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1篇
工业技术   17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研究应力、温度、水分对采空区煤自燃的综合影响,结合多场耦合理论与现有测试技术,开发一套煤低温氧化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可模拟应力、温度、水分及渗流环境,可测试采空区破碎煤体在不同应力、温度、水分条件下的渗透参数,改变了目前煤低温氧化测试不能加载应力的现状,改进了煤自燃的试验研究方法,为后续研究承压破碎煤体多场耦合氧化机制及氧化动力行为差异性提供了途径。应用该系统测试了承压破碎煤体的低温氧化特征,识别了应力、温度、水分对煤体堆积状态和低温氧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43.
利用红外热像技术对受限空间内细水雾熄灭油池火过程中火焰温度分布和火焰结构变化情况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证明池火火焰存在核心反应区、通风控制和燃料控制区域、细水雾与火焰结构相互作用的红外热像显示:突然施加细水雾,燃烧被强化,可能的解释是湍流使燃料的燃烧速率加快了.随着细水雾的连续施加,火焰的紊流程度进一步增强,不连续区域进一步扩大;同时,细水雾不断吸热汽化,高温区域逐步缩小,直至火焰完全熄灭。  相似文献   
44.
介绍了煤矿中煤自然发火的一般规律,并分析了技术方法防(灭)火、均压防(灭)火、黄泥灌浆防(灭)火、氮气防(灭)火、凝胶防(灭)火等几种常用的预防内因火灾的防(灭)火方法;同时,对这些方法的防(灭)火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施这些方法的注意事项,以期能更好地预防煤自燃,从而更好地为矿井安全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45.
在分析影响高层教学楼火灾危险性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高层教学楼火灾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建立了火灾危险性评估因素集,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获得了评估因素的权重,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及评价等级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对于分析高层教学楼的火灾危险性及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6.
大空间建筑火灾机械排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分析了大空间建筑内机械排烟的要求,并在大空间火灾实验厅内进行了不同火源功率下的机械排烟试验,结果表明,在大空间火灾中生成的烟气温度比较低,很容易发生沉降及与空气混合,机械排烟造成空气与烟气的混合,主要是通过逐渐稀释来源除烟气的。在进行机械烟时还应考虑风机对流场的扰动、补风口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比较了清水细水雾和含复合添加剂细水雾抑制煤油池火的机理.清水细水雾抑制火焰主要是物理作用,而含复合化学添加剂细水雾既有物理作用又有化学作用.复合添加剂的黏性与表面活性组分改变了雾滴平均粒径D32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这种变化使细水雾的粒径分布趋于合理,更有利于细水雾和火焰的相互作用.含复合添加剂细水雾抑制煤油池火的化学作用有异相和均相化学反应机制:在异相机制中,由细水雾气化形成的微小固体能湮灭燃烧链中的活性自由基;在均相机制中,化学添加剂中的自由基俘获剂在气相中俘获燃烧链中的自由基.由于它们对煤油池火作用机理的不同,使含添加剂细水雾抑制火焰的能力远远高于清水细水雾.  相似文献   
48.
煤低温物理吸附氧以及水分对吸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ZRJ-1型煤自燃性测定仪测出煤在低温恒压时的吸氧量,比较不同温度下吸氧量的变化;同时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煤样吸氧量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煤在低温时物理吸附量随环境温度升高而下降;褐煤相对于其它三种煤样吸氧量偏大,是由于煤中水分蒸发造成比表面积增大造成的,同时,煤的结构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49.
煤在燃烧过程中,部分微量元素从燃烧炉中挥发,进入大气,污染环境,分析了有害微量元素挥发性与燃烧温度、有害微量元素赋存状态之间的关系,通过不同温度下煤的燃烧实验及其微量元素挥发性计算,得出燃烧过程中有害微量元素的挥发性受燃烧条件的制约,温度越高,则其挥发性越高;微量元素的挥发性与其在煤中的存在状态有密切的关系,以有机质存在的有害微量元素,在燃烧时,其结构分子易被破坏且易挥发,以无机态结合的微量金属元素的挥发性较弱。  相似文献   
50.
贾海林  余明高 《煤炭学报》2011,36(4):648-653
为研究煤矸石绝热氧化过程的具体失重阶段和失重特征温度点,采用综合热分析仪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氧气浓度和升温速率对煤矸石绝热氧化进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煤矸石在不同工况下的绝热氧化失重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即外在水分失水失重阶段、内在水分失水失重阶段、挥发分燃烧失重阶段和固定碳燃烧失重阶段。在同一氧气浓度(20%)下,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煤矸石绝热氧化的TG曲线向高温区偏移,4个阶段的特征温度点(起点、中点、拐点和终点)随升温速率的增大而线性增大,挥发分和固定碳燃烧失重阶段的最大燃烧速率呈增大趋势,但各个阶段的质量变化基本相同。在同一升温速率(10.0 ℃/min)情况下,随着氧气浓度的提高,煤矸石绝热氧化的TG曲线向低温区偏移,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失水失重阶段的特征温度点(起点、中点、拐点和终点)和失重质量基本不受氧气浓度增大的影响,挥发分和固定碳燃烧失重阶段的特征温度点(起点、中点、拐点和终点)随氧气浓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