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1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58篇
工业技术   313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11篇
  1972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Li(+) influx by bovine chromaffin cells, obtained from bovine adrenal medulla, was studied in intact cell suspensions using (7)Li NMR spectroscopy with the shift reagent [Tm(HDOTP)](4-). The influx rate constants, k(i), were determined in the absence and in the presence of two Na(+) membrane transport inhibitors. The values obtained indicate that both voltage sensitive Na(+) channels and (Na(+)/K(+))-ATPas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Li(+) uptake by these cells. (7)Li NMR T(1) and T(2) relaxation times for intracellular Li(+) in bovine chromaffin cells provided a T(1)/T(2) ratio of 305, showing that Li(+) is highly, immobilized due to strong binding to intracellular structures. Using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the Mg(2+) fluorescent probe, furaptra, the free intracellular Mg(2+) concentration in the bovine chromaffin cells incubated with 15 mM LiCl was found to increase by about mM after the intracellular Li(+) concentration reached a steady state. Therefore, once inside the cell, Li(+) is able to displace Mg(2+) from its binding sites.  相似文献   
42.
本文应用XRD和光谱半定量分析法分析了铜尾矿的矿物组成和所含有的微量元素,并进一步探讨了铜尾矿对生料易烧性及所得水泥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铜尾矿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能降低熟料烧成中液相出现温度,提高生料的易烧性,提高水泥的后期强度。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介绍了一种中等极性的DR型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合成方法和树脂吸附性能。该吸附剂的骨架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过氧化苯甲酰或过氧化月桂酰引发作用下,通过悬浮聚合而制得的大网格聚合物。致孔剂采用AM溶剂。电子扫描显微照相证实树脂由大量极微小的球体结合而成。对青霉素或四环素等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每克干树脂分別为5万和2万单位。  相似文献   
44.
计算机视觉是目前计算机技术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目标对象特征的选择和提取是计算机视觉的核心问题。在分析和研究火焰图像中火焰预判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从纹理、动态、几何3个方面筛取火焰图像的组合特征,并且重点介绍了动态特征的提取方法。在火焰识别的特征选择方面做了较深入的研究,综合利用了火焰的内容特征,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新的适应度函数,使得特征选择更加科学,而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理论的SVM在识别过程中可充分发挥优势,因此在实验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5.
本文用气相色谱技术研究氯化聚乙烯(CPE)-接枝(g)-氯乙烯(VC)聚合动力学,对不同引发剂体系分析热负荷分布,并对7 m~3聚合釜传热面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46.
基于DSP28335的电能质量监测仪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一种基于DSP28335和单片机的新型电能质量监测装置,设计了能够提供8路200Kbit/s的检测速度,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案。该装置可完成国标规定的电能质量指标的测量,并有数据显示、存储、通信和简单录波等功能,该方案结构简单、经济实用。软件采用模块化思想设计,便于调试与修改。实用表明,该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7.
论会计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会计实验教学改革实际,对会计实验教学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会计本科实验教学体系应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标准,应该是全方位、一体化的应用型与研究探索型相结合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建立新型会计实验室,加强实验教学仿真性,通过加强教材与教师队伍的建设,健全会计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8.
针对异形多面体钢屋盖结构的施工难题提出一系列施工成套技术,发明了"异形构件的虚拟四面体顶点测量定位方法",解决了施工安装的测量定位问题;提出以异形节点为中心、同时焊接与该节点相连的至少3根主梁的施工工艺,能够有效抵消焊接应力与焊接变形,而且能够保证屋盖结构在施工期间分区形成独立稳定的结构状态;提出材料便宜、构造简单、操作简便的水平与垂直运输系统,解决了复杂结构的施工吊装问题,而且使施工成本大大降低;提出"以异形钢屋盖玻璃折板面为基准反向控制定位檩条位置"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屋盖采光顶玻璃面的安装精度.工程实践表明,提出的施工成套技术实用、经济、安全且高效.  相似文献   
49.
50.
Fluoroscopic MR imaging at 0.064 Tesl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uthors developed a system for ultraf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protocols at low field. The system design permits the acquisition of the raw data in the background while the reconstruction and display steps repeat as fast as they can in the foreground. The performance speeds depends partly on the desired use. By collecting raw data at a rate of 20 ms per echo with an echo delay of 9 ms, a complete data cycle for a 128x64 image takes 1.28 s. However, once half of that data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reconstruction, the image appears complete. Using this set of parameters the authors were able to get the rate of the recon/display loop to paint about two times per completed raw data cycle, showing an entirely new image at least once per second with an apparent frame rate of two per second. Interleaving of two or three orthogonal scans reduces the speed of update but provides better information.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system design for rapid scan/recon/display and demonstrate the image quality available at low field strength with scan times below one seco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