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1篇
工业技术   1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01.
由于传统土钉材料存在易腐蚀、耐久性差等缺点,近年来以GFRP为代表的新型土钉材料得到了高度重视。针对GFRP土钉受力特性,运用双曲线模型描述其在拉拔过程中剪应力–剪应变关系,采用数值方法求解拉拔控制方程,从而确定轴力、剪应力及位移沿钉长的分布。同时,通过室内GFRP模型土钉的拉拔试验,验证了该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土钉直径、土–钉界面抗剪强度、土–钉模量比等参数进行了参数分析,并针对GFRP土钉容许拉拔力的确定提出了按位移控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2.
冬季原油管道投产时"暖管"是一个必要步骤,管道预热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投产的顺利与否。本文对百重七—92号站输油管道的投产所需预热时间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际情况做对比分析,推导出"暖管"所需时间的计算方法,为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3.
确定大坝效应量分量比例的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洪钟  吴中如  施斌  王建 《水利学报》2003,34(6):111-114
为了评价水位、温度等环境量对大坝观测效应量的综合影响程度,并由此定量分析评价大坝的运行状态,提出了确定大坝观测效应量的各分量比例的神经网络方法。根据大坝的观测资料,利用误差反向传播的神经网络(BP网络)建立效应量与环境量关系的神经网络模型,BP网络的输入变量为水位、温度、时效等环境量因子,网络的输出变量为效应量。利用网络的权值来表示网络的输入变量对网络的输出变量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水位、温度等分量占效应量的比例。文章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实用,可定量分析水位、温度等环境对效应量的影响程度,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大坝的安全性态。  相似文献   
104.
能力培养与开放式建筑材料试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传统建筑材料试验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建筑材料试验课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可行建议,实践证明,开放式试验教学能较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05.
施斌  姜洪涛  邵莉  蔡奕 《水利学报》2002,(11):66-73
介绍了速率过程理论及其相应的粘性土蠕变模型的推导,选取淮阴三类不同土质的粘性土样开展了蠕变试验研究,分别制备了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的结构试样,获得了相应的蠕变试验成果,最后用速率过程理论模型对试验成果进行了拟合.研究成果表明以速率过程理论为基础而建立的蠕变模型能有效地模拟不同土质粘性土的蠕变过程、趋势和变形,反映出粘性土土性的本质特点,使土质学和土力学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垂直负荷和非垂直负荷对黏结固位种植义齿各部件松动度的影响。方法分别将垂直方向(A组,n=5)和倾斜15°角方向(B组,n=5)的单冠种植牙模型固定在8841型Instron材料测试机上,在计算机控制下,以15kg循环负荷加载于修复体上进行疲劳实验,使用动态应变仪和涡流传感器分别测量不同时间的种植体颈周骨组织的应变变化大小和修复体的振幅大小,并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入计算机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A组、B组对种植体颈周应变和修复体位移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应变的均数分别为2.906、4.722,振幅的均数分别为0.363、1.130。结论非垂直负荷对种植体及上部支架的稳定性存在不良影响,在种植义齿的设计、手术、制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107.
108.
岩石颗粒与孔隙系统数字图像识别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砂岩薄片微观图像为例,研究了岩石颗粒与孔隙系统数字图像识别、定量化和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多颜色分割和去杂等操作获得二值图像;提出改进的种子算法来封闭特定直径的孔喉,并自动分割和识别不同的孔隙和颗粒;引入了概率统计的方法,实现了由二维颗粒面积计算颗粒系统的三维分选系数;使用概率熵和分形维数分别来描述颗粒和孔隙的定向性和形状复杂度的变化等。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研发了孔隙(颗粒)及裂隙图像识别与分析系统(PCAS),通过简单操作即可得到颗粒和孔隙各种几何参数和统计参数。实例中,将PCAS应用于高孔隙度砂岩压密带微观形成机制研究。图像分析结果表明:(1)颗粒和孔隙得到了准确地识别量化,统计参数有效地描述和区分了不同的砂岩微观结构;(2)与V型压密带相比,产生平直型压密带的砂岩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平均孔隙面积,以及较好的颗粒分选性。研究表明砂岩压密带形态与其微观结构紧密联系,所采用的微观结构识别和分析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09.
110.
针对基于布里渊散射原理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重要参数之一——空间分辨率,通过分析定荷拉伸试验的结果,对比2种不同空间分辨率下实测的定点拉伸光纤的应变分布,说明了空间分辨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探讨标定空间分辨率的10%~90%温度台阶法和温度热点法及其适用性.提出异种光纤串法,即将2种不同峰值频率的光纤、按不同长度交替熔接而成的光纤串,通过分析光纤串的测量结果对空间分辨率进行标定.试验表明,与温度台阶法和温度热点法相比,异种光纤串法具有准确、客观、测试结果的可对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