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兰州碑林博物馆营建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因地制宜,依托山势,俯眺黄河,体现特有的山地建筑特色和地域特征;文章通过对建筑空间环境和景观环境的论述,探索在山地建筑的创作中如何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组织在一起形成优美景观的设计方法,为山地景观设计中创作出尊重环境、保护环境的生态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2.
天水市甘谷县位于甘肃东部,是古代西域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也是丝绸之路石窟文化长廊的重要节点,境内的大像山大佛窟是其地标名片。该窟之大佛像坐落于高约200m的崖壁间,为国内第二大石胎泥塑大佛。在历经上千年风雨洗礼后,佛窟亟待进行有效、科学、合理的保护。基于"甘谷大像山木构窟檐营造技术研究"的实际工程项目,通过对大佛窟历史文献、孔洞痕迹、形态演变、图片论证等方面的分析,业已完成大佛窟窟檐建筑原状的复原方案。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测绘,以武威土门镇的山陕会馆为例,对其平立面、斗栱层、梁架结构、屋面举架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分析,并重点对梁架插接做法进行深入解析,试图厘清土门传统建筑大木做法的地区特征,进一步完善河西地区传统建筑大木作营造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4.
河口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处要塞,是古时从兰州西行的第一驿站。自汉始就承担着商贸补给、货物中转、邮政传输等重要的历史作用,文化底蕴深厚,而’作为历史文化载体之一的河口传统民居由此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根据实地调研与相关史地资料研究,分析了河口传统民居在组织形态、平面布局以及结构、材料、装饰等方面的细部特征,并进一步阐述河口传统民居在当今的保护现状,旨在引起有关部门对传统民居与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25.
宗祠建筑不仅是留住“乡愁”的重要物质文化载体,其作为研究历史街区与传统村落的主要切入点备受重视,亦成为建筑学科关注的热点。本文结合文献计量的方法,通过宗祠建筑研究历史的回顾,从宏观上对研究现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把握,并在此基础上从建筑学科的角度对宗祠建筑研究中的整体形制、空间特征、营造体系、装饰艺术、保护利用等具体内容进行深入评述,明确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与问题,以求厘清宗祠建筑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6.
兰州地区传统建筑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尤以斗栱最为突出。然而,这种地方营造技艺在实践中正面临失传的问题。基于匠师图档与实物遗存进行互参互证,结合匠师访谈进而归纳兰州地区斗栱的构造规律以及营造逻辑。从释名到类型分析,建立兰州地区斗栱营造的基本理论。为进一步构建兰州地区传统建筑营造体系做好积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