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广州新电视塔外挂内爬式塔式起重机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州新电视塔采用2台M900D外挂内爬式塔式起重机.详细介绍了该起重机的基本构造及相关参数、爬升支承架组成、安装流程和爬升流程.为确保起重设备正常运转,对起重机进行了试吊及应力测试,其中试吊包括单绳试运转和双绳试运转.监测结果表明,塔式起重机在安装、负载试验、爬升过程中各构件最大应力均小于材料抗拉强度,满足安伞度要求.  相似文献   
22.
由于受煤的矿相组成影响,气煤焦的高温性能较差。本文就改变炼焦前不同备煤方法和提高炭化温度,对改善气煤焦的高温性能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3.
广州新电视塔大型倾斜柱脚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州新电视塔钢结构外筒由钢管混凝土立柱、钢管环梁和钢管斜撑组成.其外框筒大型倾斜柱脚是钢结构外框筒定位和安装的基础,由于柱脚安装与混凝土施工穿插进行,需消除混凝土施工造成的安装偏差;倾斜柱脚采用锚栓群固定连接,定位困难且要求高.柱脚预埋锚栓均采用定位支架、定位环板控制其安装精度.通过采取标高调整,二次埋设等技术措施,消除了混凝土施工造成的安装偏差,达到了锚栓孔无一扩孔,一次安装到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24.
广州新电视塔工程主楼外框筒基础采用直径3.8m的人工挖孔桩,由于地处珠江边,珠江水通过岩层裂隙渗入到基础桩内,涌水量最大达到20m3/h.同时施工期间暴雨不断,使得人工挖孔桩施工困难大.通过借鉴已完成挖孔桩岩层裂隙水的经验,结合14号桩内涌水等特殊情况,对该桩提出并实施桩内降水、涌水引排的方案,取得良好效果,确保桩芯混凝土浇筑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5.
我厂生产的0.6米~3翻斗矿车的底架是用10号槽钢弯制而成的。因为没有专用设备,最初我们用凹凸模在液压油缸和龙门架上压制成形。压出的工件只是近似U形,仍需烧红锤校,不仅工效很低,劳动强度大,而且质量也不好。为了适应成批生产矿车的需要并提高产品质量,我厂自行设计制造了专用的槽钢U形弯曲机(见图)。经过几年的改进和完善,并配备  相似文献   
26.
1 前言选择粉碎法首先是在法国得到应用的,方法的实质是将煤料先进行筛分除去细粒级,再将筛上物(粗粒级)进行粉碎,以达到将粘结性较差及惰性物含量较高的大颗粒煤粉碎到所需要的粒度。同时也要减少粘结性较好的煤组分过于粉碎。我国炼焦用煤资源虽丰富,但其中高挥发份,弱粘结性煤贮量较大,而现用的备煤加工方法不能使之大量应用,为此钢铁研究院于1958年开始,对东北老虎台,三宝和本斜等煤进行了七种不同的选择破碎加工流程  相似文献   
27.
常见的仿形气割机,它的机头高低大都采用手动调节。操作者要跟随机头运动频繁地用手轮调整割炬的高低。由于手轮在割炬的上方,灼热的工件和火焰把它烤得烫手。而操作者还必须紧靠机旁,飞溅的火花时常把操作者的  相似文献   
28.
程瀛  邵泉  李敏健  尹穗 《广州建筑》2013,41(3):40-44
以广州宏城广场项目基坑工程为背景,在确保地铁安全运营的前提下,为加快工程进度,利用钢骨混凝土的特点,以组合型钢作为钢骨的外包混凝土斜撑代替钢筋混凝土斜撑,通过施工过程的整体结构模拟分析,基坑支护变形在地铁保护的限值范围内,实施效果显著,该方案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和可靠性优势,对同类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9.
30.
李敏健  邵泉 《广州建筑》2010,38(4):37-40
广州新电视塔24根钢柱的基础为直径3.8m的人工挖孔桩,桩身混凝土在凝结和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会导致桩身出现贯通裂缝.影响桩承载力。用MIDAS/GEN软件建立3.8m挖孔桩和周边岩层的模型,由于模型具有对称性,取1/2模型进行桩身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计算机模拟分析,主要是对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第24、48、72、96、120和168小时进行温度和应力模拟,并提出桩芯混凝土降温措施,以确保桩身不出现有害裂缝。利用预埋的超声波管作为测温孔测量桩体内部温度.并与计算机模拟结果分析对比,以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