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就实验室电解硫酸钠制烧碱及硫酸的各种工艺条件进行试验,包括电流密度,反应物浓度,槽温及电解时间等。从降低电解硫酸钠的能耗出发,筛选出最佳的工艺条件。通过实验的析因设计,确定了电流效率与电流密度及电解液浓度之间的经验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22.
新银盐光度法测定化学试剂中微量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测定化学试剂中微量砷的新方法。在酒石酸介质中,用硼氢化钾发生砷化氢,用硝酸银-聚乙烯醇-乙醇吸收砷化氢,形成黄色银溶胶,在410um测定吸光度。方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对几种化学试剂中微量砷的分析,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回收率为92%-103%。运用正交试验考察了新银盐光度法发生砷化氢的条件,研究了发生效率和吸收效率,讨论了吸收显色液用量对砷化氢吸收的影响及共存离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24.
丙酮酸及系列产品的检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酮酸及系列产品在化工、生化、制药和农用化学品等工业及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丙酮酸及系列产品的纯度、含量、杂质等质量指标与合成方法有关,不同的应用途径对这些指标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本文综述了丙酮酸及系列产品质量指标的检测方法,以及丙酮酸及系列产品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5.
芦荟多糖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多种测定芦荟多糖含量的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色谱法,质谱法等.这些方法为芦荟多糖分析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6.
芦荟素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多种测量芦荟素含量的方法,包括重量法、斑点面积法、电泳法、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示波极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并且对这些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7.
非发酵大豆制品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豆浆、豆腐皮、豆腐和豆腐干等非发酵大豆制品中蛋白质、脂肪和大豆异黄酮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分析结果为豆制品加工工艺的改进及开发利用废弃的黄浆水残液,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28.
尝试利用8-羟基喹啉作探针,用荧光光谱技术来获得沸石外表面的新信息。研究了NaY及Ba2+、Ca2+、Mg2+、Al3+交换NaY沸石表面的8-羟基喹啉络合物荧光光谱。其中Mg2+交换沸石表面形成的络合物荧光强度最强。对Mg2+、Ca2+和Ba2+离子所形成的络合物荧光强度随金属离子半径增大而减弱,峰位规律性地向长波移动。Mg2+交换的NaY沸石形成络合物的适宜pH值在10~11,Al3+交换NaY沸石的pH值在8~10。随吸附液pH值增加,Mg2+和Al3+的络合物荧光强度先增加后下降,并且峰位向短波移动。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3种X射线空气质量衰减系数的测量方法:移动距离法、抽真空法、EGSnrc蒙特卡罗模拟计算法。给出了抽真空法中真空管内空气质量厚度改变量的计算公式,并模拟分析了真空管Be窗对实验的影响。移动距离法与抽真空法得到的结果较接近,验证了抽真空法实验的合理性。当X射线能量为6 keV、20 keV时,EGSnrc蒙特卡罗模拟计算结果与NIST标准数据库数值偏差分别为0.01%、0.26%。  相似文献   
30.
为解决R22替代过程中制冷系统回热器的再设计问题,以热力学计算分析的方法对运行工况参数对R22及其7种替代制冷剂的有效过热循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决定有效过热对制冷循环的性能是否有利的因素除了工质种类外。还有运行工况参数;有效过热对R22、R152a和R410A的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是否有利取决于具体工况;有效过热对R407C、R134a、R290和R507的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总是有利的,而对R717的制冷循环的性能总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