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本文针对办公建筑的供暖系统,提出了仅在上班时间维持室内舒适温度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供暖系统运行时间,并通过调整每个运行周期预热及降温过渡时间来适应负荷变化的控制策略,实现科学量化管理。而后,对北京典型办公建筑在不同围护结构特性、末端形式及天气条件下进行模拟,分析了该运行方式下的设计负荷、节能效果、室温变化及过渡时间。模拟分析主要结论为:为确保各房间预热时间较一致,取各房间最大供热能力为传统设计负荷的1.1~1.3倍;间歇采暖典型周的节能率可达25%~40%;间歇控制模式下,工作期间房间平均室温约为18℃,最低室温为17℃,停暖期间最低室温降至4℃左右;不同工况下所需的预热时间差别较大,从几十分钟到十几小时不等。  相似文献   
212.
用热力学理论和燃烧理论建立了天然气排烟温度与热利用率的计算模型,计算得出了天然气热利用率与排烟温度的关系曲线,可供实际工程参考.对影响天然气热利用率的因素(排烟温度、过剩空气系数和烟气冷凝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燃烧空气含湿量)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提高天然气热利用率的措施,可使天然气的热利用效率提高1000/~2000/.  相似文献   
213.
针对烟气余热不能充分回收的问题,对能够充分回收烟气余热的新型热电联供系统中的烟气冷凝热回收设备进行试验研究,重点研究该工况下光滑管烟气冷凝设备的传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工况下,干式、冷凝段传热系数可达60 W/(m~2·K),冷凝段传热系数为90~100 W/(m~2·K),冷凝段传热系数约为干式段传热系数的1.5~1.7倍,并整理了该工况下的传热准则关系式,为该系统型式的推广应用提供设计与运行依据.  相似文献   
214.
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大规模并入电力系统,其输入给电网能力的不可预测性给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平衡以及频率控制带来了严重影响.基于此,提出一种考虑系统频率响应的鲁棒区间风电并网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以发电成本以及风电场弃负荷惩罚成本建立目标函数,通过计算鲁棒区间并制定最佳的发电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的成本以及系统频率控制.同时...  相似文献   
215.
双列调节级的变工况热力计算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林  江亿 《热能动力工程》1999,14(6):473-476
对一种双列调节级的热力计算方法作了介绍。在仅需已知该级的有关几何特性等参数时,用此方法便可较快地获得包括级后蒸汽焓在内的调节级热力特性。它可应用于供热机组的简化热力计算。  相似文献   
216.
承担冷负荷的热水网水力工况模拟计算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林  江亿 《热能动力工程》1999,14(5):393-396
阐述了一种承担冷负荷的热水网水力工况逐时模拟计算的基本原理,以及热负荷的确定方法,并给出了泵的工作点和能耗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17.
由于当前已有系统未能考虑负荷特征曲线提取问题导致预测平均误差增加,预测延时上升,对此设计基于多能互补联供冷热电负荷长期预测系统。对负荷进行预处理,利用k-means算法提取负荷特征曲线,同时,通过特征曲线对联供冷热电负荷异常数据进行检测以及修正,有效删除和属性集无关的影响因素,组建联供冷热电负荷长期预测模型,结合B/S模式进行多能互补联供冷热电负荷长期预测系统设计,并对系统的结构以及功能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能够有效降低预测平均误差以及预测延时。  相似文献   
218.
付林 《中国食品》2023,(6):129-131
<正>鹿茸菌学名叫荷叶离褶伞,属于伞菌目白蘑科离褶伞属,其子实体菌盖拥有与鹿茸切片相似的外观,因此又叫“鹿茸菇”。鹿茸菇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其致密型膳食纤维非常丰富,干品和鲜品均有良好脆性,即使长时间煮制也不会改变烹饪口感,成为餐饮行业重要原材料之一。现阶段,相关学者在鹿茸菇的研究方向上主要集中于栽培技术和营养保健价值等,并未系统地研究其培养条件,而且只有少数学者以培养液体菌种为研究对象。本次的研究对象为鹿茸菇菌丝,主要指标为菌丝干重和菌丝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