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青海尕斯油田E3^1油藏综合含水达60%,已进入中高含水期阶段,地层已形成大孔道,油田的稳产难度越来越大。本文通过抗高温、抗高盐深部调剖剂的筛选和综合评价,最终选取预交联凝胶颗粒深部调剖剂在尕斯油田区块进行整体深部调剖试验,试验区块实施整体调剖后,累计增油9334t,降水10065m^3,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2.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铜铝异种金属钎焊,特别是真空钎焊和扩散焊焊接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Al/Cu连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指出,控制Al/Cu接头区域中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将会成为今后Al/Cu焊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3.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E32)至上油砂山组(N22)广泛发育湖相碳酸盐岩.为研究其分布及储层发育特征,开展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等工作.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湖相碳酸盐岩具有岩石类型多、相变快、陆源碎屑发育、普遍白云石化等特点;主要岩石类型有块状碳酸盐岩、纹层状碳酸盐岩、藻灰岩、颗粒...  相似文献   
24.
为了提高产能,减少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油气开采过程中对砂岩储层造成的伤害,采用岩心流动实验,对该区致密储层的敏感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定量评价了储层敏感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受岩石组成、黏土矿物、孔隙结构、成岩作用等因素影响,该区储层整体表现为较强的速敏性、水敏性和盐敏性,碱敏损害变化大,从无碱敏到强碱敏,弱酸敏性。此研究对该区的油气藏开发及油层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5.
为了解决油田水处理污泥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降低成本实施调剖,通过分析油田水处理污泥组分及物性,通过室内研究,筛选了合适的添加剂,研制成悬浮分散体、絮凝体和固化体等三种不同水处理污泥调剖剂。通过岩芯物理模拟实验,对调剖剂的封堵率、选择性进入性能进行了测试;在岩芯物理模拟基础上进行了施工参数的优化。该技术的研究与成功应用,即解决了污泥外排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又降低了调剖施工成本,为青海尕斯油藏的调剖工艺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6.
调剖技术是油田普遍使用的技术,其机理是封堵地层的高渗层,使注入水在地层内部改变流向,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在尕斯N1-N2^1油藏开展的深部调剖试验,使用新型的调剖剂——聚合物微球。与其它的堵剂相比,聚合物微球具有不伤害地层、耐温抗盐等优点;而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为尕斯N1-N2^1油藏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必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7.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英西下干柴沟组上段(E32)碳酸盐岩油藏成藏过程及分布规律,开展了岩心描述、分析化验、储层特征分析、构造分析等研究。研究认为:英西下干柴沟组上段(E32)为一套半深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具有明显混积特征;储层储集空间为广泛发育的晶间孔,以及构造作用产生的裂缝及角砾间孔;油气的持续充注、盐岩盖层的封盖以及储层致密导致该套储层广泛含油,晚喜山构造运动使该套地层“由凹变隆”,并形成了复杂裂缝系统,同时导致油气重新调整和汇聚,形成了现今油藏的“广覆分布、局部甜点”特征。  相似文献   
28.
砂砾岩储集层岩石颗粒分选差,孔隙结构复杂,存在类似双重孔隙介质特征,孔隙结构微观非均质性较强。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古近系路乐河组储集层即为此类砂砾岩储集层,毛管压力曲线无“平台”部分,孔喉大小分布呈明显的多峰特征,具有“大孔-小孔”似双重孔隙介质特征。通过对储集层岩石毛管压力数据的分析,计算得出“主要流动空间百分数”,可以定量表征此类砂砾岩储集层孔隙空间中大孔道和小孔道所占比例,进而定量评价此类储集层的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结果表明:路乐河组砂砾岩储集层中由“大孔”组成的孔隙空间所占比例较少,平均约占全部孔隙空间的1/3,对储集层渗透率的贡献却达到了95%,而“小孔”虽占据了约2/3的孔隙空间,但对渗透率的贡献仅为5%,说明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29.
采用AgCuTi+ SiC连接材料对C/SiC复合材料与Ti6Al4V钛合金进行钎焊,并对钎焊接头进行了室温抗剪强度测试和室温至600℃热震试验.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0.10~0.90 mm钎焊间隙范围内,钎焊接头的界面微观组织情况.结果表明,钎焊间隙为(0.55±0.05) mm时,接头平均抗剪强度值最高,达到141 MPa,且未发现热震裂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