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殷凤 《现代教学》2013,(11):51-52
“学情分析”,是属于当下的话题系统,其实,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那里,早已有与之相对应的说法,即几乎被用泛了的“因材施教”。因为,当时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求学于孔子门下的,鉴于地域差异,只能查漏补缺,因材施教。而教育领域对“学情分析”的关注,是随着20世纪末出现的大规模人口流动而逐渐开始的。既然目前生源结构多元化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2.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特征及诊断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目前教育学界对教师的专业性已经认可,但每个发展阶段教师的专业特性各有不同。以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发展为例,简要分析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专业特征,并尝试通过教学观摩、调查访谈、文本表达三条路径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做出诊断,以明确教师发展的现有基础与后续跟进措施。期望通过有针对性的职后教育,教师能在各自专业发展上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23.
学校与家庭对孩子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即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促其成为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培养方式也大同小异,即在尊重教育规律和孩子的认知基础上,创设多种情境,让其自主建构、存储与运用知识。上海市实验学校家长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吸引了大批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在校内开设包括交响乐、剪纸、建筑等相关课程,学生自主选课、自行评价。这是一次非  相似文献   
24.
2005年第4期《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教师版》刊登了陈玉茜老师的文章《语文新教材背后的思考》(下简称《思考》)。从文章举例来推断,陈老师应该是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教材进行了一些思考,对于其中的一些观点,我有些不同的看法,在此请教于大方。《思考》的第一个观点是:语文内容过于深奥,近乎艰涩,似乎不是写给中学生看的,倒像是写给大学生看的,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此类的选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在学生认知实际发展水平(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和潜在发展水…  相似文献   
25.
以网络为中介,可以有效地为促进复杂学习而构建学习共同体、向学习者提供支撑。本文介绍了美国斯坦福大学AAA-lab网站所设计的复杂学习与评估环境的基本结构、功能和特点,为我们设计自己的学习型网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6.
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按照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方式编排,学科核心知识、关键概念等重复出现、逐步深化。跨单元主题教学有助于学生实现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进阶。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我与自然”主题为例,开展跨单元“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分析跨单元进阶目标、梳理跨单元知识结构、创设跨单元教学活动、落实跨单元增值评价,有利于指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素养培养。  相似文献   
27.
微分中值定理的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微分中值定理的几何意义出发,利用函数的导函数的严格单调性,给出微分中值定理的逆定理,同时给出微分中值定理的逆定理成立的其他条件。最后在函数的导函数的严格单调的条件下,导出微分中值定理的逆的唯一性定理。  相似文献   
28.
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发展的首要关注点。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从关注外部激励转向提升内在需求上,即以教师的自我认知作为专业发展的基点。从教师的职业认同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维度、职业生涯规划及达成等视角来分析教师个体的自我认知,才能有针对性地整合内、外之力,实现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9.
目前,有关教师“特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教学方法的独特性上,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可推广的操作框架.为此切换了一个维度,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特色凝练出发,在尊重教师个体发展意愿的基础上,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结合自评与他评进行提炼,形成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特色,提升教师的专业尊严,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推广.  相似文献   
30.
有关道德教学的讨论自古以来就是学者争论的领域之一。但是在将道德教育的理论运用到具体的道德实践时,却难为了在一线开展实践工作的教师。文章主要从美国中小学道德生活的具体道德实践入手,探讨中小学里活生生的道德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