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3篇
工业技术   2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对交联聚合物溶液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核微孔滤膜过滤实验、落球粘度计及动态光散射法,研究了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GS420)对交联聚合物溶液(LPS)的封堵性能、粘度及交联聚合物线团(LPC)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后,LPS体系对核微孔滤膜的封堵性能降低,但是还能对孔径为1.2μm的核孔膜产生封堵。LPS-GS420复合体系的粘度低于不加表面活性剂的LPS溶液的粘度。动态光散射法测得LPS-GS420复合体系中LPC的平均流体力学半径为190nm,比不加表面活性剂的LPS中的LPC的粒径小。  相似文献   
92.
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水化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动态光散射法(DLS)、微孔滤膜过滤法和岩心封堵实验法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水化后的粒径变化、封堵性能和压缩变形性能。所研究的交联聚合物微球是一种预交联聚合物颗粒,由丙烯酰胺、丙烯酸及交联单体通过反相微乳液聚合制成,经过破乳、沉淀分离及萃取精制提纯。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浓度为200mg/kg、氯化钠浓度为5000mg/kg的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40℃下的水化时间由3天增至15天时.微球的水化动力学直径(Dh)由244.3nm增至278.4nm,15天时粒径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水化时间的继续延长,微球Dh逐渐变小;聚合物浓度为200mg/kg、NaCl浓度由0mg/kg增至10000mg/kg时。交联聚合物微球Dh由2090nm减至229.6nm,但随着NaCl浓度的继续增加,Dh却逐渐增大。微孔滤膜实验表明,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可对0.4μm的核孔膜形成有效封堵,但是长时间水化后的交联聚合物微球封堵性能降低。岩心封堵实验进一步说明水化后的微球具有很好的变形性和注入性。图3表1参6。  相似文献   
93.
高应力构造复杂区煤巷锚注支护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祁南煤矿高应力构造复杂区煤巷破坏情况 ,提出对其治理的锚注支护方案 ,经在 12 0 6轨道巷实际应用表明 ,锚注支护不仅保持了煤巷的稳定 ,而且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4.
锚喷支护巷道取消喷射混凝土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恭猷  李明远 《煤炭学报》2002,27(2):139-143
介绍了锚喷支护的支护机理、支护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据此分析了从锚喷支护中取消喷射混凝土的可行性以及相应的措施,还分析了这一重大支护改革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
针对支护阻力变化规律开展研究,把支护阻力分为初阻力、工作阻力、疲劳阻力3个阶段,分析阻力转换过程及其特性。提出对复杂应力作用下反复松动的围岩,以稳压注浆胶结围岩为基本手段,把握支护阻力变化的关键节点,在首次注浆完成后进行监测监控,当巷道变化率在6%~8%,判断支护阻力接近疲劳期时,进行复注浆,阻止松动变形,对支护体内各部位适时补强,重新调整稳定其结构,使之恢复工作阻力。  相似文献   
96.
为改善LPFR(低溶解度酚醛树脂)在低矿化度水中的分散稳定性,以HAP(疏水缔合聚合物)作为LPFR的稳定剂,并测定了分散体系在去离子水或NaCl溶液中的流体力学直径(Dh)、Zeta电位、浊度及稳定时间。结果表明:当LPFR水溶液浓度为300 mg/L时,LPFR以单分子或较小的分子聚集体形式存在于去离子水中,Zeta电位较高、浊度较小且稳定性良好;加入NaCl后,LPFR形成了较大的分子聚集体,Zeta电位降低、浊度增大且稳定性变差;引入HAP后,LPFR/HAP因疏水缔合作用而形成了Dh较小的复合分子聚集体,其Zeta电位较大,浊度明显降低,稳定性增强;HAP能明显改善LPFR在NaCl溶液中的分散特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97.
合成了一种未见报道的新型双(咪唑啉-2-亚胺)钯配合物,在合成过程中优化了传统的原料合成路线,得到的配体通过1H NMR进行了表征,配体结构中含有两个具有强推电子效应的氮杂环卡宾,钯配合物的空间配位结构通过X-Ray单晶衍射分析确定。单晶分析结果显示,该配合物的金属中心与三个氮原子配位,原本与金属原子相连的氯原子从金属中心脱落,以配位的形式存在于配合物晶体的晶胞结构中,咪唑啉环所在平面与吡啶环平面呈接近九十度的夹角,使得咪唑啉环很好的包围了金属中心。  相似文献   
98.
李明远  吴光学  管运涛 《水处理技术》2012,38(1):105-108,113
采用高锰酸钾强化混凝-微滤膜集成工艺处理水源水,考察了不同高锰酸钾投加量对集成工艺中膜污染状况和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凝过程中投加高锰酸钾进行预氧化,与单独的混凝-微滤膜集成工艺相比,膜污染速率下降,降低了不可逆膜污染;出水水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UV254、CODMn、DOC、TN去除率分别提高了约3%、10%、5%、16%;出水浊度<0.1 NTU,出水颗粒数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99.
IEEE 802.15.4是低速率、低功耗的无线个人区域网络协议标准。分析了IEEE 802.15.4的特点,在其上设计了轻量级网络层路由协议并在ZigBit 900平台上实现。路由协议对AODV进行了简化,利用MAC层的应答机制检测链路是否连通。最后对路由协议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本路由设计具有良好的性能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100.
针对义马常村煤矿易燃厚煤层在冲击危险压力区域大断面巷道支护的难题,在建立主动支护体系的基础上,选用早封、高密贴的强韧封层技术、开挖卸压槽和稳压胶结技术,获得了理想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