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6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简述了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的危害,并对其在我国地表水中的分布及在饮用水中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2.
内分泌干扰物(EDCs)是指干扰生物体内维持自稳及调节发育过程中激素的产生、释放、代谢、结合、排泄、交互作用的外源性物质.内分泌干扰物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为了掌握北京市水源水和自来水中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状况,对北京市主要供水水源的内分泌干扰物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水处理工艺对于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特点,指出壬基酚(NP)及其前体物(NPEOs)是北京地区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地表水厂常规工艺(混凝-沉淀-过滤)对聚合度n为4~15的低浓度NPEOs(<1μg/L)基本上没有去除作用,后续活性炭工艺及加氯能降低NPEOs.对于NP(浓度>10μg/L)常规工艺与深度处理(活性炭或臭氧-活性炭工艺)相结合即可将NP浓度降低到环境推荐安全值(1μg/L)以下.  相似文献   
153.
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源水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微污染水库水为原水,进行了包括增加投药量、降低PH值,投加有机高分子助凝剂等措施在内的强化混凝动态模拟试验。在单元工艺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包含强化混凝单元技术在内的多项组合工艺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混凝剂投量,降低PH值和投加有机高分子助凝剂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混凝沉淀对有机物和藻类的去除率,降低出水浊度和致突变活性,但对可同化有机碳的去除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4.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聚硅氯化铝的混凝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聚硅氯化铝(PASiC)的混凝机理,考察了搅拌时间和PASiC投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搅拌时间的增长则形成的絮体逐渐增大;PASiC投量的增加有利于形成大絮体而提高混凝效果;PASiC通过电中和及吸附架桥作用使胶体颗粒脱稳.  相似文献   
155.
臭氧-生物活性炭与单独活性炭工艺处理效果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明确是否应在活性炭前投加臭氧,比较了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和单独活性炭(GAC)过滤对CODMn、UV254和TOC的去除效果以及两套系统对提高水质生物稳定性的作用.研究发现,O3-BAC对CODMn、UV254和TOC的平均去除率比GAC分别高10.3%、11.1%、7.1%,对AOC的去除率>80%,出水AOC浓度为25.9~46.4μg乙酸碳/L,属生物稳定性水质;单独GAC柱对AOC的去除率在40%左右,出水AOC浓度为85.8~117.6μg乙酸碳/L,有时不能满足水质生物稳定性的要求.可见在活性炭前投加臭氧,可以强化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作用,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周期,增强活性炭滤池的生物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56.
浅埋暗挖隧道近距下穿既有地铁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主要针对越来越多的浅埋暗挖隧道近距下穿既有地铁工程,结合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站下穿既有地铁2号线区间隧道工程,介绍新建浅埋暗挖隧道近距下穿既有地铁隧道的关键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对既有地铁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评估;根据现状评估结果并结合理论分析和类似工程经验确定既有地铁的变形控制标准;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等进行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地铁影响的预测分析;对主要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并选取超前大管幕、掌子面注浆、补偿注浆等辅助措施;根据数值分析结果并结合既有工程经验,将主要控制标准按施工步序进行分解,实施控制标准的分阶段控制;通过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即时监测和分析既有地铁的动态变化,对出现的结构开裂、沉降过大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灌浆加固、注浆抬升等处理措施,确保既有地铁的正常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57.
炼化“三泥”无害化处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油污泥的处理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石油企业持续提高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预浓缩—絮凝—离心脱水—无害化工艺"处理炼化"三泥"技术,是将"三泥"浓缩成泥饼直接输送到超热蒸汽喷射处理装置进行无害化处理的一种创新技术。经现场应用证明,该技术可回收含油污泥中的石油资源,且实现了"三泥"的零排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8.
以鄂东区块采出水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水质特征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的采出水COD和NH3-N的去除工艺,开展了3个阶段的现场试验进行COD和NH3-N去除效果的验证,同时采用GC-MS分析方法探究采出水中有机物氧化降解情况。试验数据显示:最终出水的COD、NH3-N均低于40,2mg/L排放指标要求,难降解有机物种类和数量大幅减少。其中,COD去除率从70%逐步提升至880%,且随水力停留时间(HRT)增加而不断提升;NH3-N去除率可稳定达到99%以上,远低于标准设定值2mg/L,且对HRT的调整不敏感。研究结果表明,以“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为主体的工艺的处理技术,对鄂东区块采出水中的COD,NH3-N和难降解有机物均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将HRT调整至8h左右时,出水仍可稳定达标,此时的直接运行费用将降至1.40元/m3以下,较化学处理工艺处理费用低70%以上,实现了鄂东区块煤层气采出水的“低成本、 稳定达标排放”处理。  相似文献   
159.
新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简称“标准”)从2005年6月1日起实施,与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相比,该“标准”对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标准”针对工业废水排放和农药污染加剧的趋势,增加了对有机污染物和农药的检测项目,针对水处理中消毒剂的使用,增加了对消毒副产物的检测项目,此外还增加了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等检测项目。“标准”现有常规检验42项,非常规检验59项,共101项检测项目。就此简要介绍了“标准”制订的思路,并针对目前提高供水水质尚存在的问题,提出尽快修订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以及建立各级政府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将供水者与监督者分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0.
聚硅氯化铝的混凝效果及在处理水中的残留铝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采用共聚与复合两种工艺,制备出了具有不同碱化度(B)和Al/Si磨尔比的聚硅氯化铝(PASC)混凝剂。试验结果表明,PASC较PAC具有更好的混凝除浊效果和较低的残留铝含量;共聚法制备的PASC又较复合法制备的PASC具有更好的混凝效果和低的残留铝含量。B值的升高和Al/Si摩尔经的降低均有利于降低混凝剂在水体中的残留铝含量;pH值对PASC混凝土剂在水体中的残留铝量有一定的影响,在中性条件下,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