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9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为研究《煤的甲烷吸附量测定方法(高压容量法)》(MT/T752-1997)标准中测试瓦斯吸附常数的吸附平衡时间(第1个点吸附平衡7 h,当压力大于0.5 MPa后每个压力点吸附平衡4h)是否能够使吸附能力强的无烟煤真正达到吸附平衡,通过COMSOL软件建立模型,模拟瓦斯在煤内的吸附扩散过程,从而研究无烟煤达到吸附平衡所需时间。研究表明,对于无烟煤,标准中规定的吸附平衡4 h并不足以使瓦斯完全吸附在煤的孔隙中,测试无烟煤的瓦斯吸附常数时,应延长其吸附平衡时间。对同一种煤(无烟煤)的软煤和硬煤,软煤的孔隙比硬煤发达,瓦斯若要进入更小的微孔隙内,分子扩散阻力越来越大,所需平衡时间越来越长,因此,在同一吸附压力下,软煤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比硬煤长。  相似文献   
92.
成庄矿3#煤层瓦斯赋存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成庄矿3#煤层瓦斯含量值与井田地质构造关系,运用地质构造理论及相应的瓦斯含量变化数学模型,分析了成庄井田的瓦斯赋存特征,从瓦斯地质学的角度阐述了3#煤层瓦斯赋存与井田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煤层水分含量、煤层基岩厚度及顶板岩石厚度的关系,初步分析了井田内瓦斯赋存的有效影响因素,为今后有效地进行瓦斯预测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为了获得实施水力疏松措施后达到最佳消突效果的时间,考察了措施消突效果的时效性,首先提出了时效性的概念,并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和考察的必要性,通过对注水后不同时间的突出预测指标等相关参数的现场考察,得到了突出预测指标和瓦斯涌出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水力疏松措施的消突机理和消突时效特征.结果表明,实施水力疏松措施后,突出预测指...  相似文献   
94.
松软强突煤体穿层钻孔钻扩一体化卸压增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丰  周少华  李志强 《煤矿安全》2011,42(6):33-35,43
当前我国煤矿深部开采中,松软煤层低渗透性是制约瓦斯抽采的瓶颈问题,水力扩孔(割缝)是有效的增透措施,但扩孔效果的评价目前多采用静态指标,导致扩孔优化费时费力且不准确,为进一步优化扩孔措施,快速确定合理施工参数,保证达到最优扩孔效果,在现场实测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时间有效抽采半径的动态评价方法。这一方法为快速优化扩孔参数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5.
针对立井揭煤瓦斯排放钻孔的环形布置方式,建立了钻孔设计参数的数学模型,并完成了排放钻孔相关参数的计算,提高了钻孔设计质量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6.
为增强煤体黏结力和塑性并抑制瓦斯放散强度,以达到稳定煤体区域防突的目的。以重庆天府三矿K4煤层为目标区,进行了低温液氮孔隙结构分析实验、煤体润湿性实验和湿润边角测定实验,分析了煤层注水可行性。实验表明:煤体孔隙多数为平板状开放孔,润湿边角<90°,吸水性强,具注水可行性。在重庆天府矿业公司850 m深井底板岩巷进行了煤体扩孔卸压后的高压注水试验,测定了卸压后煤体透水性系数。建立了煤层注水的径向渗流力学方程,以实测数据为基础,优化计算了合理的注水压力、时间、注水半径等动态时空参数。  相似文献   
97.
为了深入研究注气置换煤层甲烷技术的机理,在对国内外注气置换煤层甲烷技术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注气置换煤层甲烷技术的作用机理主要有5个方面,即注入气体置换作用机理、降低甲烷分压的作用机理、筛滤吸附置换作用机理、提高煤层甲烷扩散-渗流速度作用机理和压裂增透作用机理,并分析了在注气置换煤层甲烷技术机理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该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8.
吸附平衡时间对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 1080—2009《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Δp)测定方法》中规定的煤样吸附时间为90 min,为了验证该标准在具体应用中的局限性,选用5个煤矿挥发分相差较大的煤样进行瓦斯放散初速度测定试验,分析了吸附平衡时间对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的吸附平衡时间对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煤的挥发分越低,所需的吸附平衡时间越长,瓦斯放散初速度的测值越高;瓦斯放散初速度受吸附平衡时间的影响较大,吸附平衡时间超过90 min后,瓦斯放散初速度仍在不断增加,最终趋于稳定。最后通过试验分析了现用标准对不同煤种的适用性,说明《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Δp)测定方法》规定的吸附时间具有一定局限性,尤其对于高变质程度的煤样,其测值达不到吸附饱和值的要求,应适当延长吸附平衡时间。  相似文献   
99.
基于低温氮吸附法和压汞法的煤样孔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无烟煤的孔隙结构特征,采用压汞法和低温氮吸附法对寺河矿煤样进行孔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煤样的低温氮吸附等温线接近Ⅰ型,煤中的微孔尤其是小于2 nm的孔构成煤层瓦斯的吸附空间;压汞曲线没有滞后环,多分布圆柱形孔和Ⅴ形孔,大孔、可见孔和裂隙比较发育,构成煤的渗透容积,有利于瓦斯流动,从而有利于瓦斯抽采。低温氮吸附法测试煤的比表面积比较优越,而压汞法测试煤的孔体积分布比较准确,因此将2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分析无烟煤的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100.
寺家庄矿无烟煤对CH4和CO2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寺家庄矿15号煤层的煤样进行了纯CO2和纯CH4气体的等温吸附试验,并用Langmuir模型、BET模型和吸附势理论模型(D-R,D-A)对煤样的吸附数据进行了拟合,检验了各模型的拟合程度.结果表明:煤样对CO2的吸附能力大于对CH4的吸附能力.随着压力的增加,CH4吸附量的增加幅度大于CO2吸附量的增加幅度.煤样对CH4的吸附以多分子吸附为主,用BET模型拟合其吸附行为的误差最小;煤样对CO2的吸附机理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归纳为单分子吸附或多分子吸附,用Langmuir模型拟合其吸附行为的误差最小.综合比较表明,用BET模型描述煤对CH4的吸附特性和用Langmuir模型描述煤对CO2的吸附过程,其结果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