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8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冒叶琳  戴红卫 《口腔医学》2010,30(8):470-472,494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女性不同面部生长型之间颌骨的结构差异。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青春发育高峰前、后期女性X线头颅侧位片各80张进行测量,对不同面部生长型的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同一时期:水平面部生长型后面高(S-Go)显著增大,垂直面部生长型前面高(N-M e)显著增大;不同面部生长型牙、颌骨之间存在代偿。结论 同一时期,重庆地区个别正常牙合女性不同面部生长型的形成机制及颌骨内部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2.
张琳林  邹林洪  彭春  戴红卫  胡丹 《海南医学》2016,(21):3451-3454
目的:比较正畸治疗对不同年龄阶段大鼠牙根吸收的差异。方法选用48只SD大鼠,建立正畸牙根吸收模型,以24只12周龄大鼠为青春期组,24只24周龄大鼠为成年组,将每组SD大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分组,又各分为4个实验小组(牙根吸收1 d、7 d、14 d和28 d组),每组6只;设置自身对照,对照组取对侧未加力侧,分别在安装正畸加力装置加力后1d、7d、14d和28d处死。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牙根吸收情况,分析牙根吸收率,测量牙移动距离。结果①第1天和第7天,青春期组和成年期组牙移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青春期组的牙移动距离大于成年期组(0.71±0.09) mm vs (0.39±0.23) mm;第28天,青春期组的牙移动距离大于成年期组(1.87±0.41) mm vs (1.06±0.1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1~28 d均未见明显牙移动距离。②第1天吸收点数及百分比青春期组、成年组、对照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青春期组吸收点比成年组少(5.17±0.75) vs (7.17±0.75);第14天,青春期组吸收点比成年组少(2.17±0.75) vs (4.00±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春期和成年期大鼠均可通过正畸治疗完成牙移动,年龄因素对正畸牙根吸收有一定影响,成年期大鼠的牙根吸收更严重。  相似文献   
43.
治疗埋伏阻生的第二磨牙原则上应尽量通过正畸的方法重新建立良好的关系 ,避免给患者的美观、功能及心理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1 ] 。由于第二磨牙位于牙弓后段 ,治疗其埋伏阻生常存在不易安放矫治器施加理想的矫治力等较多的困难。磁力矫治利用两磁体间的相吸力或相斥力移动牙齿达到矫治的目的 ,具有简易、实用的特点[2 ] 。作者采用自制磁力矫治装置 ,对已停止萌长的埋伏阻生第二磨牙进行成功的矫治。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1997~ 1999年在重庆口腔医院门诊病例中选择牙列完整第二磨牙阻生的健康青少年 8例 ,第二磨牙无严重的近远中…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基于口腔专科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电子病历系统开发的需要,设计适合临床电子病历录入、管理的口腔专科电子病历模板,促进口腔专科电子病历的推广应用.方法 在Windows 2000/XP平台上,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结合Html、XML、C#语言,利用自主开发的片段和标签设计,在DreamweaverMx 2004软件中,通过层叠样式表单(cascading style sheets,CSS)完成口腔专科电子病历模板的设计.结果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口腔专科电子病历模板,该模板可实现电子病历快速录入、病案质量管理、临床诊疗信息保存、查询等功能,满足口腔专科电子病历信息化管理的需要.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口腔专科电子病历模板,不但为建立口腔专科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库和电子病历的共享、交换中心提供了信息载体,而且为今后建立完善统一的口腔专科电子病历模板库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5.
