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7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基于形态滤波和分水岭变换的边缘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像的边缘保留了图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边缘检测减少了数据量,在机器视觉、模式识别、视频解码、物体追踪、医学图像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图形图像领域里的研究方向之一。文中在总结各种常见边缘检测算法的基础上,利用数学形态学中的腐蚀、膨胀等概念,结合Watershed算法,介绍了一种边缘检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2.
微阵列技术是后基因时代功能基因组研究的主要工具。由于采用了高效的并行杂交技术,每次实验可以得到大量丰富的数据,因此其结果分析成为一项很有挑战性而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聚类分析是微阵列数据分析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方法。微阵列实验得到的大量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其成功应用已广泛涉及到基因功能研究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各个领域。文中介绍了基因微阵列数据的聚类分析方法及其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73.
图像的边缘保留了图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边缘检测减少了数据量,在机器视觉、模式识别、视频解码、物体追踪、医学图像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图形图像领域里的研究方向之一。文中在总结各种常见边缘检测算法的基础上,利用数学形态学中的腐蚀、膨胀等概念,结合Watershed算法,介绍了一种边缘检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4.
机组组合问题是电力系统优化运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从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角度讨论机组组合问题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5.
为充分利用风光发电能量,合理调度抽水蓄能电站,针对经柔直电网互联的风光蓄联合发电系统向远方负荷中心供电这一工程实际需求,提出基于日供电量最大的抽水蓄能发电优化调度模型及方法。采用最优潮流法计算受电区(负荷中心)全天的消纳极限。并以此极限为约束,同时考虑抽蓄电站库容与运行工况等限制,建立了抽蓄电站功率优化调度模型。提出的分段法与等效面积法显著提升了优化模型的计算速度。在某地风光蓄发电系统与柔直输电网架结构的基础上,用IEEE30节点系统模拟受端电网,建立仿真算例。比较了几种最大供电量计算方法的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与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6.
研究通勤圈对于进一步认识大城市空间结构的运行特征和提升空间绩效具有重要作用。以武汉市为例,利用手机定位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数据识别武汉市中心城区主要通勤圈的空间分布;在对通勤圈的圈层结构、内部构成及外部形态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通勤圈的通勤强度空间分布、大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布局与运行特征之间的关联及其内在原因。研究发现,中心城区通勤圈空间分布呈以"通勤中心"为核心、相对集聚的"多中心"结构;通勤圈的内部结构呈圈层式扩张,且"飞地"和跨区通勤现象明显;随着通勤圈空间范围扩大,职住偏离指数、主要土地使用要素指标与交通环境要素指标均随之降低;通勤圈的大小和形态取决于其内部用地构成、用地混合度及通勤走廊主导交通方式的运送速度和效率;交通方式系统供给与基于通勤圈的3类通勤出行需求的"错位"布局降低了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的运行绩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准确识别通勤圈空间分布与内在结构为基础,优先完善中心城区内部交通系统组织、适度拓展中心城区跨通勤圈客流通道以逐步扩大通勤圈服务范围、审慎发展快速路系统的面向大城市空间运行绩效提升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7.
采用植酸铵阻燃剂对天丝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探讨了阻燃剂和催化剂用量、pH值、焙烘温度及时间对整理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得到天丝的阻燃整理工艺为:阻燃剂300 g/L,双氰胺50 g/L,整理液pH值6.0,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5 min。测试了阻燃整理后天丝织物的红外吸收光谱、表面形貌、热稳定性以及抗紫外线性能。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的炭长下降至4.5 cm,抗紫外线效果达到50+;经20次水洗后炭长为7.1 cm,抗紫外线效果为40+。  相似文献   
78.
浅层滑坡汇集形成的沟谷型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往往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减少泥石流造成损失的最有效途径是尽早发现、快速识别地质灾害潜在点。以福建省浅层滑坡诱发的沟谷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选取沟床纵比降(J)、流域面积(A)和地形综合值(T)作为沟谷泥石流的识别因子,在已有的预警方法基础上,通过分析沟谷型泥石流的地形特征,提出了快速识别浅层滑坡诱发沟谷型泥石流的指标参数模型,并采用多个地区的易发性沟谷进行了精度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识别的结果和实际情况吻合度高,覆盖率达89%以上;当流域满足A≥0.03 km2,J≤0.42,且T≥0.28的条件时,滑坡物质易导致沟谷泥石流的发生。所提出经验模型所需的数据是易于测量的地形参数,可简单快速地识别潜在浅层滑坡诱发的沟谷型泥石流,为泥石流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