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0篇
医药卫生   10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王黎明  赵薇 《疑难病杂志》2007,6(7):435-435
患者女,66岁。主因反复皮肤瘙痒6年,颈部淋巴结肿大3年余,加重半年,于2006年10月30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于2001年出现全身皮肤瘙痒、乏力,2003年双侧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曾2次做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示反应性淋巴结增生,未进行治疗。2006年3月皮肤瘙痒伴有色素沉着,乏力,颈部淋巴结肿大,不伴发热、出汗及盗汗,体重减轻10kg,以淋巴结炎收治。即往史:胆囊结石症,肝硬化10年余。2000年10月因上消化道出血行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992.
先天性膈疝(congenite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由于膈肌先天发育不良或缺损引起腹部脏器由膈肌缺疝入胸腔,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1].重症膈疝病死率较高,因此加强该病的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我院2002年1月~2008年4月共为19例CDH患儿施行手术,经过精心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小切口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胫骨骨折的32例患者采用小切口闭合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切口范围3~7cm,平均5.4cm;手术时间平均为60 min(40~90m in);术中出血量40~110mL,平均70 mL;有2例术中输血400mL;术中闭合复位29例,有限切开复位3例.32例骨折平均随访14个月(4~30个月),31例全部愈合,1例延迟愈合.术后均无继发性骨筋膜室综合症,感染,钢板断裂等情况发生.结论 小切口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治疗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可满足早期活动的需要,是治疗胫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为了探讨DEHP对SPF级昆明纯系雄性小鼠组织中NGF表达的诱导作用,以小鼠肺组织中肥大细胞为实验材料。方法通过RT-PCR实验,检验了肺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中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经125 mg/kg DEHP染毒组染毒两周的小鼠,肺组织中NGF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同时250mg/kg DEHP染毒组的小鼠肺组织中NGF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有极显著上调(P<0.01)。结果表明DEHP有可能是通过NGF途径引发哮喘。结论  相似文献   
995.
正2015年的一项统计发现,全球范围内超过5.4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腰痛(low back pain,LBP),该病引起的疼痛和功能丧失,给社会经济以及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致残的首要病因~([1])。LBP常由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isease,IDD)引起,特点是髓核脱水、纤维环撕裂、软骨终板裂隙、炎症因子释放等,具体的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2])。目前尚无公认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和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实验于2004-01/2006—03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骨科完成。本组共42例50椎,男10例,女32例,年龄52~81岁,平均69.7岁。术前均经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表现确诊为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临床检查除疼痛、腰背部后凸畸形等症状外,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CT及MRI检查确认椎体后壁完整,脊髓无压迫,为单纯压缩骨折。实验室及全身检查证实均无明确手术禁忌证。临床检查症状持续时间0.1-0.8个月,平均0.3个月。本组中单椎体压缩骨折34例,两椎体骨折6例,三椎体骨折2例。累及节段:R2椎,R2椎,T104椎,T117椎,T1212椎,L17椎,L29椎,L32椎,L43椎,L52椎。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4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50个病椎,均经两侧椎弓根穿刺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术后平卧至少1h,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活动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平卧2h后自由翻身,X射线片检查了解骨折椎体复位情况,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42例50个椎体,所有椎体均双侧穿刺成功,手术时间每例25~65min,平均31.5min。每个椎体平均注射骨水泥4.6mL。1例骨水泥沿椎体上终板渗漏至椎体间隙少许,无神经症状。术后所有病例疼痛缓解显著,术前、术后第3天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显著[(9.2&;#177;1.3),(3.5&;#177;2.1)分,p〈0.05]。经1~3个月随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为(2.9&;#177;1.0)分。术后压缩椎体高度明显增加。术前、术后骨折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比较,差异显著(16、31,20.62mm,P〈0.05);术前、术后中线平均高度比较,差异显著(15.33,19.51mm,P〈0.05);术前、术后后缘平均高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5个月.平均7.8个月,未发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出现。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缓解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所引起的疼痛.改善椎体高度。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利用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外基质(autologou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matrix,aBMSC-dECM)支架体外制备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取2周龄新西兰大白兔5只,分离、培养骨髓间质干细胞,原代培养4周,收集其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制备aBMSC-dECM支架。对支架行扫描电镜和HE染色观察。分离培养自体软骨细胞,植入支架内,48 h后对细胞-支架复合物行Live-Dead染色。分别于种植后1、2、4和6周对细胞-支架复合物(组织工程软骨)进行大体观察、体积测量、HE染色、Safranin-O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eal-Time PCR检测和抗压强度测试。对照为atelocollagen支架。结果 aBMSC-dECM支架呈三维多孔状海绵样结构,孔隙分布均匀,连通性较好,孔径(304.4±108.2) ?滋m,孔隙率93.3%±4.5%。与atelocollagen支架组比较,aBMSC-dECM支架组组织工程软骨呈乳白色,表面光滑有弹性,随观察时间延长体积逐渐增大,软骨细胞数量、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含量逐渐增多,Ⅱ型胶原及Aggrecan的mRNA持续高表达,抗压强度持续增高。结论 aBMSC-dECM支架有利于维持软骨细胞活性和生物学功能,促进组织工程软骨形成。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肝细胞腺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外科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肝细胞腺瘤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肝细胞腺瘤一般无明显症状,邵分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1例合并乙肝,l例合并乙肝及丙肝,所有患者AFP均为阴性。术前诊断符合率为43.75%(7/16)。均接受手术治疗,随访10~160个月,l例术后130个月复发,再次手术后健康存活,其余患者均健康生存。结论肝细胞腺瘤好发于年轻女性,超重可能与发病有关,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规影像学方法确诊率较低,CT、MRI增强扫描有一定诊断价值。手术切除是肝细胞腺瘤主要的治疗方法。治疗后可复发,需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999.
通过采集2020年6月—2020年9月四川地区6家医院使用高频电刀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643例资料,包括息肉完整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等情况,分析高频电刀行结肠息肉切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显示患者中发生迟发性出血18例(2.80%),术后穿孔1例(0.16%)。1 828枚息肉病灶均得到完整切除(100.0%)。单因素分析显示直径≥10 mm、息肉形态为长蒂或侧向发育型肿瘤、病理为腺瘤性息肉、采取内镜黏膜切除术切除、采取混切1电凝模式是高频电刀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息肉直径≥10 mm(P=0.001,OR=3.575,95%CI:1.175~9.955)、息肉形态为长蒂或侧向发育型肿瘤(P=0.004,OR=2.981,95%CI:1.233~14.858)是迟发性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内镜下采用高频电刀行结肠息肉切除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但对于息肉直径≥10 mm、息肉形态为长蒂或侧向发育型肿瘤须警惕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总结内镜下治疗(包括高频电凝电切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胃息肉的护理配合、术前和术后护理要点和重要性。方法:对128例经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胃息肉患者,在电子胃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或黏膜切除术治疗,并在治疗前后与医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128例胃息肉患者内镜下治疗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一例转外科手术。结论:护理工作在内镜下治疗胃息肉中有重要意义,而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并发症观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