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1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鄂庄煤矿在低成本、高扩张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贵在坚持,安全管理贵在到位,安全责任贵在落实,安全监督贵在公正”的安全理念,不断强化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促进了矿井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有关结构设计规范和设计建议中给出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计算式均为经验公式,它们均建立在对称加荷的简支受弯构件试验基础上,而这些设计规范和设计建议并未限制这些经验公式的应用范围。本文对悬臂构件与对称加荷的简支受弯构件的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进行了对比计算和分析,并指出了悬臂构件用规范经验公式计算时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给出了悬臂构件中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变化规律,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潘立  邓璇玲 《工业建筑》1993,(12):52-55
<正>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先进的建筑结构,可为社会带来明显经济效益。自70年代后期这类结构在我国推广应用以来,在理论研究、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已积累了较多成功经验。尽管这类结构的前期内力分析较为复杂,但目前设计单位主要借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内力分析程序完成这部分工作,而结构的后期配筋和控制截面的各项验算仍主要靠人工完成。由于这部分人工劳动费时费力,加上因不可避免的设计参数调整带来的反复计算,使设计者感觉这部分计算工作十分繁重。限于  相似文献   
14.
水性金属防腐涂料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以氧化铁红、磷酸锌和氧化锌等为主要防锈颜料,聚合物乳液为基料的综合性能优秀的水性金属防腐涂料的制备,分析了影响涂料性能的因素,并与溶剂型防腐涂料进行了性能的比较。该涂料生产工艺简洁,防腐效果优异,无毒低气味,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钢绞线预应力筋用齿合型单孔开口锚具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工程用途和应用技术条件。试验表明,该新产品不但满足JGJ85—2002规程和GB/T14370—2000标准的各项技术要求,而且构造合理、性能可靠、外形较小、加工成本低、工程适用性好,是混凝土楼盖新增洞口处锚固无粘结预应力断筋、超长混凝土楼盖后浇带处分段锚固无粘结预应力长筋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潘立  邓璇玲 《建筑科学》1994,(1):78-80,F003,2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配筋计算程序》编制说明潘立,邓璇玲(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构研究所)(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信息中心)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先进的建筑结构,可为社会带来明显经济效益。自70年代后期这类结构在我国推广应用以来,在理论研究、设...  相似文献   
17.
横穿混凝土后浇带配筋对后浇带效能不利影响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横穿混凝土后浇带钢筋对后浇带效能的不利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导致后浇带失效的横穿钢筋最大配筋率sρ,max及应用实例,提出了相应的实用设计建议。如建议近似在0~0.5ρs,max范围内控制横穿后浇带的设计配筋;对横穿后浇带的钢筋尽可能采用搭接连接方式等。  相似文献   
18.
潘立 《建筑科学》2004,20(4):8-13,18
结合超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结构的工程实践,本文对张拉施工时因预应力筋搭接连接构造使结构产生高拉应力或裂缝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介绍为此开发的新型锚具式连接器,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极限状态下的几何分析模型,补充预应力配筋极限伸长量与构件极限挠度的协调关系,推导了适用性较好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σpu的解析算法。根据19根试件的弯曲破坏试验数据,对σpu的解析计算值与相应实测值进行了比较,验证了两者的一致性。为便于读者理解与应用,分析说明了所述算法中的关键参数。相对目前结构设计普遍采用近似经验方法确定σpu,所提出的算法可供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规范修订、配筋设计、软件更新与课题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双向预应力平板中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应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立 《工业建筑》1989,(8):9-13
目前,无粘结预应力技术主要被应用在屋盖、楼面这类平板结构中,设计中需要对板内无粘结预应力筋各受力阶段的应力进行准确计算。无粘结筋的应力与板的挠曲变形密切相关,而目前在设计中使用的经验方法均为借用有粘结预应力结构做法,仅根据截面上的配筋情况,在比较单一试验条件下由试验值的统计规律确定无粘结筋的实际应力。这不但在理论上有较大的近似性,在设计中也会影响到无粘结预应力平板结构内力的计算精度。本文给出了无粘结双向预应力平板中无粘结筋应力与板跨中挠度之间的理论函数,为这类平板结构中无粘结筋各受力阶段的应力计算提供了合理、实用、简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