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1篇
工业技术   17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CO2-双流体细水雾抑制管道甲烷爆炸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裴蓓  余明高  陈立伟  杨勇  牛攀  朱新娜 《化工学报》2016,67(7):3101-3108
搭建了尺寸为120 mm×120 mm×840 mm透明有机玻璃瓦斯爆炸管道实验平台,采用双流体喷嘴将二氧化碳和细水雾送入实验系统,从火焰速度、瓦斯爆炸超压两个方面探讨双流体细水雾的抑爆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CO2双流体细水雾抑制瓦斯爆炸效果显著。随着喷雾时间的延长,火焰传播速度呈缓慢增加趋势,火焰传播速度峰值大幅降低;爆炸超压曲线呈先增大后缓慢减小的趋势,超压峰值大幅降低;当CO2压力增至0.4 MPa喷雾时间大于3 s时,经多次点火无法引爆, 说明CO2-双流体细水雾抑制甲烷爆炸时具有协同效应,有利于提高细水雾的抑爆效率。  相似文献   
82.
超细水雾-多孔材料协同抑制瓦斯爆炸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明高  刘梦茹  温小萍  裴蓓 《煤炭学报》2019,44(5):1562-1569
为探究超细水雾与多孔介质在协同作用下对多孔介质淬熄效果以及多孔介质上游爆炸超压的影响,自行设计并搭建了尺寸为80 mm×80 mm×1 000 mm透明有机玻璃瓦斯爆炸管道实验平台,研究超细水雾质量分数、多孔材料孔径及孔隙率对9. 5%甲烷压的协同抑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改变超细水雾质量分数、多孔材料孔径以及孔隙率,在多孔材料上游,最大火焰传播速度和最大爆炸超压有着显著变化,随着超细水雾质量分数增加,火焰锋面传播速度峰值和爆炸超压逐渐减小,爆炸超压峰值出现时间随之缩短,而随着孔径的减小,火焰锋面传播速度也逐渐减小,压力衰减率明显增加。同时,超细水雾和多孔材料的组合方式对瓦斯爆炸具有耦合抑制作用,管道内通入超细水雾可吸收反应区大量热能,降低反应速率与火焰传播速度,此外多孔材料的存在吸收了部分前驱冲击波,破坏正反馈机制,因此两者协同抑制优于单一抑制效果。放置在管道中的多孔材料使得传播火焰淬熄,且添加的超细水雾降低了多孔材料上游的超压,但是一旦多孔介质淬熄失败,火焰湍流加剧,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事故发生。此外,与9. 5%甲空气预混气相比,孔隙率为87%,孔隙密度为20 PPI和超细水雾质量浓度为1 453. 1 g s,下降比例达到44. 23%,且多孔材料上游的最大爆炸超压为6. 13 kPa,降低了40. 62%,抑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83.
煤炭开采过程中,由煤自燃引起的矿井火灾是煤矿主要灾害之一。交叉点温度法(CPT)是测试煤自燃倾向性指标及温升特性参数的一种实验方法。基于交叉点温度法,通过程序升温测试系统对0.45~0.60 mm粒径的烟煤在氧体积分数分别为20.65%,17.80%,13.62%,10.49%,5.00%和3.00%的贫氧环境中分别进行了升温测试。通过煤体温升速率、炉温与煤温温差特性以及耗氧规律进行分析,结合程序升温过程煤样产热速率特性曲线,将煤自燃低温氧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阶段Ⅰ-无反应阶段,阶段II-吸热阶段,阶段Ⅲ-快速放热阶段,阶段Ⅳ-稳定放热阶段。同时通过对煤自燃升温过程能量守恒公式进行归一化处理,加热炉体与煤体温差在阶段Ⅰ和阶段Ⅳ分别为由ατ和(B-1)ατ决定,而在阶段Ⅲ出现交叉点温度必须满足B1这一条件,经对比实验数据契合理论推导结论。  相似文献   
84.
