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多基于高频信号注入法或状态观测器法。文中在分析变结构系统的基础上,结合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在a、b坐标下的数学模型提出1种自适应滑模观测器估算电机转子位置与转速,并得到观测器的收敛条件,推导和建立了估算的自适应率,利用李亚普诺夫理论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基于电机模型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对电机参数的依赖性,观测器的稳定性不受电机参数变化及负载扰动的影响,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以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为应用实例进行的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实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2.
矢量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矩脉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和死区效应引起的永磁同步电动机转矩脉动,推导出SVPWM引起的电流波动量和偏差磁链矢量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死区设置引起的误差电压矢量及其所产生的死区效应,计算出误差电压矢量的幅值及其与三相电流极性的对应关系。通过仿真实例证实了两种转矩脉动的产生,实验结果表明可以根据误差电压矢量的特性,通过补偿的方法消除死区效应。  相似文献   
73.
在空调压缩机测试平台中,对测试电源的输出电压波形要求较高,频率、电压的可调节范围要求较广。采用PEC控制的旋转式变频电源系统很好的满足了以上要求,实现了输出电压频率和幅值的连续可调,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4.
陈潼  赵荣祥  钱昊 《机电工程》2006,23(4):21-23,34
工业常用的电气投切开关有普通接触器和电力电子开关器件两种,前者容易造成切入涌流过大和断开时咬死的现象,而后者导通压降大,增加额外损耗。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混合无触点开关,通过数字模拟电路的时序控制,利用辅助的电力电子开关来承受通、断电瞬间的强电瞬态过程,稳态后投入普通接触器代替前者运行。实验证明这种新型开关不仅在通、断电瞬间避免了火花、浪涌电流和电弧的产生,而且在稳态运行时消除了导通压降,达到了过零投切、低功耗和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5.
钢棒热处理生产线采用PLC控制,实现了电气传动系统的速度控制、温度闭环控制、张力闭环控制、自动分线等,系统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6.
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电机保护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电机保护器,说明了硬件电路各部分的设计和软件的设计思想,还给出用于智能保护器和PC机相互通讯的智能化网络通讯系统。实际应用表明,该保护器能较好地完成对电机的保护。  相似文献   
77.
78.
以硝酸铟和硫代乙酰胺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在室温下超声得到In2S3纳米微球。用XRD、SEM对产物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以甲基橙溶液为模型污染物,考察In2S3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微球为较纯的立方相β-In2S3,为In2S3纳米粒自组装微球,直径0.5~1μm。  相似文献   
79.
现代二氧化碳吸收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现代二氧化碳吸收工艺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现有的二氧化碳吸收方法,包括物理吸收法、膜吸收法、化学吸收法、离子液体法、电化学法和O2/CO2燃烧法,简要介绍了各种吸收方法的特点及所做研究,重点讨论了工业应用较广的化学吸收法,分析了离子液体法与其他有机溶剂比较的优缺点,并对新工艺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0.
采用水热法140 ℃下制备了二氧化锰的棒状结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二氧化锰的晶相和形貌,对棒状二氧化锰降解品红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表明,催化剂的加入量,双氧水的加入量和溶液的pH值对品红的脱色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催化剂的加入量为0.02 g时,双氧水的加入量为4 mL,溶液的pH值为6.2时有较佳的脱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