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黄芪总苷液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黄芪总苷液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黄芪总苷液(10、20、40ng/mL)干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实时(real-time) PCR测定成纤维细胞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及细胞凋亡因子p53及Bcl-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成纤维细胞survivin、p53及Bcl-2蛋白水平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发现,与对照组(不加黄芪总苷液)比较,各黄芪总苷液各浓度组细胞490 nm处吸光度(A)值明显降低,瘢痕疙瘩细胞增殖均明显受抑制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黄芪总苷液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相关因子survivin、Bcl-2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P53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黄芪总苷液能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调控其凋亡,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Bcl-XL和Bak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8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7例异常增生上皮和 4 2例鳞癌组织中Bcl-XL和Bak的表达。结果 :Bcl-XL和Bak在正常黏膜上皮中的表达分别有 12 .5 0 % (1/ 8)阳性率 ;Bcl -XL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其在正常黏膜与异常增生上皮中的表达 (P <0 .0 5 ) ,差异有显著性 ;Bak在异常增生上皮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 (P <0 .0 5 ) ,但在低分化鳞癌组的表达较高分化组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抑凋亡蛋白Bcl-XL上调导致异常增生上皮或 (和 )癌细胞积累。促凋亡因子Bak在代偿性过表达后 ,其作用随癌组织分化程度降低而减弱 ,癌细胞凋亡受限 ,恶性度增强。细胞凋亡的异常调控对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建立早期胃癌微小RNA表达谱,为临床胃癌早期诊断提供研究素材。方法收集作者医院44例早期胃癌及42例正常胃黏膜临床样本,选取其中18例(9例早期胃癌和9例正常胃黏膜样本)用于人类微小RNA芯片制备。采用生物信息学算法SAM(significant analysis of microarray)比较早期胃癌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获得早期胃癌微小RNA表达谱。进一步利用68例验证样本(35例早期胃癌和33例正常胃黏膜样本),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所鉴定的表达谱进行验证。结果基于早期胃癌微小RNA芯片数据,作者比较分析了早期胃癌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获得了14个差异表达的人类微小RNA。采用RT-PCR实验方法,验证了其中6个微小RNA(hsa-miR-196a,hsa-miR-196b,hsa-miR-18b,hsa-miR-1308,hsa-miR-148a和hsa-miR-375)的表达水平,获得了与芯片一致的结果。结论通过采用基因芯片技术,作者建立了一组由14个微小RNA组成的早期胃癌表达谱,为临床胃癌早期诊断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44.
严志  汪国民 《吉林医学》2011,(5):1035-1035
<正>回状头皮(cutis vertices gyrata)[1],即头皮及前额出现深的横沟,使患者呈现忧郁或焦虑的面容,并较实际年龄苍老,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和自信心。我科2009年7月份接诊1例主要表现为额部回状头皮的患者,通过美容外科手术取得满意疗效。随访半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45.
46.
成人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并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沈家宜,戴备军,程颖,严志病人女,36岁。出生3个月发现心脏杂音。近9个月来活动后胸闷、气急、乏力加重,半卧位。查体:心率100次/分,房颤。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4/Ⅵ级收缩期杂音并震颤,第2肋间闻及3/...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 使用叶酸对急性婴幼儿腹泻的佐治的疗效观察。方法 使用叶酸对56例急性婴幼儿腹泻的佐治,同时设立对照组对68例急性腹泻婴幼儿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结论 使用叶酸对急性婴幼儿腹泻的治疗,在止泻、止吐和脱水纠正等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经结膜入路下睑袋矫正术联合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SVF-gel)移植在眶下区年轻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整形外科门诊收治的眶下区年轻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照片对泪沟畸形进行Hirmand分型。术中采用经结膜入路去除膨出的眶隔脂肪, 同时抽取腹部或大腿脂肪制备SVF-gel, 进行泪沟或眶下区凹陷注射填充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 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术后根据泪沟畸形等级量表(TTRS), 分别对泪沟凹陷深度、色素沉着程度、颧脂肪垫下垂程度及下睑皮肤皱褶程度进行评分, 总分越高提示泪沟畸形越严重;根据Barton美学评级标准, 对眶-颊结合部的形态进行评级(0~3级);结合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度调查表(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 综合分析患者下睑袋及泪沟矫治的美学效果。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 术前、术后TTRS评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92例双侧下睑袋伴泪沟或中面部凹陷患者。其中男15例, 女77例, 年龄(...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开放剂二氮嗪(Diazoxide,DE)对移植鼠心心肌细胞膜Na+-K+-ATPase和肌浆网Ca2+-ATPase活性的影响,并探索DE处理后Celsior液对长时程低温保存鼠心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192只随机分为4组,即A组(单纯Celsior液保存5h)、B组(30μmol/L DE+Celsior液保存5h)、C组(30μmol/L DE+Celsior液保存8h)、D组(30μmol/L DE+Celsior液保存10h)。利用改良Heron法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供体鼠心按各组要求保存后移植于受体,观察移植心脏30s内复跳率、心率;检测心肌细胞膜Na+-K+-ATPase和肌浆网Ca2+-ATPase活性;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1)复跳率和心率:心脏移植术后30s复跳率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B组、C组心率明显较A组、D组快,A组、D组心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两酶活性测定:B、C、D3组心肌细胞膜Na+-K+-ATPase活性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呈显著递减性降低,但仍高于A组,仅D组与A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B组、C组肌浆网Ca2+-ATPase活性显著高于D组、A组,D组与A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心肌超微结构:各组心肌结构保护均较好,肌纤维排列整齐,肌节清,线粒体肿胀不明显;B、C、D3组线粒体嵴结构较为清楚。(4)D组和A组各指标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移植鼠心在长时程冷缺血期间,DE对心肌组织ATP酶活性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此作用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减弱。且DE处理后Celsior液冷保存鼠心10h仍与国际公认的Celsior液安全冷保存时间5h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