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42.
43.
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承办的全国第三次牙髓生物学研讨会于 2 0 0 4年 11月 12日在广州召开。本次大会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代表 10 9人参加 ,共收到论文 90篇 ,内容涵盖了牙髓细胞生物学调控机制研究、牙髓微生物学研究、牙髓干细胞及组织工程学、牙髓生物学的临床应用研究等 4个方面 ,充分展现了牙髓生物学各方面的研究进展。会上共有30位专家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并安排了大会讨论 ,代表们纷纷踊跃发言 ,百家争鸣 ,气氛热烈而友好。通过本次大会 ,大家交流了学术及实践经验 ,增进了友谊…  相似文献   
44.
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因素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公认的积极有效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方式是早期溶栓治疗,探讨克服治疗延误已成为临床工作的一大重要课题。本文拟对既往文献做一综述,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延迟诊治的因素及干预措施,并为我国院前及院内医疗网络体系的建立及完善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5.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因此积极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临床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将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6.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实施后,人们普通希望能依此法处理医疗纠纷。但医患之间并非市场交易关系,医院也不是经营者,而消费者权益对患者也不甚适宜,因此医疗纠纷不能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解决应当另壁蹊径,以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7.
本文用Ellman法对42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巯基进行了检测,其结果表明:血清。总巯基减低,其降低的幅度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其中有并发症组降低幅度更大。提示糖尿病患者血清总巯基降低的幅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并发症。特别是并发糖尿病肾病有关。  相似文献   
48.
有关“八荣八耻”社备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为我国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对构建和谐社会是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但“八荣八耻”毕竟是抽象的道德规范,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很难奢望人人都能按照首先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痴呆与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Tau蛋白(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临床诊断提供生化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式ELISA技术,对AD组15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组15例、神经系统疾病(Neurologic disease, ND)组20例及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 NC)组20例CSF-Tau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并作比较分析.结果:AD组CSF-Tau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AD三个不同临床阶段间及CSF蛋白总量正常组与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以CSF蛋白总量为因素作直线相关性分析,ND组r=0.16(P>0.05),无相关性;以年龄因素作直线相关性分析,NC组r=0.53(P<0.05),具有正相关性.结论:CSF-Tau蛋白含量检测对AD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0.
中药外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儿外感发热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婴幼儿期最为多见,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主要的病原体是某些病毒和细菌.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大多为散发性,偶尔亦见流行.婴幼儿患本病时症状大多较重,而年长儿则多较轻,以发热恶寒、咳嗽、流涕为主要临床表现.单从临床表现很难分清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加之病原诊断学尚未普及,本病西医以休息、多喝水及对症治疗为主,同时加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滥用抗生素现象日趋严重,由此产生诸多毒副作用.为探讨一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方法,自拟方剂小儿退热散敷神阙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