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7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纳米聚硅材料在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注水井注入压力长期居高不下、注入量低、单井注入压力差异大等问题,采用纳米聚硅材料可以缓解这一问题。岩心驱替实验、微观驱油实验表明,纳米聚硅材料改善注水效果的机理是能够改变岩石润湿性、提高水相相对渗透率,其强憎水特性能够驱替吸附在孔隙内表面的水膜、扩大孔径等。现场应用表明:纳米聚硅材料能降低注水压力,提高注水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图3表2参11  相似文献   
22.
赵店子铁矿对边坡含水粉细砂层,采用土钉连续墙加固及水平孔疏干的治理方案,使含水粉细沙层边坡得以较好的治理.不仅减少了矿山剥离量,确保了矿山生产的安全,同时也保护了边坡外大片良田免受边坡坍塌破坏.  相似文献   
23.
吉林油田CO2试验区数值模拟和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研究相结合,对吉林油田CO2试验区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并对最优方案作了长期预报。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对CO2驱有较好的适应性。CO2合理用量为15%HCPV,最佳注入方式为段塞尺寸逐渐减小的改进交替注气水方式。达到经济极限产量时,试验井组内CO2可波及区采收率提高15.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4.
CO_2驱油技术能够在有效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实现碳埋存,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因此研究CO_2在油藏中的扩散规律很有必要。通过自行设计的高温高压扩散夹持器进行CO_2在饱和油岩心中的扩散实验,建立计算CO_2在饱和油岩心中扩散系数的数学模型,拟合实测压力曲线和计算的理论压力曲线,从而得到CO_2扩散系数,并分析渗透率对CO_2在饱和油岩心中扩散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CO_2在饱和油岩心中的扩散规律,所测得的扩散系数具有较高的精度;在实验范围内CO_2在饱和油岩心中的扩散系数处于10-8m2/s数量级;CO_2在岩心中的扩散系数随着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25.
针对选取的地表移动影响因素进行敏感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围岩性质、开采跨度、矿体埋深、采场长跨比等对上下盘移动角为敏感因素,而矿区侧压力系数等为不敏感因素。移动角的大小与选取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6.
揭示了露天矿爆破-粗碎过程中矿石块度与成本优化的关系,给出爆破-破碎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成本模型,指出了选择恰当的矿石块度是降低总成本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7.
作者运用自然支护法支护原理,针对云驾岭铁矿的村庄下开采条件,提出了大矿柱底盘漏斗房柱方案。实施后矿块矿石回采率达到50.8%,贫化率为6%。  相似文献   
28.
为弄清正理庄油田樊142块CO2驱油前缘特征和驱油效果,开展CO2驱油数值模拟方法和采油井开井顺序研究。利用多相渗流理论和数值求解技术,研制全隐式CO2驱油油藏数值模拟器。运用地质和生产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压力恢复阶段连续注入CO2油层中CO2的分布和前缘推进情况。发现CO2前缘存在明显指进,注入2 a后,前缘已到达樊142-6-2井,前缘距樊142-6-3井和樊141-1-1井的最短距离分别为52和45 m。低压区的樊142-8-3和樊142-7-3井先开井,生产1 a后其余4口井再开井生产为最佳方案,该方案比同时开井累积生产5 a的采收率高1.34%,增产油量为5 407 t。通过采出程度、CO2埋存率和换油率对比可以看出开井顺序对驱油效果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9.
针对低渗特低渗透油藏CO2驱油效果差、气窜现象严重等特点,开展了CO2驱气水交替注入(WAG)方式改善CO2驱油效果研究,评价了岩心渗透率及其非均质性对气水交替驱油效果的影响;选取天然露头和人造非均质岩心,对气水交替的注入速率、注入参数及注入量进行优选,进行了WAG驱的适应性评价。研究表明,对于0.5×10-3、1×10-3和5×10-3μm^2的低渗特低渗均质岩心,气水交替驱能够实现良好的流度控制作用,延长CO2的窜逸时间,且渗透率越低,气窜时间越晚;渗透率级差为5、10和50的非均质性岩心,渗透率级差越小,气水比越高,提高采收率效果越好。渗透率级差大于10时,气窜时间明显提前,特别是当级差大于50时,气水段塞无法有效启动低渗基质中的剩余油,快速气窜而无经济效益。利用气水交替在适应界限范围内可显著降低CO2流度,延长CO2窜逸时间,启动基质中的剩余油,提高剩余油采收率。图16表2参20。  相似文献   
30.
纳米聚硅材料室内实验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广忠  张建乔 《功能材料》2006,37(7):1110-1113
保持合理注水量是影响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注水井长期注入压力居高不下、注入量低、单井注入压力差异大等问题.纳米聚硅材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新技术之一.利用油田现场提供的聚硅材料和油藏等资料,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对聚硅材料增加注水效果、改善水相相对渗透率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纳米聚硅材料的吸附和界面张力等特性,探讨了聚硅材料降低注水压力增加注水量的机理.结果表明,纳米聚硅材料通过其强憎水特性改变岩石的润湿性,提高水相相对渗透率(以及驱替吸附在孔隙内表面的水膜等机理来提高注水量.现场应用也表明,纳米聚硅材料能降低注水压力,提高注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