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3篇
工业技术   28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齐楠楠  姜鹏飞  李彦胜  谭毅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46(6):604005-0604005(9)
提出了一种复杂地面背景下的红外车辆检测算法。首先,提出一种新的自适应分段线性灰度拉伸方法来增强当图像整体亮度偏低时的目标信息。其次,利用拉伸后图像的显著性图生成目标潜在的兴趣区。再次,利用平均梯度法在兴趣区内进行目标的边缘再分割,完成目标精确分割检测。最后,利用车辆的红外融合特征计算目标置信度,对目标进行评估和确认。实验结果表明:对实际拍摄的红外图像进行检测的算法可有效地检测出地面车辆目标。  相似文献   
42.
针对检焦系统中现有基于图像处理的检焦算子灵敏度不足、抗噪性能弱等问题,该文结合人类视觉系统(HVS),提出了采用灵活性阈值的多方向权重Sobel算子的改进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该方法将原本仅有两个梯度卷积模板的Sobel算子增加到8个方向;结合HVS特性设置各方向算子卷积的权重值;采用多诺霍收缩阈值为算子预设阈值.实验结...  相似文献   
43.
采用粒径为10.22μm的B_4C粉和粒径为1.07μm的β-SiC粉,通过球磨混合后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在1 900~2 100℃制备了纯B_4C陶瓷和B_4C-20%SiC复相陶瓷,并进行了相结构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iC的添加对B_4C陶瓷的致密度影响不大,当烧结温度为2 100℃时,纯B_4C陶瓷和B_4C-20%SiC复相陶瓷的相对密度分别为87.9%和87.0%;孔隙率显著地影响B_4C基陶瓷的力学性能,抗弯强度σ_w与孔隙率θ的关系符合公式σ_w=257exp(-2.18θ)。  相似文献   
44.
通过真空感应熔炼炉以不同拉锭速率制备了多晶硅铸锭,通过对铸锭的金相组织及少子寿命随凝固高度的变化及径向分布的分析,研究了多晶硅定向凝固过程中的固-液界面特性。结果表明:少子寿命随生长高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其径向分布与固-液界面相对应。由少子寿命分布图可以看出,固-液界面的曲率随拉锭速率的减小而减小,固-液界面形貌为胞状界面。计算分析表明,胞状的固-液界面造成Fe杂质的有效分凝系数增加了3个量级以上。  相似文献   
45.
多孔硅吸杂是减少晶体硅中杂质和缺陷,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有效方法。采用电化学腐蚀方法在单晶硅片上制备多孔硅,通过观察多孔硅的形貌、结构及单晶硅片的电阻率变化,研究不同电流密度制备的多孔硅对吸杂效果的影响,并从多孔硅的结构出发探究多孔硅吸杂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电流密度增加,孔隙率明显增加,多孔硅在电流密度为100mA/cm2时,孔隙率最大;电流密度越大,多孔硅伴随所产生的弹性机械应力增加,晶格常数相应增加,这两个因素都有利于缺陷和金属杂质在多孔硅层-基底界面处迁移和富集,导致单晶硅吸杂后电阻率增大。  相似文献   
46.
李佳艳  王浩洋  谭毅  董伟 《功能材料》2012,43(11):1479-1481,1485
采用HF酸浸蚀沉降的方法回收单晶硅切割废浆料中的硅粉。系统地研究了在回收硅粉过程中,HF酸的浓度,HF酸处理的时间,以及在HF酸浸蚀沉降处理前的超声震荡时间等实验条件对回收率和纯度等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HF酸浓度为2%,HF酸处理时间24h,超声震荡时间60min的条件下,回收得到的粉体中硅的纯度可以达到82%(质量分数),且回收率可以达到62%的水平。通过此方法可以实现从切割废浆料中回收硅粉。  相似文献   
47.
李军超  潘俊杰  耿佩  谭毅 《热加工工艺》2012,41(7):79-80,83
以圆锥凸台为研究对象,有限元软件ABAQUS为模拟平台,成形件的回弹量为研究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工具头半径、层间距、工具头速度及其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回弹量的影响;基于模拟结果进行了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针对工艺参数的回弹量非线性预测模型。最后对该预测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证明可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来控制渐进成形零件的回弹量,该方法对于提高板材渐近成形技术的成形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 通过检测γ-氨基丁酸(GABA)在围植入期第1日到第8日小鼠子宫的含量;并腹腔注射GABA,探讨其在围植入期小鼠子宫中的含量变化及对子宫蜕膜化的影响。方法: 比色法检测妊娠小鼠第1日到第8日子宫中GABA含量;并于妊娠第5日开始腹腔注射GABA,浓度分别为 0.05、0.5、5 g/kg,每日1次,至第8日时称重蜕膜鼓包及石蜡切片后行HE染色,测量蜕膜化区域面积。结果: 与第1日比较,第3日中GABA含量上调(P<0.05),第4日时出现下降趋势,却在第5日植入位点处出现最大值(P<0.01),且第6到8日的非植入位点处GABA含量显著高于植入位点;体内实验发现,0.05 g/kg GABA及 5 g/kg GABA可显著减少蜕膜鼓包数量,0.5 g/kg GABA可显著降低蜕膜鼓包重量。同时,0.05 g/kg GABA 及 0.5 g/kg GABA可显著减少蜕膜化区域面积。结论: γ-氨基丁酸含量在围植入期小鼠子宫中呈现动态变化,并可能参与抑制妊娠小鼠子宫蜕膜化。  相似文献   
49.
薄基岩厚松散层下充填保水开采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薄基岩厚松散层下充填开采安全性,选择五沟煤矿CT101充填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钻孔探测,对CT101充填工作面隔水关键层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揭示薄基岩厚松散层下充填开采覆岩裂隙高度(深度)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开采安全性进了分析。结果表明:采高3.5 m,矸石充填率为85%时,关键层未破断,隔水关键层保持完整;下行裂隙多分布在工作面两端,且具有弥合性,随工作面推进周期性增大、减小,实测下行裂隙深5.5 m,上行裂隙高6.41~11.85 m,剩余隔水层组厚度为17.38~23.97 m,工作面可实现安全回采,为类似采矿地质条件下开采安全性分析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0.
常洪娟  谭毅 《酿酒》2012,39(2):89-90
实验用亚硫酸钠降低啤酒中乙醛含量,控制主发酵期发酵罐压及不同酵母添加量对比啤酒乙醛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