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关节腔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上腔粘连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治疗对颞下颌关节上腔粘连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口腔外科门诊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接诊的14例进行关节腔注射治疗的颞下颌关节上腔粘连病例,测量治疗前后的最大开口度,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愈率57.14%(8/14),有效率71.43%(10/14);治疗前后开口度配对t检验,t=4.441,P=0.001.结论:关节腔注射治疗对关节上腔粘连有一定疗效,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16排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临床诊断中的研究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2015年这7年间的周围型肺癌患者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由我院放射科3位资历丰富的诊断医生在不知任何病理结果情况下对65例患者CT图像进行阅片,对照65例肺癌患者在本院病理检查的报告,在对65例患者病灶对应的影像特征进行对照分析,数据均采用专业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在CT扫描中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和纵膈淋巴结转移特征在病理学检查和肺癌发生具体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低分化型、中等分化型和高分化型的统计数据中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和纵膈淋巴结转移产生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和纵膈淋巴结转移在病理学检查和肺癌发生具体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仍需进一步分析,所以16排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沃辛瘤 ,即腺淋巴瘤 ,是一种涎腺良性肿瘤 ,几乎全部发生在腮腺。我院自 1978~ 1998年共收治腮腺肿瘤 91例 ,经术后活检证实的沃辛瘤 8例。最近文献报道[1] ,沃辛瘤在腮腺肿瘤中的构成比呈稳定上升趋势 ,为提高认识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8例均为男性 ,其中 5 0~ 70岁 6例 ,2 0~ 40岁 2例。病史 :2月~ 8年不等。发病情况 :1978~ 1987年 2例 ,1988~ 1998年 6例。肿块多无痛缓慢生长 ,常位于腮腺后下极部 ,直径多为 2~ 3cm ,质中等硬或质软 ,有囊性感 ,卵圆形或球形 ,表面光滑 ,活动 ,界限清。肿块均位于单侧…  相似文献   
14.
兔腮腺腺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培养获取成活率高且保持功能的兔腮腺腺细胞。方法:采用改良DMEM培养液进行兔腮腺腺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观察腮腺腺细胞的生长状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中泛角蛋白及α-淀粉酶蛋白和肌动蛋白的表达情况以鉴定细胞来源;检测α-淀粉酶蛋白在不同代次腺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判断其分泌功能。应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体外培养的兔腮腺腺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能力,可传3代,存活4周以上;其特异性抗体泛角蛋白及α-淀粉酶蛋白染色为阳性,肌动蛋白染色阴性;不同代次腺细胞α-淀粉酶的表达强度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第1代的细胞,α-淀粉酶的表达强度较高且可维持一定水平,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传代培养第2代的细胞,α-淀粉酶含量明显下降,与前者差异显著(P〈0.05);第3代细胞基本测不到α-淀粉酶的表达。结论:采用改良DMEM培养液体外培养兔腮腺腺细胞,可得到足量的腺细胞,且前2代细胞保持了较强的分泌功能,是选作实验研究的最佳阶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保留颞下颌关节盘的手术方法治疗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达到恢复颞下颌关节结构、改善面部外形和防止术后复发的目的。方法:对36例外伤所致Ⅱ型和Ⅲ型颞下颌关节强直病例进行手术,男16例,女20例,年龄5~54岁,病程1~16a,最大开口度0~1.5cm。新的手术方法是凿开关节窝与髁突之间的骨性融合,凿除前内侧移位的髁突骨折碎片,将残余的关节盘向外牵拉、复位,与外侧关节囊缝合,同时将髁突与关节窝磨改光滑。结果:36例病例中,21例术后随访1~7a,保留关节盘手术的病例均无复发,术后平均开口度为3.37cm。1例11岁患儿术后面部畸形得到改善。结论:保留颞下颌关节盘正常结构在防止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后复发以及生长发育期患者面部畸形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中不同截骨方法的手术效果。方法:随访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97~2002年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患者78例,其中55例采用2种手术方法:裂隙关节成形术和保留关节盘的关节成形术,这2种术式均存在2种截骨:传统截骨法和改良的保留髁突法。用随访时开口度与术前开口度之差即开口度改善作为手术疗效评价的主要指标,然后分别统计分析。结果:平均随访3.19年,保留关节盘的2种截骨法t检验,t=1.22,P=0.24,无统计学差异;裂隙关节成形术2种截骨法的秩和检验P=0.59,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截骨法虽然对手术效果的改善不明显,但在恢复关节结构、面形及关系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与工业的发展,严重颌面骨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由于颌面部解剖关系复杂,因此对于复杂颌面骨折,快速准确判断骨折的部位、类型及骨块移位情况对合理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作者对138例复杂颌面部骨折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外伤已成为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主要病因,但其具体的发展过程仍不清楚。本文对关节盘损伤、髁突骨折的类型和治疗等与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关系作一综述,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0.
王耀玲  乔永明 《中原医刊》2002,29(10):43-43
为探讨急性智齿冠周炎抗厌氧菌药物治疗的效果,对69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分别给予抗厌氧菌药物替硝唑和甲硝唑口服治疗,结果显示替硝唑对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显效明显高于甲硝唑(P<0.01),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认为对于急性厌氧菌感染应首选替硝唑,对慢性厌氧菌感染可首选甲硝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