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3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河豚毒素DNA适配子的筛选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合成113个碱基的随机ssDNA文库,以河豚毒素为靶物质,采用SELEX技术进行12轮筛选,测定各轮富集文库与河豚毒素的亲和力,其中第10轮富集文库与河豚毒素的亲和力最高。将第10轮富集文库进行克隆、测序,用DNAMAN软件分析克隆子的一级和二级结构,并测定克隆子与河豚毒素的亲和力。结果表明:与河豚毒素结合力高的DNA适配子经过10轮筛选后得到富集,成功筛选到最高亲和力的DNA适配子G10。  相似文献   
122.
为研究在相同杀菌强度(F=3 min)下,温度对百香果果浆品质的影响,利用不同杀菌温度(88、92、95、108 ℃)对果浆进行杀菌处理,分析了其理化成分、色泽和游离氨基酸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快速气相色谱-电子鼻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进行风味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杀菌后样品的总酸质量浓度(以柠檬酸质量计)与原始样品(original sample,OS)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OS组相比,经108 ℃处理的果浆中还原糖质量浓度显著减少(P<0.05),但总糖、总类胡萝卜素质量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维生素C保留率也最高(74.93%)。风味分析表明,经108 ℃处理的样品含有和OS组相同种类的关键性风味物质,分别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乙酯、辛酸乙酯和β-二氢紫罗兰酮,在气味上与OS组具有更强的相似性。经92 ℃处理的样品有最高的游离氨基酸综合评分以及较高的维生素C保留率(62.23%)。综上所述,当F=3.0 min时,108 ℃是保持百香果营养成分和感官品质的最佳杀菌温度,仅就100 ℃以下杀菌工艺而言,92 ℃杀菌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3.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短流程前处理工艺,将自制的精练剂BF-10G用于涤棉织物短流程前处理工艺,通过实验分析了精练剂BF-10G、双氧水、pH值、带液率等工艺参数的变化对处理后涤棉织物的退浆率、毛效、白度、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的前处理工艺条件为:BF-10G5g/L,双氧水15g/L,pH10~10.5,带液率90%,在此工艺条件下处理后,与传统的前处理工艺效果相近,织物的退浆率可达91%,毛效可达9.6cm,白度(Wh)大于91,但采用本工艺可省去多道工序:具有节能节水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4.
炉缸侧壁2个部位热电偶监测温度出现异常偏高,给高炉的正常安全生产带来重大隐患,采用排除法正确 分析了引起温度异常偏高的原因,进而采取定点灌浆的处理措施,使炉缸侧壁温度下降至合理水平,消除了影响高 炉生产的重大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25.
邵碧英  陈彬  陈文炳  杨方  缪婷玉  彭娟 《食品科学》2014,35(24):205-208
人工合成78 个碱基的随机ssDNA文库,采用指数富集配基的系统进化技术与诱变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结合的方法,通过筛选富集、克隆、测序,获得了与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特异结合的单克隆DNA适配子A3。DNA适配子A3的二级结构主要为茎环结构,与TTX的亲和力为1.254。对适配子和TTX结合的磷酸盐缓冲液pH值、荧光染料结合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pH值为7.5,最佳结合时间为10 min。建立的快速筛选检测TTX的DNA适配子-荧光染料法对TTX的检出限为10-6 mo1/L。  相似文献   
126.
食品中偏酒石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葡萄酒、葡萄罐头、汽水等食品中的偏酒石酸.以RezexBOA-Organic Acid色谱柱为分析柱,确立了食品中偏酒石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通过试验,考察了9种常见有机酸对食品中偏酒石酸检测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试验条件下,9种有机酸不会对偏酒石酸的检测造成影响.对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作了分析探讨,结果在所确定的实验条件下,峰面积和标准溶液在0.1~20m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系数大于0.999,回收率处于90.0%~100.0%,变异系数均小于5.0%.  相似文献   
127.
浸取铝灰中的铝来制备聚硅酸铝铁(PAFSC)絮凝剂,用PAFSC处理制药工业废水。单因素试验优选出盐酸浸取铝灰的最佳条件: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90℃,盐酸用量n(HCl)∶n(Al)=3.9∶1,盐酸浓度6 mol·L-1;优化条件下,铝浸取率>90%。PAFSC投加量500 mg·L-1,制药发酵废水色度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81%、40%,残余COD低于1 000 mg·L-1,较好地去除了废水中的悬浮物,脱色效果好,絮凝后出水基本澄清。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8.
以硬脂酸为改性剂,对纳米氧化铝表面进行改性,探讨不同溶剂、硬脂酸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对改性前后的纳米氧化铝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硬脂酸改性纳米氧化铝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溶剂正丁醇、硬脂酸用量6%、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30 min,此时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铝的活化度可达到97.6%,沉降体积降低到2.80 mL·g-1,且由亲水转变为疏水。红外光谱表明:硬脂酸成功接枝到了纳米氧化铝表面;热重分析表明硬脂酸在纳米氧化铝表面的接枝率达到7.66%;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铝的分散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29.
分别采用固相萃取法(SPE)和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对样品进行净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建立两种不同前处理方法的鳗鱼中六种苯并咪唑类药物(甲苯咪唑、阿苯哒唑、硫苯咪唑、氧化丙硫咪唑、氟苯哒唑、丙氧咪唑)残留检测方法。两种检测方法对6种苯并咪唑类药物在三个添加水平(2.0、4.0、8.0μg/kg)上的8次重复实验表明,两种方法的检测都可以达到2.0μg/kg,回收率在70%~110%,RSD值都小于15%,符合残留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0.
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添加剂偶氮玉红中未磺化芳伯胺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并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着色剂偶氮玉红中未磺化芳香伯胺类的方法。文中采用偶氮玉红基体加标制作标准曲线校准实样检测结果。经偶氮玉红实样加标(苯胺)——加标水平为0.005%、0.010%、0.025%验证试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3%、104.3%和99.5%,RSD为4.58%、3.75%和3.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