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某星载相控阵天线体积大、热耗高,减重设计和快速散热是结构设计的关键。针对天线的结构设计和热设计需求,采用内部预埋槽道热管的铝蜂窝加蒙皮复合板材作为导热支撑板,实现了相控阵天线的轻量化设计和高效导热设计。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天线系统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进行校核,并通过实物测试验证了新型导热支撑板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随机森林的轴承故障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工况下数据特征选择困难和单一分类器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识别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随机森林相结合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分解振动信号,得到n层近似系数;然后创新性地采用sigmoid熵构造出n维特征向量,sigmoid熵能较好地提取非平稳信号的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最后采用随机森林对滚动轴承不同故障信号进行分类。实验采用西储凯斯大学轴承数据中心网站提供的轴承数据,与传统分类器(KNN和SVM)以及单个分类回归树CAR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土壤源热泵地下埋管传热强化及其控制的有效措施,基于相似理论搭建了垂直U型地下埋管换热模型试验台,进行了不同回填材料、不同间歇运行控制模式及不同进口温度对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及换热性能影响的试验测试;建立了垂直U型埋管准三维非稳态数值传热模型,分析了间歇运行与进口温度对土壤温度分布与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导热性能好的回填材料能有效提高地埋管的换热能力,但考虑到两支管间热短路的增加,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并非越大越好.同时,埋管换热量随运停时间比的减小和进口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此外,垂直地埋管可利用传热温差上层高于下层,因此,地埋管换热主要集中在中上层土壤.试验验证表明,所建数值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地下换热过程,其预测精度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4.
砷铜锍(Cu3As)、铅铜锍(Cu2S、PbS)是粗铅精炼除铜渣熔炼副产物,属于毒性危险废物。本文提出富氧底吹强化吹炼法处理砷铜锍、铅铜锍,富集回收Cu和分离脱除Pb、As。通过热力学计算,阐明了Cu、Pb、As吹炼反应机理及元素物相演变规律,确定吹炼优化条件,并开展工业生产。结果表明:1250℃下,砷铜锍、铅铜锍富氧底吹强化吹炼经氧化、还原两阶段产出粗铜、吹炼渣及烟气。粗铜中Cu、As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93.94%、3.85%;原料中60.42%Cu富集至粗铜,27.43%Cu损失于吹炼渣;Pb在吹炼渣、烟气的分配率分别达到82.77%、17.22%;As在烟气和吹炼渣的分配率达89.46%。砷铜锍、铅铜锍富氧底吹强化吹炼实现了Cu向粗铜中定向富集,并将Pb、As脱除至吹炼渣和烟气,可用于含砷复杂资源高效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更加精确的翼伞六自由度模型,采用生态系统粒子群(ESPSO)算法对目标翼伞的气动参数进行参数辨识,来获取气动参数值。首先对翼伞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方程进行分析,建立了参数辨识目标函数;然后,针对仿真飞行数据,分别利用粒子群算法和生态系统粒子群算法使参数辨识目标函数最小化,从而得到翼伞的气动参数值,通过比较发现,粒子群算法辨识结果平均误差为0.80%,生态系统粒子群算法辨识结果平均误差为0.21%;最后,针对实测飞行数据,采用生态系统粒子群算法使参数辨识目标函数最小化,从而得到实验翼伞的气动参数值。通过对比利用辨识气动参数建立的翼伞模型输出数据与实测飞行数据,三轴的速度误差平均值小于10%。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为实际工程中的翼伞飞行性能研究及控制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王松松  史荣  王昕 《中国乳品工业》2003,31(3):31-33,36
介绍了利用振动力学的方法研制的一个振动系统,及在LabVIEW下开发的基于此系统下的盒装液态奶动态特性模拟程序。通过采集到的振动信号分析系统参数变化达到区分不同种类液态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以三羟基丙烷和二羟甲基丙酸为原料,缩聚反应制备了超支化聚酯(HBPE),并制备了酚醛树脂/HBPE(PF/HBPE)共混体系。采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表征了HBPE的分子结构和PF/HBPE共混体系的性能,并用非模型等转化率法Flynn Wall Ozawa (FWO)描述了PF/HBPE共混体系的活化能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PF的酚羟基和HBPE的羟基产生了氢键作用,PF/HBPE共混体系显示出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HBPE的加入,提高了PF固化物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当HBPE的含量为15 %时,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4.5 kJ/m2 和77.84 MPa。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bbs自由能最小原理和氧气底吹炼铜工艺特性建立多相平衡热力学模型,设计针对该模型的改进粒子群求解算法,并对氧气底吹炼铜计算机模拟软件(SKSSIM)进行开发.模拟计算氧气底吹炼铜稳定工况下元素分配行为,并与实际生产数据相对比.结果表明:铜锍中Cu, Fe, S, SiO2含量计算值与生产数据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65 %, 13.04 %, 0.79 %, 39.22 %; 炉渣中Cu, Fe, S, SiO2含量计算值与生产数据的相对误差分别为7.28 %, 1.20 %, 15.12 %, 0.24 %; As在三相(冰铜、炉渣、气相)中的分配系数分别为0.062、0.110、0.828;Sb的分配系数分别为0.125、0.723、0.152;Bi的分配系数分别为0.188、0.113、0.700;Pb的分配系数分别为0.567、0.234、0.199;Zn的分配系数分别为0.173、0.665、0.162,证明了模拟软件的可靠性,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是高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体现。该文基于《化工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智能搅拌反应器原理及应用”项目为例,结合近十几年的学生竞赛辅导进行教学研究,通过“教-学-赛”模式的教学改革,使学生既能获得理论知识,又能丰富实践经历,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该文采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学生团队合作式教学、项目任务实践驱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从“教-学-赛”模式的改革形成、教改目标以及具体实施方案三个方面深入研究。通过实践证明,“教-学-赛”模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项目实践经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团队凝聚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0.
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铜火法冶炼过程铜和砷的代谢进行分析,建立铜和砷的物质平衡表及物质流图.采用直接回收率、废物循环率和资源效率等指标评价流程代谢效率.结果表明,该流程铜资源效率为97.58%,在熔炼、吹炼和精炼单元过程铜的直接回收率分别为91.96%、97.13%和99.47%.同时,生产1 t金属铜有10 kg砷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