冰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2):3312-3316
目的探讨黄芩苷胶囊联合胸腺法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7例)和治疗组(67例)。对照组皮下注射注射用胸腺法新治疗,1.6 mg/次,2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黄芩苷胶囊,2粒/次,3次/d,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病毒标志物转阴率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白介素-6(IL-6)、IL-17和CD4+/CD8+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0.6%,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浓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阴率分别为91.0%、94.0%、8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6%、82.1%、7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GSH浓度、GSH/GSSG比值和外周血CD4+/CD8+比值均显著上升(P0.05),血清IL-6、IL-17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黄芩苷胶囊联合胸腺法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轻肝损伤,维持免疫平衡,抗HBV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鉴别诊断及其病理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甲状腺病变的CT资料,本组病例均经病理证实,扫描层厚及层间距均为3 mm,扫描范围取颈部侧位像从甲状软骨中部至颈根部,部分病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本组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占52%),甲状腺腺瘤20例(占34%),甲状腺腺癌8例(占14%);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均表现为平扫甲状腺肿大,病变腺叶边缘清晰,周围脂肪间隙存在,腺叶内部密度不均匀,见多发、大小不等、边缘规整的低密度结节影;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右侧叶为主,5例以左侧叶病变为主,3例累及甲状腺峡部;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钙化,10例伴囊变,4例合并囊变、出血。结论 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 中等卫生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 我校自承担黑龙江省职教学会"中等卫生学校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以来,在全校范围内对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聘请奥林匹亚多元智慧开发研究中心的专家对学生进行学习现状心理测试.  相似文献   
14.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腹内型隐睾合并精原细胞瘤和6例阴囊内睾丸精原细胞瘤MRI表现。结果隐睾合并的精原细胞瘤MRI表现为类圆形较大的等-长T1长T2信号,内部有坏死及囊性变,线状纤维血管间隔T1WI、T2WI显示清楚;增强后肿瘤缓慢轻度强化,纤维血管间隔早期线样强化。阴囊内睾丸精原细胞瘤平扫MRI表现为小结节状,T2WI呈低信号,内见较厚的低信号纤维血管分隔,增强后边缘及内部纤维血管间隔早期呈蚓状强化,肿瘤实质成分缓慢轻度强化。结论腹内型隐睾合并精原细胞瘤与阴囊内精原细胞瘤的纤维血管间隔早期显著强化是精原细胞瘤的共同特征,但二者大小、形态、边缘表现不同,增强后边缘及内部纤维血管间隔强化形态不同。  相似文献   
15.
尺骨鹰嘴外展支架牵引治疗锁骨骨折临床总结黄宏猷刘仁伟谢楚芳黄少宏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医院(广东521000)锁骨骨折是上肢常见骨折之一,多为传导暴力所致。大多数发生于中1/3,由于肌肉的牵拉,肢体的重力,而致远近骨折段上下移位。此种骨折手法复位有困难,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结果:6例中,4例位于前中纵隔,2例位于前纵隔,肿块密度不均匀,6例均有坏死灶,肿瘤平均径6.4cm,4例伴有显著的上腔静脉阻塞症,5例上腔静脉内瘤栓,5例伴有头臂静脉受压.结论:CT能够确定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位置、大小、形态及累及范围,为手术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并分析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CTP-CTA成像对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在我院就诊的57例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然后对该患者进行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CTP-CTA成像,之后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在57例CI患者中,共有54例患者存在脑损伤范围以外的低灌注区,准确率可达95%,与对侧镜像区进行比较,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以及达峰时间,经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57例CI患者中52例患者存在脑血管痉挛。结论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CTP-CTA成像对CI后CVS患者,其CTP-CTA对CI后CVS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措施的选择以及预后的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对左心室功能评估的准确性以及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缺血和左室功能受损间的关系.方法 95例心血管病患者在72 h内行超声心动图(ECHO)及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测量左心功能10项指标.将32例DSCT冠状动脉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对照,DSCT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左心室心肌质量(LV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与心肌缺血率对照.结果 2种检查多项心功能指标中、高等相关.DSCT发现冠状动脉狭窄支数、程度与肌缺血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LVMM、LVEF、LVSV改变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不同时有统计学差异;LVMM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LVEF、LVSV 3支病变组与单支和双支病变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单支与双支病变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DSCT与ECHO的左心功能数据相关性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和左心室功能改变有一定规律.LVMM是左心室功能中心肌缺血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敏感成像(SWI)在诊断脑血管畸形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对所有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患者行常规序列检查后均行SWI序列检查,将SWI序列与常规磁共振(MR)序列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常规序列发现脑血管畸形病例36例,SWI序列发现45例,其中常规序列发现海绵状血管瘤病例24例,病灶76个,异常血管89条;SWI序列发现31例,发现病灶92个,异常血管123条;常规序列发现脑静脉畸形4例,异常血管8条,SWI序列发现5例,异常血管12条;常规序列发现脑毛细血管扩张症2例,SWI序列发现3例;常规序列发现脑动静脉畸形6例,异常血管26条,SWI序列发现6例,异常血管32条。以上病例如果合并2种以上畸形,分别计算在内,所有病例均为经手术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病例。SWI序列较常规序列发现阳性病例多25.0%,发现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多29.2%,病灶多21.1%,异常血管多27.6%;脑静脉畸形病例多1例,异常的小血管多4条;脑毛细血管扩张症病例多1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例两者持平,异常的小血管多6条。结论 SWI序列较常规序列可发现更多脑血管畸形病例,更小血管畸形病灶,更多细小的引流静脉及供血动脉,可将SWI列为常规MR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20.
病例资料患者女,43岁,因“发现左大腿肿块3年”入院。患者于3年前始发现左大腿部一肿物,约花生米大小,按之无疼痛,不伴其他相关症状,未子特殊处理.肿物至今逐渐增大至鹅卵大小,按之有酸胀感,遂来我院就诊.外院彩超提示左大腿皮下实性肿物。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拟以“左大腿肿块查因”收入院。起病来精神,胃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T37.0℃,P86次/分,R20次/分,BP153/92mmHg,神志清楚.步入病房,查体合作。专科情况:左大腿见一肿物,约9cm×6cm大小,表面见静脉怒张,表面皮温增高,质稍韧,边界较清,活动度尚可,按之有酸胀感,末梢血运尚可,左下肢感觉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