水分相变下松散煤体导热系数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褚廷湘  李品  余明高 《煤炭学报》2017,42(7):1782-1789
煤自燃过程中水分的相变与迁移对松散煤体所处的导热和蓄热环境具有重要影响,而导热系数的变化可直观表征水分相变对松散煤体导热能力的改变。考虑到水分相变对松散煤体自燃过程中热湿迁移的实际作用,建立了含水松散煤体的简化物理模型,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求解了二维稳态条件下,水分发生相变时含水松散煤体的温度场和热流密度分布,分析了水分相变对松散煤体内部各处导热能力的改变,并计算得到了相应的导热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水分相变的发生直接影响了含水松散煤体内部温度及热流的分布,最终表现为含水松散煤体导热能力的整体变化;基于水分相变的影响,随着液相饱和度的增大,含水松散煤体的导热系数基本呈线性增加,增加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变缓;100℃时水分相变下导热系数与液相饱和度满足关系:λe=0.130 1+0.132 8S,通过与对比数据的误差分析,验证了模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5.
贾海林  韩璐璐  余明高 《煤炭学报》2017,42(8):2037-2043
以煤结构机械破断产生的CO(S-CO)为对象,利用煤结构机械破断S-CO测试系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研究S-CO的生成规律和产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氮气氛围和煤样质量相同条件下,S-CO的产生速率和体积分数均随电机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在实验工况下,S-CO的体积分数变化呈现3个阶段:无S-CO阶段、线性增长阶段、类指数增长阶段。基于煤化学和红外光谱分析理论,分析了实验煤样在机械破断过程中煤结构的变化情况。根据煤中含氧基团及相应解离能,阐明了煤机械破断产生S-CO的多步反应机理,补充了前人关于"S-CO是煤中羰基的机械激活分解"的片面认识,完善了煤结构机械破断S-CO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86.
煤岩裂隙发育诱导采空区漏风及自燃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防治采空区漏风及浮煤自燃,结合阳泉矿区近距离上覆岩层冒落特点和U+Ⅱ型通风方式,在分析采空区煤岩裂隙的发育特征和大煤堆实验的基础上,提出:1)系统制定防灭火技术措施的必要性;2)增阻控制漏风技术措施;3)阻化剂的优选实验,及防灭火工艺的设计.结果表明,上覆岩层裂隙发育诱导采空区漏风是浮煤自燃的原因之一,14#煤层自燃倾向为Ⅰ类,采空区后部增阻有利于减少漏风量,MEA阻化性能优越,实现了15108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本文研究,对阳泉矿区U+Ⅱ型近距离煤层采空区浮煤自燃防治,提供了技术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7.
整顿好化验室,是小水泥企业整顿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厂花了近一年时间,5万元资金,从人员设置、技术水平、设备条件、规章制度等几个方面狠抓整顿,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二月经省建材局、标准局联合验收小组一次验收合格。我们是怎样搞好化验室整顿工作的呢?  相似文献   
88.
2005年全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2005年国内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进行了统计,从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等环节,分析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过程、不同类型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特点及事故产生的原因、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介绍了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殊性和危害性.分析结果对提高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防预测技术、制定完善的事故防范对策和应急处置预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9.
为了提高普通细水雾灭火的有效性,采用小尺度实验方法,通过在普通细水雾中加入添加剂,研究了在受限空间内含添加剂细水雾扑灭油池火的有效性.实验研究发现:当火源位于细水雾的作用范围内时,灭火时间较短,灭火性能较高;当火源位于细水雾的防护区域外时,灭火有效性显著降低.而在相同流量和压力下向细水雾中加入添加剂,能显著地影响它的灭火性能,使火焰容易熄灭,灭火时间大大缩短,从而提高了细水雾的灭火能力,因此细水雾对受限空间内油池火的灭火有效性大大增强.通过细水雾对O2、CO、CO2的体积分数以及对火焰温度、烟气温度影响分析,为筛选和制备细水雾灭火添加剂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0.
在环境监测系统井下分站安设CO、O2、温度、风速传感器,将工作面火灾参量监测数据传输至地面中心站。应用灰色理论编制微机软件,对中心站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对采空区自然发火到达危险状态的时间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