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2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基于粗糙集的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标准指标出发.提出基于安全树的信息系统安全最佳节点基本属性模型,并对相关评估指标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粗糙集的混合启发式约筒算法.进行指标属性约筒和权重集构建,进而建立融合的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实例说明该安全评估模型建立方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22.
长期以来.高传输速率系统的垂直干线用光纤来实现.但是,由于没有经济实用的光纤产品,用户对光纤水平区布线失去了兴趣.近来,由于布线标准的改变.以及光电器件、光缆、连接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宽的逐步升级.这些因素使用户要考虑用“光纤到桌面”来替代水平布线中的铜缆.本文讨论了与此相关的技术问题和标准.  相似文献   
23.
WDM光网络中的业务量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分复用(WDM)技术在主干传送网中巳广泛应用,WDM光网络的研究进展也非常迅速,光网络中的业务量疏导定义为复用、解复用和交换低速率业务流到大容量的光路中的行为。介绍了WDM光网络的业务量疏导的重要性,研究方法及其最新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干旱矿区地下水位下降和气侯变化对典型植被耗水的联合,选择榆神矿区优势植被沙柳为研究对象,以干旱指数表征气候变化,在野外调查、室内测试及原位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算法分析不同地下水位埋深和干旱指数组合条件下的植被耗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生长受干旱指数和地下水位埋深的双重影响,当地下水埋深为1.0~2.0 m处,植被耗水主要受地下水控制;地下位水埋深为2.0~2.5 m时,植被耗水受地下水和干旱指数的双重影响;地下水位埋深大于2.5 m时,植被耗水主要受干旱指数影响;单指数模型可以很好的拟合地下水埋深和植被实际蒸腾量(T_a)与潜在蒸腾量(T_p)比值(T_a/T_p)的关系曲线,其相关系数高达0.99,利用单指数模型和T_a/T_p的比值可以反求出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条件下的植被生态临界地下水位,不同水文年的植被生态临界水位有差异性,认为当地下水位埋深大于1.24 m(平均),植被生长受到水分胁迫,当地下水位埋深大于2.06 m(平均),植被出现退化现象;同时,采煤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对植被生态的影响是有限的,只有当采前地下水位埋深为1.0~2.5 m时,地下水位下降才会引发植被生态退化;当采前地下水位埋深大于2.5 m时,采煤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基本对沙柳的生长不产生影响,此时植被生态退化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目前,榆神矿区采前地下水位埋深普遍大于2.5 m,影响矿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气候变化(降水量),考虑到近年来榆神矿区降水量有增大趋势,因此出现"虽然地下水位明显下降,但是生态环境局部转好"的现象。  相似文献   
25.
榆神矿区是我国陕北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榆神矿区煤层开采顶板覆岩含水层涌水规律研究不足等问题,通过系统分析地质与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将矿区开采煤层覆岩划分为松散孔隙、基岩与风化裂隙、烧变岩孔洞裂隙4个含水层组,以及主、亚2个隔水保护层组;根据煤层采动导水裂隙与覆岩含(隔)水层组不同组合关系下的含水层涌水特征,提出了浅埋煤层侧向直接涌水、中深煤层侧向与垂向复合涌水,以及深埋煤层侧向涌水与垂向弱涌水3种含水层涌水模式;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以榆神矿区典型矿井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采煤工作面尺度上煤层开采3种模式涌水分析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浅埋煤层侧向直接涌水型(凉水井井田),主采煤层为4-2煤层,采动导水裂隙直接发育至松散含水层,工作面顶部含水层被疏干,总涌水量为47 m3/h,地下水流场受采动影响大;深埋煤层侧向涌水与垂向微涌水型(小壕兔1号井田),主采煤层为1-2煤层,采动导水裂隙发育至基岩含水层,总涌水量为21.87 m3/h,以侧向涌水为主,由于主、亚隔水层复合保护,垂向涌水微弱;中深煤层侧向与垂向复合涌水型(曹家滩井田),主采煤层为2-2煤层(均厚约为11 m),在分层开采条件下导水裂隙发育至基岩含水层内部,其侧向涌水量为23.17 m3/h,垂向涌水量为12.67 m3/h,地表松散含水层地下水流场变化较小,在一次采全高条件下导水裂隙突破亚隔水层,发育至风化基岩含水层底部,总涌水量增至131 m3/h,对松散含水层影响较大。此外,当导水裂隙带高度小于180 m、不能沟通风化基岩含水层时,随导水裂隙带高度增加涌水量增加幅度不大,当导水裂隙带高度大于180 m、导水裂隙揭露富水性较好的风化基岩含水层时,涌水量增加幅度较大,由此可见,抑制导水裂隙发育高度与覆岩强含水层的接触关系,是控制煤层覆岩涌水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6.
为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文中基于中铁三局青岛上合示范区交大大道地下交通配套工程项目,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征,并从大体积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施工、振捣、泌水、养护、温度控制和冬季施工等方面,论述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