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CIK细胞在培养诱导过程中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方法:Ficoll分离人脐血获得单个核细胞,体外经IL-1、IL-2、IFN-γ、OKT3诱导分化为CIK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型及细胞增殖情况,ELISA检测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水平。结果:CIK的主要效应细胞CD;CD56细胞大量增殖,其相对百分率增长147倍(从0.21%到31%),绝对数增殖倍数为678.7倍,增殖高峰期在第12天。CIK细胞能分泌IL-2、IFN-γ、TNF—α,从第4天开始稳定分泌,分泌IL-2的高峰期在第12天,而IFN-γ、TNF—α分泌高峰在第17天。结论:CIK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蒿甲醚(Artemether)对BALB/c小鼠CT-26结直肠癌的抑瘤作用。[方法]BALB/c小鼠皮下接种CT-26结直肠癌细胞(2×106)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低剂量(33.3mg/kg)、中剂量(50mg/kg)、高剂量(66.6mg/kg)和中剂量(50mg/kg)+铁剂(1.5mg/kg)组,阳性对照组为顺铂(5mg/kg),空白对照组为等体积生理盐水。除顺铂为腹腔注射外,其余组均为灌胃给药法。[结果]口服蒿甲醚低、中、高剂量和中剂量+铁剂对BALB/c小鼠CT-26结直肠癌的抑瘤率分别为:42.3%、51.4%、52.0%、53.5%。[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口服蒿甲醚对小鼠CT-26结直肠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蒿甲醚与铁剂合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凝血酶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凝血酶对AS49细胞分泌VEGF的浓度以及水蛭素对其阻断作用。采用RT-PCR法检测凝血酶受体PAR-1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凝血酶在0.5~3U/ml的浓度范围内可以明显地增加VEGF的分泌,而〈0.5U/ml时这种促进作用则不明显,水蛭素能够完全阻断凝血酶的这种促进作用。PAR-1在A549细胞中表达,而在正常的胎肺细胞(KM13-17)中并不表达。结论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凝血酶能有效地促进A549细胞VEGF的分泌,而这种促进作用可能与PAR-1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是VEGF家族成员之一,在乳腺癌中促进淋巴管的生成和增殖,通过结合并诱导受体VEGFR-3自身磷酸化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该文就VEGF-C在乳腺癌淋巴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蒿甲醚对小鼠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BALB/c小鼠腋下接种CT-26结直肠癌细胞(2×106个/ml)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低剂量组(蒿甲醚片,每天33.3mg/kg)、中剂量组(蒿甲醚片,每天50.0mg/kg)、中剂量加铁剂组(每天蒿甲醚片50.0mg 硫酸亚铁1.5mg/kg)、高剂量组(蒿甲醚片,每天66.6mg/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采用灌胃法持续给药15天,每天1次,末次给药24小时后处死动物。观察记录肿瘤的生长情况,每3天用电子天平称量小鼠的重量,用游标卡尺测量每只小鼠腋下肿瘤长a(mm)和短径b(mm),用Steel公式计算肿瘤体积V(mm3)=0.5ab2。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结果]高、中、低剂量组和中剂量加铁剂组血管计数分别为13±6,31±4,38±5和11±9,生理盐水对照组为49±9;蒿甲醚各治疗组微血管密度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蒿甲醚能明显抑制小鼠结直肠癌移植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蒿甲醚(Artemether)对BALB/c小鼠CT-26结直肠癌的抑瘤作用.[方法] BALB/c小鼠皮下接种CT-26结直肠癌细胞(2×106)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低剂量(33.3mg/kg)、中剂量(50mg/kg)、高剂量(66.6mg/kg)和中剂量(50mg/kg)+铁剂(1.5mg/kg)组,阳性对照组为顺铂(5mg/kg),空白对照组为等体积生理盐水.除顺铂为腹腔注射外,其余组均为灌胃给药法.[结果] 口服蒿甲醚低、中、高剂量和中剂量+铁剂对BALB/c小鼠CT-26结直肠癌的抑瘤率分别为42.3%、51.4%、52.0%、53.5%.[结论]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口服蒿甲醚对小鼠CT-26结直肠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蒿甲醚与铁剂合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蒿甲醚(Artemether)与不同剂量硫酸亚铁补铁剂合用对BALB/c小鼠CT-26结直肠癌的抑瘤效果。方法:BALB/c小鼠皮下接种CT-26结直肠癌细胞(2106个/mL)72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个大实验组[蒿甲醚治疗剂量(50mg/kg)+不同剂量硫酸亚铁组;蒿甲醚维持剂量(33.3113g/kg)+不同剂量硫酸亚铁组],每个大组再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I组:蒿甲醚50mg/kg组、Ⅱ组:蒿甲醚50mg/kg+3mg/kg硫酸亚铁组、Ⅲ组:蒿甲醚50mg/kg+1.5mg/kg硫酸亚铁组、Ⅳ组:蒿甲醚50mg/kg+0.75mg/kg硫酸亚铁组;V组:蒿甲醚33.3mg/kg组、Ⅵ组:蒿甲醚33.3mg/kg+3mg/kg硫酸亚铁铁组、Ⅶ组:蒿甲醚33.3mg/kg+1.5mg/kg硫酸亚铁组、Ⅷ组:蒿甲醚33.3mg/kg+0.75mg/kg硫酸亚铁组;IX组:空白对照组为等体积生理盐水。结果:各实验组对BALB/c小鼠CT-26结直肠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Ⅱ、Ⅲ、Ⅳ组对BALB/c小鼠CT-26结直肠癌的抑瘤率分别为:52.0%、56.3%、53.5%、51.2%;V、VI、VI、Ⅷ组对BALB/c小鼠CT-26结直肠癌的抑瘤率分别为:41.8%、44.0%、43.6%、42.2%,各实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P〈0.01)。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口服蒿甲醚(Artemether)对BALB/c小鼠CT-26结直肠癌具有显著的抑瘤效果,与不同剂量硫酸亚铁补铁剂合用,能明显增强蒿甲醚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RT-PCR)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MUC-1 Mrna及LUNX Mrna的表达,探讨其作为肺癌微转移检测分子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靶基因的表达,并以15例肺良性疾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CK19 Mrna、MUC-1 Mrna及LUNX 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51.7%(31/60)、80.0%(48/60)和55.0%(33/60).对照组中15例肺良性疾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无LUNX Mrna表达,2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有1例CK19 Mrna表达,而MUC-1 Mrna表达的阳性率在肺良性疾病中为60.0%(9/15),在健康人外周血中为65.0%(13/20).结论 CK19 Mrna、LUNX Mrna作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标记物,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MUC-1 Mrna作为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的指标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9.
刘小青  任宏轩  伍治平 《癌症》2008,27(12):1267-1270
背景与目的:粘蛋白家族,包括MUC-1,通常被认为是上皮组织及其来源的肿瘤的产物.理论上如果在间叶组织来源的血液中找到MUC-1 mRNA即意味着癌转移.本研究探讨MUC-1 mRNA作为分子指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MUC-1基因的表达,并以1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20名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同时使用相同的方法,扩增非上皮细胞来源的细胞株K562,HL-60及上皮细胞来源的细胞株A549、MCF-7,以观察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病患组MUC-1 mRNA表达阳性率达80.0%(48/60).1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MUC-1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0%(9/15),65.0%(13/20),K562、HL-60及A549、MCF-7细胞株经巢式RT-PCR也可以扩增出靶基因的条带.结论:MUC-1 mRNA不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0.
肺癌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死亡最常见的肿瘤,其5年生存率约为13%,伴有远处转移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近十年来,尽管新的放、化疗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