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07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采用LVQ神经网络算法拟合了NIHSS与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量表(TCM Standardized Sheet of Apoplexy Syndromes Diagnosis,TCM-SSASD)评分值之间的复杂关系,并用临床数据给予了验证。为进一步研究中风病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方法和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22.
徐俊峰 《光明中医》2009,24(9):1722-1723
随着交通事故和建筑坠落伤的的增多,距骨骨折临床逐渐多见.由于距骨关节面多及血供复杂等解剖特点,使距骨骨折后临床处理困难,特别是对多个平面有骨折的粉碎骨折等复杂距骨骨折,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骨折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导致功能恢复不佳.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和差异。方法 ASAⅠ~Ⅱ级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异丙酚、司可林全静脉麻醉组(R组)和芬太尼、异丙酚、司可林全静脉麻醉组。每组20例。观察指标有围术期的麻醉效果。麻醉终止给药后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后疼痛程度评分。结果 瑞芬太尼麻醉作用强于芬太尼,停止输液注后作用消退快于芬太尼。结论 瑞芬太尼较芬太尼更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智能障碍的易患因素。方法分析87例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Blessed行为量表检测。结果发现脑出血后出现智能障碍与性别、年龄无关,而与脑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昏迷持续时间有关。结论脑出血后应充分采取有效治疗方案,对减少易患因素发生,降低智能障碍发生率,提高患者愈后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病人血脂谱的变化与性别、年龄、损伤特征、肢体功能训练次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脊髓损伤一年以上的住院病人,空腹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应用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这四种脂蛋白与性别、年龄、损伤特征、肢体功能训练次数的关系。结果:HDL-C含量与每周肢体功能训练次数显著相关(β=0.034,P〈0.005),LDL-C(β=0.031,P〈0.038)、TC(β=0.54,P〈0.003)与年龄显著相关。TG与年龄无显著相关,脂蛋白谱与损伤水平、完全/不完全损伤、性别无显著相关。结论:脊髓损伤病人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功能训练次数显著相关,运动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脂蛋白谱。  相似文献   
26.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具有较强侵袭性的原发性骨肿瘤,术后复发率高,部分恶变甚至转移。桡骨远端是其多发部位,占全身骨巨细胞瘤的10%[1]。我院自1986年~1993年共收治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20例,其中13例行瘤段骨切除同侧带蒂尺骨移植重建桡腕关节术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4~61岁,平均34岁。左侧7例,右侧6例。病程:病理骨折急诊入院2例,其余最短4个月,最长5年,多数在1年以内。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肿胀,肿块大小不一,压痛明显,触之有橡皮感。X线所见及…  相似文献   
27.
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和中脏腑证候要素的动态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证候要素及组合动态演变与急性中风病病情轻重、演变的关系。方法: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发病72h内入院的中经络与中脏腑患者进行证候的动态多时点回顾性评价。结果:风、火、痰、瘀为中风急性期主要证候要素。在中风病始发态风象突出,中经络兼瘀、中脏腑兼痰兼火3d~7d之内达到高峰。风证在3d~7d、痰火证在7d~14d逐渐减少。第7~14天痰瘀证为主,中经络者瘀证明显。结论:中风病急性期证候要素组合及演变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8.
29.
目前用于测定水痘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度的传统蚀斑法为6孔板单层细胞吸附法(简称单层法),此方法操作复杂。将此方法进行改良,改为6孔板同时法测定病毒滴度,改良后的蚀斑法更为简单、快捷。本文就此作一报告。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乳铁蛋白调节炎症免疫反应在治疗牙周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10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乳铁蛋白给药组低、中、高剂量组(1,2,3 g·kg-1),甲硝唑阳性对照组(0.02 g·kg-1),PDTC组(200 mg·kg-1),乳铁蛋白+PDTC组(2 g·kg-1,200 mg·kg-1),MCC950组(1 mg·kg-1),乳铁蛋白+MCC950(2 g·kg-1,1 mg·kg-1),每组10只。采用丝线结扎联合10%蔗糖饮水建立模型后开始给药,每天1次口腔给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口腔给药0.9% NaCl,连续给药1个月后处死各组大鼠。ELISA试剂盒检测IL-1b、IL-8、IL-10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TLR2-NF-κB通路和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牙周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乳铁蛋白各剂量组牙周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HE染色显示炎症细胞浸润减少,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TLR2、NF-κB、NLRP3、Caspase-1 p20和GSDMD-N蛋白表达降低,促炎因子IL-1b、IL-8的含量降低,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升高。结论 乳铁蛋白在治疗牙周炎中发挥的调节炎症免疫反应可能通过下调TLR2-NF-κB-NLRP3通路的蛋白表达,降低炎症反应的启动和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达到抗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