倪灵  吴杨  戴红卫 《中国临床康复》2012,(13):2318-2323
背景:口腔临床工作者可以根据牙周膜应力分布控制正畸施力的方式和大小,从而优化正畸力系统设计。目的:分析正畸力载荷作用下牙周膜的应力应变分布。方法:将上颌尖牙牙根近似为抛物线形柱体模型,分析上颌尖牙牙根在正畸力作用下牙周膜应力应变分布。对模型加载、求解,对近似模型在剪力、轴力、弯矩以及扭矩分别作用下牙周膜应力应变分布进行分析,并将计算结果应用到正畸力作用下牙周膜应力应变分析。结果与结论:实验结果显示有限元分析和理论计算结果差别较小,最大为13.4%,并且高应力区出现在牙槽嵴顶部截面。正畸力作用下牙周膜中应力应变分布比较复杂,应力应变分布不仅与牙根长度,还与不同的加载力系统有关。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口腔医生应适当地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46.
锥形束CT测量单侧后牙正锁髁突的体积和表面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髁突是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中心,不对称的咬合关系可能会导致其形态的变化。目的:通过锥形束CT测量单侧后牙正锁髁突体积和表面积,观察单侧后牙正锁对髁突形态的影响。方法: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正畸科就诊患者中选取29例成年单侧后牙正锁患者为实验组,同期从门诊检查者中选取32例成年正常咬合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无经正畸治疗史。拍摄锥束CT,用Mimics10.0软件对髁突影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与结论:实验组锁侧髁突表面积和体积均大于非锁侧(P〈0.05),实验组体积和表面积的不对称性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单侧后牙正锁患者双侧髁突对称性较差。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初步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移动性牙根吸收修复的作用。方法:①通过施加过大正畸力建立炎症性牙根吸收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牙周膜局部注射氯化锂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组(LiCl组),牙周膜局部注射Dickkopf相关蛋白1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组(DKK1组)和对照组,并通过Micro-CT扫描对比各组牙根表面陷窝体积变化。②完成扫描后,3组分别随机处死大鼠,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牙周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支架蛋白Axin2、胞内β-连锁蛋白β-catenin、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牙骨质附着蛋白(cementum-derived attachment protein,CAP)和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的表达量。结果:①在修复0 d时,牙根表面陷窝体积的修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LiCl组和对照组的牙根修复体积分数增加明显,仅DKK1组的相应指标出现了减少,3组数据指标变化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修复0 d时,3组各项检测因子表达量无明显差异;修复3 d时,3组中BMP-2、BSP和CAP的变化量均差异明显(P<0.05),LiCl组和DKK1组的β-catenin出现明显差别(P<0.05);修复第7天后,LiCl组各项检测因子均明显高于DKK1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通过调节成骨相关因子Axin2、β-catenin、BMP-2、BSP和CAP的表达,能加快牙根表面吸收陷窝的恢复,加快大鼠移动性牙根吸收后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49.
背景:髁突是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中心,不对称的咬合关系可能会导致其形态的变化。 目的:通过锥形束CT测量单侧后牙正锁牙合髁突体积和表面积,观察单侧后牙正锁牙合对髁突形态的影响。 方法: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正畸科就诊患者中选取29例成年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为实验组,同期从门诊检查者中选取32例成年正常咬合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无经正畸治疗史。拍摄锥束CT,用 Mimics 10.0软件对髁突影像进行三维重建。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锁牙合侧髁突表面积和体积均大于非锁牙合侧(P < 0.05),实验组体积和表面积的不对称性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5)。结果证实,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双侧髁突对称性较差。 关键词:锁牙合;锥形束CT;髁突;体积;表面积;数字化图像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18  相似文献   
50.
背景:限制性应激为构建心理应激的一种方法。 目的:建立合适的糖尿病及限制性应激模型,分析限制性应激与1型糖尿病的关系。 方法:选取48只雄性SD大鼠,在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施加限制性应激,对照组不施加。于施加限制性应激后的1,2,3和4周分别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鼠各6只,检测相关应激标识物: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以及胰高血糖素在血清中的浓度。并定期进行空腹血糖测试。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大鼠在施加限制性应激1周后血糖及胰高血糖素增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或 P < 0.001);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等应急标识物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说明限制性应激可以升高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