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13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目的 研究、探讨壮族各发育阶段牙颌颅面形态特征。方法 用计算机辅助X 线头影测量系统对240 名壮族正常牙合人行牙颌颅面形态结构的分析研究, 得出以Downs、Steiner、Tweed 、Wylie 为主的8 种分析法58 个计测项目的均值与标准差。结论 ①壮族人上下颌明显前突, 前牙代偿性直立, 面部高度相对较短;下颌平面低短、颏部发育充分。②壮族人男性较女性上颌前突,上前牙亦较女性唇倾, 面型更为前突。③壮族人性别差异和增龄性变化出现较早、且增龄性变化主要表现在线距指标上,角度测量值相对恒定。④各地区头测结果比较:壮族人面型突度依次大于广东人、北京人和上海人。  相似文献   
12.
王×,女,23岁。自觉发热,口渴,咽部不适,有异物感,干燥,约热,疼痛2d来诊。查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咽部呈慢性充血,粘膜表面成呈颗粒状突起,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两侧扁桃体肿胀发红,上覆白色斑点,两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诊断: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给予桂林西瓜霜喷剂治疗(此药系桂林中药厂产品,批号920306)。患者离院后2h返回,诉喷药后40min,发现面部及颈部皮肤搔痒,迅速潮红,有灼热感,并逐渐发展到手背、胸部、腹部及外阴,伴有胸闷,恶心,欲吐。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及皮肤病。就诊前无服药史,既往未  相似文献   
13.
正畸固定矫治与口腔卫生维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欢艳  周嫣  方志欣 《广西医学》2004,26(2):258-259
在固定矫治过程中 ,由于矫治部件的存在 ,给牙齿的清洁带来一定的困难 ,使牙菌斑容易堆积 ,加之正畸疗程一般较长 ,从而容易造成龈炎、牙齿脱矿、龋病等病变。因此 ,对于正畸患者 ,注意维护口腔卫生 ,给正畸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个清洁、健康的口腔环境 ,显得非常重要。临床实践证明 ,虽然固定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维护有一定的困难 ,但通过不遗余力的口腔健康教育、刷牙方法的指导以及定期洁治等措施 ,正畸患者同样能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固定正畸患者 2 19例为 2 0 0 1年到 2 0 0 3年间病例 ,男性 99例 ,女性 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安氏Ⅰ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前后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青少年骨性安氏Ⅰ类牙列拥挤或双牙弓前突患者19例,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疗程22~27个月。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舌骨垂直及水平位置相关指标的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Ⅰ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前后舌骨水平向位置及舌骨垂直向位置的测量指标均增大,多数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安氏Ⅰ类错畸形经过两年的拔牙矫治后舌骨位置趋于较后下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骨性Ⅱ类与骨性I类错骀畸形拔牙矫治前后软组织美学指标的变化差异。方法选取骨性Ⅱ类I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27例及骨性I类双颌前突患者26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每位患者均拔除了4颗双尖牙。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软组织美学指标的测量分析。结果骨性Ⅱ类组患者矫治前后上唇倾角(A’Ls—FH)、颏沟倾角(Pg’B'-FH)、Z角和面突角(G—Sn-Pg’)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性I类组患者矫治前后上唇倾角、颏沟倾角和Z角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治前后两组在z角、面突角均存在差异。矫治前后两组无论组内或组间面角(NsPg'-FH)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牙矫治对骨性Ⅱ类1分类及骨性I类双颌前突错黯畸形患者面型影响均较大,两组拔牙矫治前后的侧貌差异主要存在于颏部。面角非衡量骨性Ⅱ类1分类及骨性I类双颌前突是患者拔牙矫治前后侧面型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改良式压膜保持器戴用期间的牙周健康状况与Hawley's保持器戴用期间牙周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和效果评价.方法 将80例结束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式压膜保持器组和Hawley's保持器组,每组40例,分别于拆除固定矫治装置全口洁牙后(作为基线数据)和戴保持器后1、3、6、12个月进行牙周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的检测;同时还教会患者自身有效的口腔卫生自我检查与自我维护的方法.结果 (1)无论压膜保持器组或Hawley's保持器组,除各阶段的PLI与基线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各阶段的PD、G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PD在3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则在12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只要保持器设计制作合理,牙周预防保健措施到位,压膜保持器戴用期间对牙周健康的影响并不明显;(2)无论压膜保持器或Hawley's保持器,戴用期间都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预防牙体牙周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戴用下颌前移口腔矫治器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疾病(OSAD)患者的睡眠结构变化。方法选取行下颌前移口腔矫治器治疗的OSAD患者61例,接受口腔矫治器治疗前后均行多导睡眠图检查。将患者分为治疗后成功组52例及不成功组9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睡眠分期比率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成功组治疗前后S3、AI、HI、AHI、LSpO_2、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成功组治疗前后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呼吸参数AI、AHI、LSp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戴用下颌前移口腔矫治器治疗成功的OSAD患者深睡眠百分比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与青少年在内收上前牙的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差异。方法:选择运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完成的上颌前突并拔牙矫治患者79例,其中成人患者38例,青少年患者41例。在其矫治前后的曲面断层片上对4个上颌切牙进行牙根形态观察及冠根长度的测量,以获得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定性及定量资料。利用SPSS11.0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治疗后成人患者上颌中切牙的根吸收量大于侧切牙,成人患者上颌中切牙的根吸收量亦大于青少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成人与青少年患者上颌中切牙的牙根吸收等级分布存在差异(P〈0.01)。结论:成人在上颌前牙的内收矫治中中切牙的根吸收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舌侧矫治技术整体内收上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探讨舌侧矫治技术整体内收上前牙的生物力学特征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志愿者的CT扫描数据及舌侧托槽等实体数据通过一系列专用软件的运行,建立包含上颌骨、牙槽骨、牙周膜、牙(拔除左右第一双尖牙)、舌侧托槽、有牵引钩(不同长度)的舌侧弓丝及上颌腭侧微种植体在内的整体上颌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了牵引钩长度分别为2 mm、4 mm、6 mm、8 mm、10 mm的五个上颌有限元模型,每个模型均包括42个实体模型。结论所建立的舌侧矫治技术整体内收上前牙阶段具有不同长度牵引钩的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几何相似性强,临床模拟度较高,为后续的模拟加力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无鼾老年人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矢状面测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无鼾正常老年男女性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矢状面52项测量项目的正常值范围并作比较。方法摄取无鼾正常老年男性38名、女性18名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分析上气道及周围结构52项测量项目,行统计学t检验。结果建立两组人群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矢状面52项测量项目的正常值范围,老年男性上气道矢状面较宽,软腭、舌体较大,但软腭、舌体占口咽腔比例、上下颌骨关系、下颌平面角、软腭及舌的倾斜度、下气道咽后壁厚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老年男女人群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矢状面不尽相同,老年女性上气道矢状面宽度较男性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