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5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提高WC-Co-Ni纳米晶复合镀层的综合性能。方法利用脉冲电沉积法制备WC-Co-Ni纳米晶复合镀层,分析镀层的结构、表面形貌及元素成分,测试镀层的显微硬度。对WC-Co-Ni纳米晶复合镀层和304不锈钢进行5%(质量分数)H2SO4溶液浸泡实验,计算腐蚀速率,对比其耐蚀性。结果当脉冲参数为阴极电流密度5 A/dm2、脉冲占空比50%、脉冲频率2000 Hz时,施镀2 h制备的WC-Co-Ni复合镀层为纳米晶结构。镀层表面平整、光亮,无裂纹,由立方晶型的Ni、六方结构的WC和立方晶型的Co组成,WC-Co颗粒均匀弥散在纳米晶Ni镀层内,且m(Ni)∶m(W)∶m(C)∶m(Co)=6∶2∶1∶1。WCCo纳米颗粒起到了促进形核的作用,晶粒尺寸大多分布在20 nm左右。WC-Co纳米颗粒对镀层起到了弥散强化作用,使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达到600HV。在浸泡腐蚀实验中,随着温度从20℃升高至80℃,复合镀层的腐蚀速率增加缓慢,20℃下的腐蚀速率仅为0.4192 mm/a,80℃下的腐蚀速率也低于20mm/a。结论脉冲电沉积法制备的WC-Co-Ni纳米晶复合镀层硬度高于传统的不锈钢材料,耐蚀性也优于304不锈钢,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2.
比较了5种不同牌号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对沥青性能的改善效果,优选出最佳的POE改性剂;研究了不同加量的同种POE对沥青的改性效果;比较了相同加量下,POE、聚丙烯(PP)、聚乙烯(PE)改性沥青的性能指标。结果表明:POE能显著改善改性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和耐热性能等,较PP和PE对沥青的改性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3.
DSM在济钢电网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是全国特大型钢铁企业,年产钢500万t,年用电量13亿kW·h,是济南市的用电大户。几年来,济钢实施需求侧管理,通过建立“削峰填谷、调荷节电”制度,采用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采用无功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数,逐步更新淘汰现有低效率的供用电设备,全面开展变压器及线路经济运行等措施,实现了节能增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4.
以济钢中厚板厂轧机35kV母线SVC方案为例,介绍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优点。并通过实际测试表明动态无功补偿技术在钢厂的应用,对大幅度提高电网功率因数,减少电压波动和畸变,抑制谐波危害等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5.
考察了4种聚丙烯对沥青的改性情况,优选出最佳聚丙烯作为改性剂对沥青的改性效果进行评价,初步探讨了其对改性沥青混合料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的熔融指数越大,其在沥青中的熔化效果越好;聚丙烯对沥青软化点、针入度等的改性效果显著;实际生产中,聚丙烯的最佳加入量为2%~4%。  相似文献   
36.
采用化学均相沉淀法并进行后期热处理,制备出了NiCo_2O_4双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场发射电镜(FESEM)显示其微观结构是由大量超薄纳米片自组装形成的蜂窝状多孔结构,这种结构为电极反应提供了巨大的反应界面和更多的电化学反应活性点,十分有利于赝电容的形成;将其制成电极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倍率特性、很高的循环稳定性和较高的比电容,在电流密度为8 A/g时,比电容达到了458.8 F/g,展现出了良好的超电容性能。  相似文献   
37.
孙彦伟 《山东冶金》2009,31(5):35-36,39
济钢为做好系统节电工作,从管理、工艺、技术等方面进行节电潜力分析,通过采取优化生产工艺,调整作业班次,合理安排设备检修时间,用好峰谷分时电价政策,严格考核制度等措施,年节电5650万kW·h,实现了系统节电率2%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38.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在黄铜基体上制备出致密、平整的纳米晶镍镀层。研究了脉冲电流密度对镀镍层的微观结构、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脉冲电流密度为5A/dm~2时,镀镍层为(200)晶面择优;当脉冲电流密度增至10A/dm~2时,镀镍层变为(111)晶面择优;当脉冲电流密度继续增至20A/dm~2和30A/dm~2时,镀镍层变为(111)、(200)双向择优。随着脉冲电流密度的增大,镀镍层的晶粒尺寸略微减小,硬度逐渐增大,在3.5%的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下降。脉冲电流密度为5A/dm~2时所得镀镍层的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39.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出具有不同织构的纳米晶镍镀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镀镍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超显微微米压痕仪测量了镀镍层的硬度。结果表明:随着电镀时间的延长,镀镍层的晶粒尺寸变化不大,约为(14±2)nm;择优晶面由(111)向(200)转变;硬度由6070 MPa降至3 750 MPa。织构的变化显著影响镀镍层的硬度,随着织构系数TC(111)的降低,镀镍层的硬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0.
为了探讨1,4-丁炔二醇对纳米晶镍镀层硬度和耐蚀性的影响,采用直流电沉积法在黄铜表面制备了纳米晶镍镀层。利用X7000 X射线衍射仪、FEI Quanta600 FE-SEM扫描电镜、DUH-211S动态超显微微米压痕仪、动电位极化曲线及阻抗谱,研究了不同浓度1,4-丁炔二醇对镍镀层结构、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镀液中1,4-丁炔二醇浓度的增加,镍镀层晶面的择优取向由(200)织构向(111)转变,晶粒尺寸减小;镍镀层硬度增加,在1,4丁炔二醇浓度为0.5 g/L时达到654 HV;在3.5%Na Cl(质量分数)溶液中当1,4-丁炔二醇浓度为0.1 g/L时,镍镀层的耐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