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小腿溃疡449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明确下肢溃疡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方法:对449例小腿溃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发病原因依次是外伤性感染(40.5%)、下肢静脉曲张(22.9%)和糖尿病(10.7%)。结论:外伤性感染、下肢静脉曲张和糖尿病是小腿溃疡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2.
本文对近10年来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工程学在皮肤溃疡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3.
患者男,25岁。左侧颌面部缓慢萎缩十余年,右侧头部皮肤萎缩变硬2年。皮肤科情况:患者左侧颌面部、舌肌、前胸及右下肢多处皮肤肌肉萎缩并变薄,肤色略深;右侧头顶颅骨略凹陷,头皮变薄,呈带状分布,延及右前额及右眼眶,触之皮革样硬,表面光滑,伴患处头发及眉毛脱落;右上臂内侧及左侧背部可见淡褐色片状斑块;右足拇趾明显短缩。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略变薄,基底细胞层色素颗粒增多;真皮胶原纤维增生,部分均质化,真皮血管周围灶状淋巴细胞浸润。诊断:进行性交叉性偏侧萎缩症。  相似文献   
34.
荆芥连翘汤预防性湿敷对大鼠放射性皮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荆芥连翘汤(JJLQT)对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模型,比较荆芥连翘汤预防治疗组(A组)、单纯治疗组(B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三组大鼠的小腿肿胀度及红斑、渗液等皮肤炎症情况。结果三组大鼠间小腿肿胀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93,P=0.013),A组大鼠小腿肿胀程度轻于其它两组。红斑、糜烂和溃疡总积分随时间的改变而呈下降的趋势,A组与B组、C组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积分显著轻于B组和C组。结论荆芥连翘汤预防性治疗,可以显著减轻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5.
消风散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E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炬  陈宝田  林中方  曾抗  兰海梅  阮一民  马静  冯洁莹 《中药材》2008,31(12):1930-1932
目的:探讨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消风散治疗组(40例)、西药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效果,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治疗组(40例)在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结果:(1)治疗组4周后治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消风散治疗组停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消风散治疗组前后患者血清IgE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能降低患者血清IgE水平。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和伐昔洛韦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效果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17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60例)、匹多莫德组(60例)和伐昔洛韦组(5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电离子去除疣体,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匹多莫德和伐昔洛韦口服,匹多莫德组患者给予匹多莫德口服,伐昔洛韦组患者给予伐昔洛韦口服。随访6个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采集外周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复发7例,复发频次为11例次,复发率为11.67%;匹多莫德组患者复发16例,复发频次为36例次,复发率为26.67%;伐昔洛韦组患者复发19例,复发频次为51例次,复发率为32.76%。联合治疗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匹多莫德组和伐昔洛韦组(P<0.05,P<0.01),而匹多莫德组和伐昔洛韦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复发频次也均显著低于匹多莫德组和伐昔洛韦组(P<0.05)。联合治疗组和匹多莫德组患者治疗后CD3+、CD4+百分比及CD4+/CD8+均上升,CD8+百分比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伐昔洛韦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有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匹多莫德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加服伐昔洛韦后,其治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伐昔洛韦组治疗后比较,联合治疗组加用匹多莫德后,其治疗后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显著上升,而CD8+百分比则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能提高尖锐湿疣患者的免疫功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常,与伐昔洛韦联用可有效预防尖锐湿疣的复发,其疗效优于单用匹多莫德或伐昔洛韦。  相似文献   
37.
平阳霉素皮损内注射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月-2004年6月,笔者采用平阳霉素皮损内注射治疗46例多发性跖疣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荆芥连翘汤体外抑菌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荆芥连翘汤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荆芥连翘汤与红霉素对照,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荆芥连翘汤组明显优于红霉素组。结论:荆芥连翘汤对上述创面常见感染菌有显著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39.
患者女,64 岁.右胸部皮肤结节性浸润性肥厚1 年,加重1个月余;背部大片鳞屑性红斑半年余,于2009 年5 月来南方医院皮肤风湿科就诊.患者2006 年5 月行右乳腺改良根治术,组织病理示:①(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②肌筋膜,内、外、上、下切缘及骨骼肌未见癌组织浸润;③(右)腋窝淋巴结见有癌组织转移(9/10)并见有血管内转移.免疫组化检查: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均(-),C-erbB-2(+),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膜抗原(EMA)(+++).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消风散(XFS)对组胺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低、中和高剂量消风散模型组、阳性对照模型组、阴性对照模型组各10只。相应灌服低、中和高剂量消风散、西替利嗪(阳性对照)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等药物7d。通过给大鼠左前爪足跖皮下注射0.1mL新鲜配制的组胺(1.0mg/ml)构建鼠爪水肿模型。分别于造模后0.5,1,1.5,2,2.5 h测量足趾体积。2.5 h取足趾组织,利用光镜电镜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消风散各组在0.5,1,1.5,2 h时能显著降低大鼠足爪肿胀率,光镜和电镜观察显示消风散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有差异。结论 消风散具有一定的拮抗组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